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明朝见时于归一脸疑惑,不明白两者有什么关系,便说道:“京兆府有出入城门特权,皇城司就更不用说了,小到长安街面修整,大到城门翻修,都是他们的职责。”
时于归恍然大户,倏地脸色一变,明白顾明朝此话的最终含义。
“径山寺庙会往来人口众多,为图方便,除了特定家族的马车不被巡检之外,径山寺的马车在那几天出入也是不用检查的。”时于归没想到那些被拐卖的人竟然是这么被送出去的。
青天白日,皇城脚下,满载着罪恶的车辇竟然如此简单地被送出去。当时车里的人该多么绝望,一旦出了城门,若是此事依旧无人发现,这辈子便彻底堕入黑暗之中,永远无法逃离。
“他该死。”背后抱剑的长丰冷冷出声道,声音冰冷暗含杀气。
顾明朝抿了抿唇说道:“他是该死,为一己私欲平白害了其他人的性命,也枉顾一鸣大师十多年谆谆教诲,径山寺养育之恩。”
“一鸣方丈就没有做出什么举动吗?”时于归面色难看地问道。佛门重地,皇家寺庙,多年来恩宠不断,百姓爱护,梅花高洁绽放之地,没想到竟然会孕育出一只贪婪自私的修罗。
“方丈打算请君入瓮,如今正准备收网。”顾明朝低声说道,他又想起一鸣方丈如今的模样,看着时于归面带寒霜的侧脸,知她是起了杀意,心中不忍,终究还是说出口,“方丈……时日无多了。”
一旁三人皆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阿瞳下意识抓住顾明朝的衣摆。时于归脚步一顿,停下来看向顾明朝,惊疑地问道:“之前不是好好的吗。”
“佛门中人讲究轮回因果,他自觉罪孽深重,愿与了贪一同赴死。”
十四年前河南道大乱堪定,无数流民一路流亡至长安城,被关在城外不得进入。他们从东边群山中爬了过来,有人葬身兽腹,有人死在崖下,还有无数人迷失在密林中,谁也不知道一个堪堪刚到五岁的小孩是怎么爬过径山,在清晨薄雾朦胧间,敲响了径山寺的大门。
时于归呆怔在那边陷入沉思,良久之后,她从牙缝中挤出话来:“缘法不同,何必陪那种人一起……”赴死。
只是这话她说了半天终究还是说不下去,不再说话。
论佛法精妙,大英国千百寺庙,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并不是一鸣方丈独大,但他与众多僧人最大的不同点便是,他身上似乎总是带着点佛性,悲天悯人,以己度人。毫不夸张的说,他窥探到了佛法真正的大门,佛曾割肉喂鹰,如今他以身入狱,也算求缘得缘。
“那便让羽林军按捺不动,等一鸣方丈做出了断。”时于归盯着不远处的那片落叶,青葱翠绿,被风一吹却轻飘飘掉落枝头,落入泥泞中,难以重回枝叶。
有些人生在太平盛世,却偏偏不得安分,非要搅破天才要安心,无端惹人陪他一同受苦。
“走吧。”一路无言,四人走到刑部司的院落前,阿瞳被顾明朝安抚着回了西侧门角屋,时于归目送他消瘦的身影消失在路口。
她心中疑惑渐起,扭头,看向顾明朝,好奇地问道,“阿瞳是哪里人。”
作者有话要说:我的预收文古穿《我的大腿是只猫》,求预收!
云养猫用户苏锦瑟重生成为长乐侯府十三岁的庶女,非常具有自知之明,战战兢兢在嫡系手下讨生活,没想到还是处处遭打压。
一日郁闷间,出门拐弯处,捡到一只狸花小奶猫,从此生活发生巨大的变化。
我的猫成精了!
害怕!
这只猫又能吃又懒惰,关键时刻爪子贼快,打人贼凶,她拦都拦不住,挨了不少爪子。直到有一天他死了。
苏锦瑟迈出了穿越以来的第一步——报仇。
再到很久以后,她嫁给了刚登基的新皇。
跟那只猫一个德行!
惯的他!
欠揍!
第53章 阿瞳身世
阿瞳是哪里人?
这个问题顾明朝也曾隐晦问过阿瞳, 但阿瞳当年大病一场后前尘往事都不记得了,只隐约记得自己走了很久很久的路,爬过很多很多山,之后便是被人迷晕装在笼子里带走了。
顾明朝对着时于归的问题摇了摇头。
“微臣不知, 阿瞳年幼时生过一场大病, 连自己都不太清楚了。”
时于归点了点头, 又问道:“你有没有发现他好像……有点不太一样,容貌上。”
顾明朝下意识食指一动, 他没想到公主竟然察觉到这点。阿瞳瞳色虽异常,但平日里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
他也是凭借这点疑心过阿瞳的来历, 但他调阅户部各大州县人口失踪案卷也没发现这等特征的人。
时于归见顾明朝不说话, 自顾自地说下去:“我曾听大食人说过,大食国西北面有一个地方,人人都是绿眸棕发, 深目高鼻。”
“年前长安城来了一个外邦番团, 里面有一个人也是绿眸棕发, 只是他瞳色更深一点, 自称是流浪者,被一个强大的国家灭国后,不足一万的亡国人开始流浪, 大部分都往东边去了。大英是他们最终的目的地。”一直站在后面的长丰开口说道。
习武之人,目光锐利,一开始便发现阿瞳异样, 只是多年来闯南走北,大英胡汉平等政策由来已久,来大英贸易的各国胡人数不胜数,遇到过各式各样的人, 阿瞳的模样分明是一个混血小孩。
“是了,大英军队招人也喜欢这些外邦人,人高马大,力大无穷,如今无数驻扎在边境要塞的军队中,不少投靠而来的外邦人。”时于归师从三师三公,好几次学习过边关风土人情,这些奇异的事情都深深印在脑海里。
胡人落户大英,大部分除了选择胡汉混居的边境,便是人口繁华,包罗万象的长安城周边州县。县衙为他们分发特殊路引,他们可以凭借这个选择士农工商,也可以和大英女子郎君通婚,所生的小孩一出生便会发放路引,最基础的入学之事也会和大英小孩相同。
“他是孤身一人在长安城?”三人入了时于归的院子。春日暖暖,屋内早就挽起竹帘,蔷薇露的熏香淡淡地弥漫在屋内。美婢见公主入内,便放下竹帘,换上纱帘,一席画着春色满江南的屏风被抬了出来,立在书桌边上,日光照下,罩出一种朦胧的春日微醺之色。
立秋在角房内烧好水,泡了茶端入屋内,对着时于归和顾明朝行礼,奉上茶水果干后便退了出去。
顾明朝盯着那盏碧绿茶水,水波微微泛着波光,时于归的问题在他脑海中萦绕数遍,他听到自己轻声说道:“阿瞳年幼入长安,身边并无他人,因着无路凭,多赖盛尚书体恤,这才在刑部安家。”
时于归握着茶杯的手无意识地一动,点了点杯壁,不说话陷入沉思中。春光洒在她白皙的指尖,被赤茶色照应得宛若白玉。
“顾明朝。”时于归突然抬头看向对面的顾明朝,她明白顾明朝这话是什么意思了,直截了当地问道,“你上次说过你破长乐寺一案是因为一个小孩。”
“我之前看过刑部办案流程,人证皆需签字画押及提供路引文凭,上次你和太子哥哥说了之后我特意查过。”时于归面无表情地看着他,嘴角露出意味深长的笑来,“这一栏却是,理由是人证年仅十岁,并无路凭。”
“我有件事情一直想不明白,案卷中,长安市拐卖的人口女子三十,十三四岁的男孩有八个,从未有一个小孩,为什么会有一个小孩逃出来。十岁是一个很尴尬的年纪,再大一点可以当做一个劳力,再小一点也可以称呼为幼童,大英正常十岁幼童,大多和了缘差不多大小。”
顾明朝知道她是想明白了,接过她的话,继续说道:“公主所言不差,阿瞳确实是当年跑出来的小孩,他身量高,面相偏向大英,只要自己不说是只有十岁的外邦小孩,一般人很难发现他的异常。”
“他的路凭,是没有,还是被歹人收走了?”时于归敏锐地问道。
这一点重要,得到官方许可的胡人下一代一出生便是有路凭的,这是小孩在之后生活中的重要保证,很少会有父母不上心到这种地步,而且小孩路凭也可以为异族结亲的家庭带来很多优惠便利。
“阿瞳说自己当时很饿,人贩子用一碗面把他诱惑走了,之后的日子一直过得迷迷糊糊的。在此之前他大病一场,对于他为什么来到长安城也不知道,怎么来长安城,有没有路引他都已经不清楚了。”顾明朝摇了摇头,神情中颇为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