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门心计(169)

作者:悠南桑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这几样凑一起可以制爆竹。

连丹玥直觉,不是制爆竹那般简单。

硝石、硫磺、碳粉混在一起会炸开,很危险。

北地制烟花爆竹的作坊皆是在官衙登记的。

每年要消耗多少硝石、硫磺,又能制出多少爆竹,全有定数。

“有祝六的消息,记得告诉我。”

崔元靖朝连丹玥背影喊一声,无奈连丹玥懒得回头应他。

在连丹玥看来,哪怕崔元靖有改变,仍配不上妤君。

……

连丹玥到崔府,得知崔家在替大公子崔元陵说亲事。

女方不是别人,是她的好友沈云琳。

沈大人得她父王重视,如今已非小小县令,而是破格升为句州知府。

崔老夫人听闻崔元靖五日后能回安阳城,很是高兴,至于开口提长孙亲事,则有几分试探的意味。

这门亲事是王妃在中间提点的,崔家没有反对。

崔家乃世家望族,而沈家家底薄弱。

崔家答应,一是知晓王府确实看重沈世霖,将来沈家前途无量,二来沈家姑娘他们见过,容貌端方大气,性情温柔,知书达理,比那些世家小姐有过之无不及,又是郡主的至交好友。

崔老夫人答应这门亲了,可见到郡主,心里仍有不甘。

郡主身份,是沈小姐不能比的。

郡主与陵哥儿自小相识,陵哥儿不论容貌才华,在北地皆是数一数二,郡主真无半分心悦吗。

“太好了,恭喜老夫人。”连丹玥不在意崔老夫人的探究,笑得很开心。

沈云琳那点小心思瞒不住连丹玥,好友心想事成,她替好友高兴。

崔老夫人嘴角抖了抖,郡主平日过府神情皆淡淡的。

这会儿竟眉开眼笑的。

罢,看来她大孙子与郡主真没缘分。

五日后,崔元靖回府,崔老夫人见到宝贝孙子,又高兴又心疼,个中欢喜自不必提。

……

京城里,太子开始解第三种毒。

解毒的药很散,服药后,人会疲软使不上力。

好在之前调理过几日,太子身体能扛住。

天气好时,太子上、下午都会去庭院转转,天气不好,也要在廊下看西风和落雨。

这一日太子午歇起来,精神颇佳,让丫鬟去耳房找一支笛子。

自从內侍采买,被父皇看见后,父皇便照他儿时喜好,送许多东西过来。

很快丫鬟捧一支上好白玉竹节笛进来。

太子拿过笛子,白玉清透如冰,但笛身摸着却温润细腻。

这只白玉笛是早年父皇送母后的礼物。

太子试了试笛音,与丫鬟说道:“请六小姐过来听我吹笛子。”

第220章 北境小曲

正将自己埋在药草堆里的祝妤君听说太子要吹笛子,点点头将沾在身上的草梗和枯叶扫去。

太子不被束缚于厢房中,整个人开朗活络起来。

而祝妤君不必故意刺激太子,话少了。

祝妤君沉默下来,太子反而不习惯,没事儿就找祝妤君到屋里坐。

“殿下。”

祝妤君进厢房看见太子在摆弄白玉竹笛。

“六小姐可曾听过用笛子吹奏的汉宫曲。”太子笑问道。

祝妤君摇头,以为太子要开始吹笛子了,不想太子絮絮叨叨地说起往事。

“……母后擅古琴,评母后的琴艺为全大梁之首都不为过,我小时跟随母后学音律,父皇知道了不高兴,言我乃储君,该随闻老先生多读圣贤书,学习治国理政,读书之空余,亦不能玩物丧志,该习武,学一身本事,还请了曾经出征苗疆的老将军教我和堂弟连昭显……母后不理会父皇,告诉我累了就弹琴吹笛子……我在音律上刚学有小成,能帮母后修补古曲了,母后就离世了。我不如父皇勇敢,消沉悲痛,书念不进,武功没再练。我不练武,连累堂弟也不能练……后来我终于觉悟,决定努力读书,替父皇分担,将来成为明君,慰藉母妃在天之灵时,中毒了……”

太子不停地说,像个小话痨,似要弥补八年的沉默。

祝妤君默默地听,她挺同情太子,生在帝王家意味着生命中充满残酷和无情。

同情归同情,听多了,祝妤君有些犯困。

直到太子提及世子连昭显,祝妤君才眨眨眼,重新打起精神。

“殿下,荣亲王府世子是怎样的人?”祝妤君问道。

荣亲王世子连昭显与太子年纪相仿,同年出生,仅小数月。

世子六岁被送来京城。

祝妤君对世子颇好奇,连昭廷递来的消息言他会努力留在京城,让她安心替太子医治。

寻常一句回话,祝妤君却自‘努力’二字看出端倪。

努力意味着不容易。

皇上不在意连昭廷留不留下,能为难连昭廷的,只有世子连昭显了。

难道世子与她外祖父一样,担心连昭廷停留久了,会回不去吗?

太子抬头看帐顶,似在努力回忆。

“堂弟不常说话,不计较任何事,文比武好,父皇初始重视堂弟,常让我两在一起……后来我中毒,未再见过堂弟。”

太子没有评论世子品性。

祝妤君亦没有再问。

世子小小年纪失去王爷和王妃的庇护疼爱,日子战战兢兢,心里落差必是极大的。

太子吹了一个音,皱皱眉,让丫鬟推他去庭院。

祝妤君跟了去,安静地坐在廊下。

太子在音律上确有天赋。

初始些许不流畅,可很快找回感觉,笛声如行云流水,极悦耳动听。

太子一连吹两曲,笛音牵动庭院枝桠颤颤巍巍。

春意融化的寒冰,在梅花瓣上划出浅浅的痕迹,闪着光,滴落到玉笛上。

祝妤君眯起眼,悦耳的曲子能安抚人心。

之前她的担心真多余,早知太子爱音律,开始便拿支笛子、摆架琴在太子跟前便是。

笛声停下,尾音渐收。

太子让丫鬟推他到祝妤君跟前。

“六小姐可有想听的曲子?除了近八年新出的曲谱,往前各朝名曲,我皆会。”

名曲吗?

祝妤君想了想,摇头道:“殿下吹自己喜欢的曲子便好。”

祝妤君没有擅长的乐器,对名曲亦无偏好。

终归能经历千年时间长河沉淀至今的,皆是有过人之处的。

太子不同意祝妤君的随意,“六小姐没有特别喜欢的名曲,总该有中意或印象深刻的曲调,非名曲亦可,六小姐哼几句出来,我能八九不离十地补出全谱。”

太子在兴头上,祝妤君不想扫太子的兴。

至于印象深刻的曲子……

祝妤君抬头看枝头缀满水珠的梅花,风一吹,水滴窸窸窣窣地往下落,落在人面颊、手背,湿漉漉冰凉凉的。

祝妤君深深吸一口气,她很喜欢湿润又带微香的空气。

不同于此处,北方边境的空气很干燥。

常年生活在北境的人嘴唇一直是干裂起白皮的。

她印象最深刻的曲子是在北境听到的。

一首寻常小曲,北境之外,安阳城等地皆不曾流传……

“娃娃不哭,娃娃不怕,娃娃回家……回家路上,笛声悠扬,新柳发芽……黄沙如雪茫茫,娃娃有爹娘牵挂……”

“娃娃不哭,娃娃不怕,娃娃回家……回家路上,铁蹄声响,白云飘散……黄沙如雪茫茫,娃娃等爹娘归家……”

“娃娃不哭,娃娃不怕,娃娃回家……回家路上,乌啼鸣蝉,月儿明亮……黄沙如雪茫茫,娃娃带爹娘回家……”

那时她已不会说话,但很喜欢听孩童唱。

声音软软的,纯真、甜,曲词儿背后绝望的生离死别,都仿佛散了。

祝妤君眼角湿润,没有经历过战事和绝望的贵胄高官们,不会懂孩子坐在村头痴痴等爹娘归家的凄凉。

“六小姐若想到了,不妨唱一唱,我想听。”太子在旁期待地说道。

他认真地观察祝妤君表情。

六小姐比枝头的花儿好看,他没有不好的心思,凝视六小姐的脸庞,一如欣赏美好的音乐和春意。

要唱歌……祝妤君张了张嘴,重生后她第一次紧张。

失去嗓子,沉默几十年,不妨碍她醒来立即张口说话,可唱歌,难。

“六小姐声音很好听,不用怕的,六小姐来之前,我连说话也不敢……多亏六小姐,现在我能吹笛子了。”太子在一旁温柔地鼓励道。

上一篇:天子与娇娇下一篇:外室成妻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