拜山(17)

作者:刘宗凤 阅读记录 TXT下载

“阿德,我说你们香港人你可不要生气。你们香港人呀,自以为聪明,当然,我也承认你们香港在做生意赚钱方面确实比许多人都强,也比我们这里的人富得多。可你们的政治智慧实在是低得很。先不说别的,就说香港的传媒好了,你想想看,上面怎么可能长期忍受他们与自己对着干呢?所以,我敢断定,香港回归后,用不了多久你们媒体就逐渐发生变化。当然,在短期内其改变步伐不会迈得太快,这主要是由于涉及到澳门回归和台湾统一问题,一旦澳门回归了特别是等解决了与台湾的统一问题之后,一切都该寿终正寝了。”这是张小平的声音。

“小张,你的观点是不是有些太武断了呢?”蔡德对张小平的见解表示不敢苟同。

“是啊,人往往是不见棺材不落泪,不过,一旦见到了棺材未免一切又都显得太晚了。举个例子说吧,我且问你,原反动派军统骨干成员之一的沈醉结局如何?”张小平反问蔡德道。

“不太清楚,可能与这边所实行的优待政策有关吧?”蔡德回答。

“那再问你,要论所谓罪过,是像沈醉、杜律明和王维等人大呢?还是那些听命于他们的中下级官员大呢?”张小平又问。

“那还用说,肯定是沈醉、杜律明和王维等大人物的罪过更大。”蔡德不明白张小平为何要问怎么一个简单的问题。

“好,让我再问你一次,论惩罚,是罪过大的人该受重罚呢?还是罪过小的人该受重罚呢?”张小平再问。这时,众人也不知张小平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唉,这更不用说了,连三岁小孩子都知道,当然是罪过大的人该受重罚啰。”蔡德显得有些不耐烦地答道。

“那就对了,阿德。但我要告诉你的事实是,该死的那些人并没有死,而且,一个个活的还挺好,而不该死的却基本上都死掉了,只是其死的形式各有不同罢了,如有的是直接被枪毙死掉的,有的是被镇反死掉的,还有的是在监狱里被折磨死掉的,也有的因找不到工作长期生活在缺医少食的状况下而慢慢死掉的,等等。有人也许会问,为何会出现这种明显不合理情况呢?我的答案很简单,那些曾经为反动派旧政府服务过的人都是要死的,谁都知道本党的一贯主张是,对阶级敌人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残酷无情的,是必须加以彻底消灭而后快的。所以,像沈醉、杜律明和王维等少将以上军官及省长以上部分大员之所以还活着,说白了,主要是他们暂时还有统战价值,因为本党的死对头老蒋还没有死,旧政府也没有被彻底推垮、消灭。而且,不仅如此,他们在台湾好像还越来越变得有生气起来,这不能不令本党的头头们很伤脑筋。因此,对本党来说,只要老蒋一天不死,旧政府在台湾还存在一天,本党继续革命的战略就一天不会停止,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统战战术也就一天不会废除,因而,像沈醉、杜律明和王维等人也就多了一天存在的必要。我曾通读过沈醉所写的书,沈醉在书中多处提到感谢本党对其的不杀之恩,同时也多处提到对旧政府腐败无能深表不满和谴责。其实,依我看,沈醉在书中根本就没有讲真话,因为他自己应该比谁都清楚,他之所以仍活着,一切皆拜赐于老蒋还没有死和旧政府还在台湾存在着。否则,就是有十个沈醉也难以存活,也正因如此,所以,我说沈醉是拜错了菩萨而不自知哩。”张小平滔滔不绝地说着。

“你这个说法我同意。”蔡德终于听入一点味儿了,即插嘴道。

“因此,说到‘一国两制’,我的观点很简单,官家之所以采取以‘一国两制’收回香港和澳门,其初衷不妨有二,一是便于同英国和葡萄牙政府进行谈判,当然也不排除有为了稳定香港和澳门老百姓尤其是那些大富豪们的人心着想;二是也是更重要的是为了日后解决台湾问题埋下伏笔。你想,如果只是单纯地要解决香港和澳门的回归问题,根本就没有必要转弯抹角以‘一国两制,五十年不变’来解决问题。其实,葡萄牙政府在多年以前,就曾多次主动提出要把澳门交还给新政府管治,当时官家可能只是出于统战考虑或认为还有其他条件未成熟,以致才迟迟没有把澳门收回来。至于香港,由于关于新界的租约将近届满,加上如今这边早已不是可以任人宰割的积弱之邦,所以,即使是直截了当地向英国政府提出收回香港,我想英国政府也再没有任何理由能加以拒绝。”张小平仍继续说道。

“不过,我还是倾向于认为,中央之所以推行‘一国两制,五十年不变’的方针,主要还是为了稳定人心,尤其是担心外资会离开而影响当地经济的继续繁荣。”蔡德坚持自己的不同见解。

“你这是最典型的商人见解,而不可能是有政治智慧者的观点。同时,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你其实对官家并不了解。官家历来主张政治是第一位的,而经济是为政治服务的。五○年前,这里的许多商人尤其是四九年前的上海商人大多数都没有及时认识到这一点。当时,有不少富商的看法就同你现在的看法基本一样,这就是认为‘无论谁统治天下,一样都需要吃饭、穿衣,需要发展经济’,所以,他们选择留下来了,后来结果如何呢?这是大家都已经十分清楚的了,用不着我来再说一遍。不过,事实上当时有许多富商至死仍未明白,自己当初的选择到底错在何处?有关这一点,不知阿德有何高见?”张小平突然把话打住而转问蔡德。

“张先生,还是你说吧,你的学问远比我高得多,我洗耳恭听就是了。”蔡德也变得谦虚起来了。

“照我看,这些富商们错就错在他们虽然有一个精明的会做生意的头脑,但却没有最起码的政治分析判断的头脑,他们不明白,祖师爷老马的理论,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剥夺一切资本家的财产并使其成为无产者。人虽然也要吃饭、穿衣,需要发展经济,但他们用来解决吃饭、穿衣和发展经济的办法和手段,却是与过去历朝历代王朝完全不同的。过去王朝用以刺激经济发展的举措,不妨是‘轻徭薄赋’之类,具体经济活动主要仍由民间老百姓去推动,王朝官员一般并不直接参与,因此,那些有能力有才华的人,才有机会发财致富而成为一代富商。而现在官家则不仅要彻底控制全国上下的所有财富和经济命脉,而且还要亲自参与、组织、领导和控制整个国家的全部经济活动,个人的经济行为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官家的意志。在这种情形下,试问你还能继续以个人名义经商,你的私人企业还有生存的机会和空间吗?所以,如果说过去在商海里,你是一只百战百胜的老虎的话,那么,如今你至多只能算是一只被关进铁笼子里的老虎而已。要知道关在铁笼子里的老虎,对游客而言,跟一只不捉老鼠的猫没有太大区别,如果硬要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也只不过是其个头比猫大些罢了。”张小平再次点上一支烟又继续他的宏论。

“这一点,我也完全同意老张的分析。”李健禁不住插上一句。

“是的,分析得很有道理。”蔡德也附和着。“刚才我说过不见棺材不落泪的话,其实,我的意思是想强调一个理念,就是做人要有自己的见解,不能人云亦云,稀里糊涂,这是很危险的。我一直有个挥之不去的想法,就是在人类社会中,有许多现象本身就是‘假作真时假亦真,真作假时真亦假’。例如,佛教的祖师爷释迦牟尼,据说是在一棵菩提树下修炼成佛的,对此我就十分怀疑,一个正常人怎么可能在菩提树下打坐几天,就能成佛?如果这是真的,那为何数千年来他的芸芸弟子中再没有人能依照他的修炼方法而修炼成佛呢?是他的弟子们悟性不高、慧根不深或凡心不灭的缘故吗?显然不是,一件事只有一人能做到,其他任何人都做不到,那很可能是一个骗局。所以,我认为释迦牟尼成佛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大的骗局之一,而释迦牟尼本人就是一名大骗子,至于说,释迦牟尼法术无边,能佑人平安,令信徒们消灾免祸,更是不可信。我们知道,几千年以来因战乱或自然灾害如地震等,而捣毁的佛教寺庙可说是不计其数,释迦牟尼像被战火烧掉或毁掉的也不在少数,如果他真如传说中所说的那样法术无边,那为何连自己的寺庙和塑像都保不住呢?有一句话叫做‘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依我看,这是古人中的聪明人所说的一句真正大老实话。遗憾的是,这样一句诚心告诫世人不要盲从的大真话、实话,却未能引起世人应有注意,由此可见,世人是愚者多而智者寡啊。”张小平继续侃侃而谈。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