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旁支是住庄子,是穷,是觉得钱比廉耻重要,但看轻不代表不懂。
她们不顾廉耻帮嫡支算计……难不成想赖掉她那些好处不成?
郭惜容是庶女,她不在乎,可她自己生养了一个儿子两个女儿。
郭二太太可是答应给她五千两银的。
郭二太太气得胸口起伏,“满意?还好意思问我满不满意?你姑娘睡的不是西府五老爷,而是东府三老爷!真真没看出来啊,装得挺乖巧听话,关键时候捅我们一刀。”
郭惜容心中对嫡支的恨意腾升,咬咬牙,哭诉声仍凄婉,“晚辈不过是太太手中一颗棋,太太将晚辈摆在哪儿晚辈就在哪儿,晚辈连动都不能动一下……昨儿晚辈自德月楼出来,被带进此间厢房再未出去,屏风后的熏香亦是太太的人点起的,那香做甚用晚辈不知,太太还不知吗?点了香晚辈又能知晓什么?整桩事,哪一人、哪一环不是太太安排的,太太何须将怒气撒在晚辈身上……”
“小贱人嘴皮子利索啊……”
郭二太太一巴掌又打下去,郭四婶大叫起来。
整间屋子乱哄哄的,郭二太太其实也知不怪郭惜容,可她不知中间哪一环出差错,终归先拿郭惜容出气了。
另一边郭二老爷和祝祥茂倒是谈得顺畅。
昨日祝祥茂喝着小酒,忽然晕倒,再醒来已躺在床榻上。
屋内熏香是郭家下人点的,闻香人谁不心猿意马。
郭二老爷意识到他们被人反将了。
“怎么办?”
祝祥茂被打得太狠,哪怕换上一身新袍服,也遮不住他的颓废劲。
郭二老爷嫌弃地看他一眼,“怎么办?娶吧。”
……
小酒楼里发生的事,连昭廷也知道了。
连昭廷无奈地用扇子敲桌子,“难怪六小姐不需我帮忙,她除了拉自己父亲出来,还不声不响地将东府推进去。”
“是啊,六小姐不会任人欺负。”
泽平发现主子的神情满是落寞,可眼中却透出一丝欢喜,真是奇怪。
“东府应该闹起来了,泽平,你去祝家东府探一探,有好玩的地方就告诉六小姐。”连昭廷道。
“公子,不用卑职去,六小姐自己能知道,自从六小姐发现东府又来算计他们一房,便收买和安排了一些东府内院的下人。”泽平道。
连昭廷抬起头,“你如何知晓,为何不早告诉我?”
泽平很耿直,“公子让卑职保护五老爷,卑职顺道查的,至于六小姐在东府安插人,非要紧事,卑职便未与公子说。”
“谁说不要紧……”连昭廷皱皱眉,他确实让侍卫不要盯梢祝妤君,因为她不喜欢。
长廊上不知谁又喂了鹦哥瓜子,鹦哥一声声‘蠢货’骂得欢快。
连昭廷揉揉被吵得发胀的脑袋,罢,先别管祝家府里的鸡毛蒜皮事了,“泽平,张老太医的回信大约什么时候能到?”
亲眼看见祝妤君解蛇毒,连昭廷立即写信询问张老太医。
“回信大约还需小半月,不过保护张老太医的侍卫有递消息回来,言张老太医今年冬会来北地……”
……
祝妤君和祝妤桐坐在案几旁,一边剥松籽一边听周嬷嬷说热闹。
“……三太太指甲不是白留的,三老爷的脸都被抓破了……撒起泼来,老太爷和老太太也拦不住,最后还是她自己娘家二哥打了她一巴掌,才清醒些。”
“那女人大约这几日会被抬进门,礼钱必是一分没有了,也不知道郭家旁支会不会再闹一番。”
祝妤君剥完松籽去拿鎏金的小碾子,“闹是必然的,郭家嫡支也不差钱……至于那姑娘,比三太太聪明,可惜出生不如三太太,她忍下此一时,嫁进东府三房,以后不见得会吃亏。”
祝妤君认真地碾松籽粉,上一世有一名郭家庶女成了她父亲妾室。
她对那庶女有印象,容貌和身段尚可,但性格软弱,任由郭氏摆布,并非是今世嫁给祝祥茂这一位。
郭家和东府肯定知道他们被人算计了。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他们一开始手段下作、卑劣,现在还有点脸就只能硬生生吞下苦果。
祝妤君听说郭氏待她二哥离开后又闹了几次。
祝祥茂干脆搬去书房,并毫不怜惜地将再次扑上来挠他的郭氏推翻在地。
祝明灿和祝妤婷这对平日张牙舞爪的兄妹,看到父亲暴怒,吓得躲进厢房都不敢出来。
接连几日,祝妤君回来都能听几句东府的热闹,而郭家庶女也被抬进了府。
这日小张氏菩萨心肠地感慨一句郭氏是可怜人,祝妤桐便来了气,要驳斥母亲,外院送来一封信。
小张氏看一眼信封,露出又惊又喜的神色,“君儿、桐儿,是你们外祖父的信……”
第167章 记忆渐淡
小张氏收到的算是一封家书。
张老太医张平肃有事到北地,会顺道看望分别已久的家人。
勾起心底浓浓的思念,小张氏双眼噙满泪。
祝妤君靠着小张氏,开心且激动地说道:“外祖父到时,我们也搬进西府府邸了,到时一定要外祖父与我们住在一起。”
“对对,府邸宽敞,大家住一起。”小张氏擦擦眼睛,忙不迭答应。
自从宣宁十三年太子被下毒,她父亲请辞,她大哥被罢免,张家就败了。
她回不去京城,父亲和大哥也没来北地看她。
中间断了联系,她甚至不知道父亲和大哥在哪里,是否仍住在京城的庄子上。
祝妤桐对外祖家无甚印象,不过她以为六姐那了不得的医术是传自外祖父,故认为外祖父亦是位厉害和值得敬佩的人。
“明日我先不去药铺,叫上父亲一起到西府府邸,看看还有什么缺的,这两月正好全部备齐。”祝妤君笑道。
“好,好。”小张氏欢喜答应。
上一世祝妤君不关心张家,也不知外祖父曾来北地。
这一世她会与亲人相聚,不留遗憾。
……
张老太医往北地寄了两封信
小张氏这封,张老太医未提及医术,连昭廷的则有。
张老太医直言他不会解蛇毒,得知外孙女能解,比连昭廷还惊讶。
至于太子中的毒,虽不及蛇毒凶烈,但比蛇毒更复杂,是以解蛇毒的方法,不适用于太子。
连昭廷失望的同时也纳闷,张老太医的医术在梁朝数一数二,老太医都不知,六小姐又从哪里学来?
荣亲王府知晓不少宫廷秘辛。
当初张老太医无法替太子解毒,皇上虽悲痛,但未怪罪,是张老太医悄悄与皇上商量,主动辞官,遍游天下为太子寻解毒方法。
寻解毒之路危险重重。
那些人下狠手要毒死太子,怎会容许张老太医找到治好太子的方法。
太子被皇上保护动不了,但要刺杀出行在外的张老太医却容易。
皇上干脆将张宗简等一众詹事府官员全部罢免,让世人以为张家落败了,借此迷惑某些人,并掩饰张老太医行踪。
连昭廷儿时曾不解皇上为何不彻底解决掉对太子有威胁的人。
他没疑惑多久便明白。
后宫、朝堂,十之八九的人对太子有威胁。
皇上再疼爱太子,也要稳固江山,也需要人来继承皇位。
若太子治不好,对太子有威胁的二皇子、三皇子……皆可能是储君。
记得大哥回北地成亲时,父王曾将他们兄弟二人叫去书房说话。
父王要护太子,并非因为太子与他们关系最亲近,而是因为父王熟悉太子的品性。
太子小小年纪便有宽广的胸怀,心存大义。
将来太子即位,乃天下苍生之福。
至于与太子年纪相仿的二皇子、三皇子,一个阴郁一个多疑,两位皇子的母家皆充满野心,一味扩张势力。
皇上为平衡,多年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如今二皇子一派的实力,已能撑起野心,胆子更大到对北地下手……
连昭廷靠在摇椅上,摇摇晃晃地继续读信。
信的后半段,张老太医提到至北地的目的,他要找一人。
那人姓李,被称为神医,在南方沿海一带颇有名。
张老太医还说起一件奇怪的事,他是从岭南一处渔村得知李神医存在的。
渔村曾染瘟疫,李神医查出瘟疫源于海中一种贝类,配出治病的药方,救了全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