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驻足围观,仔细看身形才认出来,这不就是刚买了罐头厂的江楷和苏简吗?简直太帅气太威风了。
“骑快点。”苏简在身后对江楷道。
回到家,把摩托车停在院子里,苏简下车脱下头盔,捋了捋头发,又对江楷说:“咱们是不是太招摇了点?引起那么多人围观。”
在买了罐头厂之前都还好,他们日子过得滋润,走到哪里也不会太受瞩目。自从买了罐头厂,走到哪里好像都是大明星似的,要被人盯着看。
甚至有时候有人看到他们,还要忙不迭去喊附近的人来一起看,好像以前没见过似的。
这种感觉苏简还不是很适应,今天骑着摩托车回来,更是把这种围观推向了巅峰。
江楷道:“别管他们,咱们只是正常过路,是他们自己要看热闹的,不是咱们招摇。”
“现在一出门就被人盯着看真是不舒服。”苏简道。
“没事,很快他们就会习惯,到时候就不会这样了。”
他们不习惯,有人却特别喜欢这种感觉。
尤其那个廖老板,自从他的吸引力被江楷他们分走了很多之后,他开着桑塔纳出来街上溜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了。
现在江楷又买了摩托车,摩托车还那么吸引人的目光,只怕廖老板出来的频率又要加倍。
……
第二天省城的新店开业,虽然只是个简单仪式,但也需要一点点人气,所以江楷买了几张车票,让林有信和许其友带着厂里的几名员工一起去参加。
他们将产品打包,做了个开业促销活动的海报,几个人每人一只纸箱子,跟随客车运到省城。
江楷和苏简依然是骑摩托车去,他们先到一步,把该准备的事情都准备好。
等大家都到达之后,协力把货品摆上货柜,店门口摆好广告牌、促销牌及花篮,放几串鞭炮,就算正式开业了。
林有信最能表达产品的优势,包括味道、营养、做法等等,便由他在门口做产品宣讲,江楷站他旁边做补充。
苏简在店里的柜台,接待需要购买的顾客,其他人则分别到附近路口发传单。
今天是星期天休息日,来逛街的人格外的多。
省城卖的东西已经很丰富,除了本地的产品外,还有很多外来的稀奇产品。
像江楷他们这样的从小地方拿到省城来卖的,还是头一家。
尤其除了几款罐头外,还有很多是最生态纯粹的腊味制品,只不过是精选出来的精品,包装也上档次。
这种做法更让省城人民觉得稀奇,不少人路过都要来看个究竟。
很多乡下的东西很好吃,大家都是知道的,很多时候也只有乡下有亲戚的人家,逢年过节的时候能吃上,偶尔也有乡下人挑着担子来城里卖。
但是那样的一年到头也吃不上一两次,而且也不好存放,时间稍微长一点就容易坏。
现在这个店卖的,解决了存放的问题,以及平时想吃也吃不到的问题,大家就很感兴趣,都要看看味道怎么样,是否跟他们逢年过节时吃到的一样。
尤其很多省城人家近三代也是乡下人,最是怀念乡下的味道,更是期待能经常吃到家乡的味道。
此时江楷他们的新店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缺,让他们看到了能随时吃到乡下原汁原味的美食的希望。
很多人家家里都是老年人做饭,而老年人又是那些乡愁味最重的群体,虽然新店开业吸引了很多人围观,但是江楷他们发现真正花钱购买的主力,还是那些中老年人。
其次是一些很追求生活品质的年轻人,这些人平时也会自己下厨,看穿着和气质看得出来,这些人群会把简单的食材做出各种花样的精细菜式。
活动价几乎是成本价,中午开业,持续两个多小时,他们带来的产品就快卖完了。
这个效果超出了他们的预期,而下午还会有一次人流量高峰,销量只会比中午多。
江楷只好把店交给苏简带着大家看守,自己骑车回去继续运货。
摩托车运力有限,把货品装箱,用绳索捆在车上,一次最多也只能运三箱。两个多小时一趟,江楷一刻不停,连续跑了三趟,才勉强能够满足全天所需。
开业效果非常好,不过通过开业,也观察到一些与他们前期调研不一样的现象,让他们不得不将开店计划做出调整。
因为消费群体主要是家里做饭的人,江楷决定步行街开店的计划暂时缓一缓,下一步的开店重心是各个居住人口多的社区。
也因为开店的效果超出预期,他们决定尽快多开几家新店。
开业当天晚上,他们就将省城划了片区,每个片区标出各个社区的位置。
第二天由苏简看着新店,江楷则骑车去考察各片区的社区,详细绘制出社区之间的路线,客流线路,人口数量等等,最后选定每个片区分别在哪里开店,开几家店合适。
每个片区和街道还要列出开店的优先级,毕竟他们现在资金和人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同时开很多店,得一个一个来。
最后拟定在整个省城需要开的店有十几家,按照片区和街道优先级,还得去找店面。
现在门面还没有贵得离谱,江楷的策略是能买则买,不能买就租。
因为要在省城铺开这么大的市场,其他事情也得跟着重新计划。
省城得招新店员,同时也不可能每天再往返于大井城和省城两地,得长期驻扎在这里。
为此,江楷和苏简都要留在省城,苏简负责看新店,江楷则负责开新店。
两人都在省城,大井城的旗舰店便没人了,而且那边也需要一个负责统筹所有事情的负责人。
思来想去没有合适的人选,他们的朋友里面,只有宋丽丽是有空闲的,但是她没有能力负责统筹大井城的所有事宜,最多只能当个店员。
江楷决定在省城开第二家店之前,再回去一趟,即便现招一个人,也要把大井城的事情安顿好,解决了后顾之忧他才能继续开拓市场。
他骑上摩托赶回去,刚一到家,没想到杨兰正在家门口等着。
见到他回来,杨兰欣喜道:“小楷你可算回来了,还以为今天不回来了呢,你一个人回来?苏简呢?”
江楷把车停下,问道:“杨姐,你找我们有事?苏简得留在省城看店。”
“有点事,”杨兰道,“想征求一下你们的意见。”
“好,进家里说吧。”
刚进到家里还没坐下,杨兰便问道:“省城里新开的店,生意还好吧?”
第89章 谢谢你
“省城的生意还可以。”江楷给饮水机开电烧水, 心想杨兰来找他肯定跟她的糖厂有关,“最近我太忙了,没问你, 最近你这边怎么样?糖卖的还好吗?”
“就是想跟你商量这个事情。”杨兰道。
“那你说。”
“那我就直接说了啊,咱们的糖可不可以也你们省城的店里卖?之前在你们店里卖得也不错, 我想着省城应该也不会差。”
江楷顿了一下,他们的门店卖她的糖是不收入场费的,以后要是所有的门店都要帮她卖糖,那也有点说不过去。
虽说自己也是股东, 可再怎么说也是两家公司,两家公司之间的合作,就得有清晰明确的账务关系。
在大井城的店里帮她卖也就算了, 其他门店江楷真的不太想一直这么做, 不然他们的店也不能叫专卖店了。
转念一想,按杨兰的性格,应该不会提这种无理的要求,所以她是不是还有话没说完?
“嗯,可以考虑的。”江楷点头道。
“是不是觉得我提的要求有些过分?”杨兰笑道。
“不过分, 你的糖厂我也有股份呢,”江楷道, “不过这事还真的得商量一下,因为毕竟是两个品牌的东西,放一起卖时间久了很容易让人分不清楚,最后对谁都不好。”
“这个我知道, 所以还要跟你商量第二件事。”
“我就知道你话没说完。”
“其实我的手工糖也还没有一个品牌名字,”杨兰边思考边说,“所以我就想, 要不我就挂靠到你们的品牌上,你觉得这样可行吗?”
她这个提议江楷很意外,“这个我还真没想过,你都来找我了,是不是想过具体方案了?”
“我觉得你们这个’简’的品牌名字很好,跟我的理念也很贴切,我把手工糖归过来,作为一个子品牌,应该不影响你们的原有业务,你觉得可以吗?”杨兰道,“当然用了品牌名字,股份我可以再给你出让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