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穿梭之福妻满满+番外(237)

作者:倾卿慕颜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这样的生活,对于还在挨饿的乡亲们来说,那就是神仙般的好日子了。

因此,家里还有儿女的,都想着跟他们生产一大队结亲,以此沾点亲带点故,也可以帮着带带他们自个家的日子。

除此以外,他们生产队在县镇领导的跟前也得到了不少的关注。

说到此,秦跃进感叹道,“咱们生产大队也多亏了你啊,小慕啊,你可是做了大好事,好人都会有福报的。”

慕伊人含笑回应,老天爷已经给予她福报了,能来到这个时空,能够成为秦家的一份子,能够与三哥成为夫妻。

这就是她最好的福报了。

她心中渴望的家庭温暖,她拥有了,也深切感受到了,余生她要做的,就是好好的守护着自己所拥有这些宝贵。

秦跃进对于秦明生两夫妻那是没话说,满心的称赞与欣赏,生产队年轻一辈的后生里,他最欣赏看好的就属秦明生了,如今明生有福气,又娶了一个更优秀的媳妇,这无疑是强强联手啊。

这称赞慕伊人的同时,也不由让秦跃进响起了队里分配来的那几个年轻知青,同样都是从大城市里来的年轻人。

这几个知青咋就没人家小慕好相处,又会来事呢。

虽说小慕也没下过地,但人家可为队上做出了不少的贡献,可不像那几个知青,典型娇惯长大的大少爷小姐。

小慕可没他们娇气矫情,要是队上的年轻后辈们,都能像明生两夫妻这样的为人及品性的话,那他这个大队上都能年轻好几岁了。

多省心啊!

“哎~”

慕伊人纳闷的问道,“跃进叔,你这突然叹什么气啊?咋啦?咱们队上有什么难事吗?”

秦跃进很是无力的说道,“还不是队上的那几个知青,庄稼地里的活,他们压根就不懂,连菜苗子跟杂草都分不清楚,能指望他们干啥建设啊?

三个男同志还好一点,好歹能搭把手,干点力气活,而两个女同志就不好安置了,前两天让她们锄草,差点把地里的菜苗苗给扒光了,哎,这都是什么事啊。”

慕伊人表示了解的点了点头,她也没种过地,要不是自己的专业缘故,估计她也比那些知青好不了多少。

秦跃进继续大吐苦水,“地里的重活他们几个知青也做不了,只能安排一些轻便的活,那就是一些轻便的话,他们也做的拖拖拉拉的,这让不少的队员都有意见了。

就知青做的那点事,等收成的时候还要分粮给他们,你说,这事队员们会服气,会乐意吗?但在咱们农村,除了地里的活,还能给他们安排啥呀。”

秦跃进满脸的愁容,提及几个城里知青,他就感到脑瓜疼,这他如何平息队员们的怨气啊?

第342章 342,开学堂

这地里的活,干得好干得多,收成的时候多分点粮食,这没人敢说什么,顶多就是有些羡慕罢了。

但地里的活,做的不好还做的少,等收成的时候,还要蹭着生产队分粮,这怎能不引起众怒啊!

慕伊人若有所思,这人啊,只有安排在恰当的位置上,才能发挥出本身的价值来,要让读书的城里人,像村里的老庄稼汉子一样去种地,的确有点为难了。

虽说可以慢慢学着来,谁也不是天生就会的,但每个人生长的环境不同,造就的才能自然也会不同。

“跃进叔,你看要不这样行不行?咱们在生产队开了学堂,让他们几位知青教咱们生产队的孩子吧,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也是一个家庭的希望,读书能让人明理,也能丰富见识。

多读点书,是没有任何坏处的!如果能在咱们自己的生产队开设学堂,这对队上的孩子们来说,也是件好事,也方便很多。”

“啥?开学堂?”

秦跃进惊了下,他完全没往这方面想过。

三年的饥荒,让贫苦的乡村生活更加艰苦,开设学堂这本身也是需要一种实力的,没点底子怎能让一个大队支撑起一个学堂?

老师也是需要吃饭的,学生的基本用品课件,也是要花钱的啊,人力物力都是一种消耗。

在饥荒之前,生产七大队倒是开设了一个小学,接收六岁到十二岁之间的孩子,但饥荒来临后,连大学都听课了,更别说村里的小学了。

临海村周围十来个生产大队,也就那么一个小学,除此以外,就只有镇上有小学了,村里距离镇上步行要一个多小时,这对一群孩子来说,无疑是困难的。

而七大队正好就在公社的附近,步行也就半个小时的时间,要方便很多,之前他们队上也有几个孩子去那边上课的。

但到现在,七大队那边也没传出要重开课堂的消息,估计也是无法承担了吧。

“这可能吗?”

秦跃进不禁有些没底气,因为这事他没认真琢磨过,但对于小慕说的这番话,却很是赞同。

乡下的日子本就清苦,对于乡下孩子们而言,读书就是最好的出路了,谁也不愿意子孙代代都是泥腿子,日子过的苦哈哈的。

慕伊人笑着分析道;“我觉得可行,刚刚跃进叔不也说了,那几位知青对于地里的农活根本不擅长,但能被分配下来的知青,至少都是初中文化吧,这叫小学知识完全足够了。

与其让几位知青闲置着,引起队员们的公愤,还不如合理的利用他们自身的才能,让他们教导我们队上的孩子,这好歹也是一种精神层面的知识贡献了。

队上的孩子们年龄还小,让他们帮着干活也做不了什么,就这么整天放养着,也不是事,如果咱们生产队开设了学堂,我想村里就会有更多的孩子都能上学读书。”

这才是慕伊人提出建议的重点,去镇上读书,除了路程远一些以外,就是花费会多一些,这让很多农村家庭舍不得这一笔开销。

特别是女孩子,完全就是放在家里当个粗使丫头似的,从懂事起就帮着家里做各种家务农活,直到她们满了十六七岁的时候,就开始相看婆家,然后嫁到婆家又继续操劳一家子的家务农活。

乡下姑娘的一生,大抵就是如此过活了。

同是女人,她自然会多一丝同理心与怜悯之情,她希望有更多的孩子能够读书识字,特别是女孩子。

不求她们有多么大的学识造化,只是希望读书能开阔一点她们的眼界,让她们有独立的思想及人格。

“你说的对!还是多读点书好啊,当个睁眼瞎,一辈子也就困在这个小村庄了,能有多大的指望啊,只是开学堂不是一件小事,学堂的地址,课桌书本这些都是问题啊。”

秦跃进自然不是迂腐的人,他也是很赞同多读书的,不然也不会让自家的女儿读完初中了,只是开设学堂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情,虽说他是生产大队长,但也无法一言堂的做决定。

慕伊人微思说道,“课桌凳子这些很好解决,咱们就靠着大山,乡亲们多少也是有点手艺的,咱们自己做些桌凳应该是没问题的。

至于书本教材,如果我们生产大队能开设小学的话,想必镇上的学校也能支援一下吧?我们找他们拿点课本教材,让老师们拿着先教着,后面咱们再慢慢补充吧。

而教学地点的话,你看村委那边的办公室,能想法腾出两个教室吗?先让孩子们挤一挤,等队上的条件好了,可以再搭建一个茅草屋子。”

慕伊人都说的如此清楚到位了,秦跃进这心里头自然也分了几分自信心,感觉以前想都没想过的时候,如此想来,似乎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啊。

“好,我等会就去召集村干部商量,然后再开全队会议表决!”

秦跃进做事属于雷厉风行的性格,说到就会立马去做,把事情落实在地。

刘小翠与陈春草两个孕妇,刚刚在附近溜达了一圈回来,就在院门口见到了急匆匆而走的秦跃进。

刘小翠好奇问道,“小伊啊,这跃进叔是干啥啊?一脸急冲冲的。”

陈春草也纳闷的问道,“是不是咱们队上出了什么事情啊?”

慕伊人收起了书本,“没事,只是刚刚跟跃进叔提了一个意见,他赶着去落实了。”

“啥事啊,这么着急!”

于是,慕伊人就把刚刚的事情,讲了讲。

“这的确是好事情。”

两人欣然赞同,她们都是当娘的了,自然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更有出息,何况家里还有两个实实在在的例子摆在跟前,这也让她们两人更加看好读书人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