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只当太后不会做母亲,所以才对陛下百般刁难,可方才看太后对那孩子千般疼爱、万般不舍的模样,只怕她不是不会做母亲,而是不会做小陛下的母亲!
他一个内侍细想这事都觉得扎心,更不用说陛下自己了。
但黛秋眼下也没法子宽慰陛下,只能跟在陛下后面小心翼翼看护着他。
祁褚走着便走到一处荒废的园子,皇宫其他地方都是灯火通明,但这里却连灯都没有,周围黑漆漆一片,祁褚停下脚步,问道:“黛秋,这是什么地方。”
黛秋四下里打量了一番,道:“陛下,这是宫里一个废弃的戏园子,陛下忘啦,从前你经常和闻霖在此地蹴鞠呢。”
从前他见闻霖,只觉得是一次美丽的偶遇,没想到却是一场处心积虑的阴谋,太师真是煞费苦心,为他和闻霖安排了这场精妙绝伦的遇见。
祁褚脚步停在园子外面,转身对黛秋道:“回去吧。”
二人刚走到有亮光的地方,便看到了谢殒带着人来寻他,见到他出来太师面色很不好看,看了一眼黛秋,冷冷道:“大晚上的,怎的带陛下来这黑暗之地?”
祁褚脸色虽然苍白,但还是挂着温和的笑容,道:“太师息怒,不是黛秋带朕来的,是朕自己信步随便走到这里的。”
谢殒盯着小皇帝,质问道:“陛下怎的没在湖边走走,反倒来了这黑灯瞎火的地方。”陛下方才来的方向,是他从前和那个叫闻霖的小太监一起踢球的园子。
祁褚浅笑解释道:“信步走走,没想到便走到这里了。”
谢殒不知道自己方才为什么要质问小皇帝,明明他心里知道小皇帝不会告诉他事实。
谢殒突然觉得索然无味,只好转移话题道:“今日是敬老宴,老人家心思最重,若是陛下出来太长时间会让老臣们心里认为陛下不重视他们。”
祁褚点点头,道:“太师说得是,我们回去吧。”
……
敬老宴结束之后,公主就带着玄绀回去了,太后虽然面露不舍,但终究未开口挽留。
重阳结束的第二日,是每旬一次的朝会,祁褚也参加了。
朝会上钦天监的人鉴正禀告道,钦天监为宁国侯玄绀测算了星盘命格,柔嘉帝姬之子玄绀乃是紫微星的守护星天贵星下凡,可助紫微主宫斗数旺盛,如今他以己身为大禹祈福,可护佑大禹国运昌盛,势不可挡!
他说完之后,朝臣们都像排练好的一般,齐声高呼:“天佑大禹!皇上万岁万万岁!!!”
钦天监说完之后,谢殒出列对太后道:“臣听闻豫州等地前两日天降甘霖,定是宁国侯以身修行感动上天的缘故。柔嘉帝姬乃是先帝在时最钟爱的公主,他曾说若柔嘉是男子,定然要以亲王之位待之,宁国侯玄绀乃是公主之子,又是天贵星临世,臣以为应该赐宁国侯玄绀国姓祁姓,且以郡王之位待之,如此才算是上承天照,下安黎民。”
封玄绀为郡王,太后自然求之不得,连忙准允了。
除了朝中几个守旧遵礼的文臣,其他臣子都并未反对,一则是因为朝中许多才俊曾是公主的入幕之宾,二则是博远公和穆康公一党此刻正在赈灾一事上焦灼角力,并没有心思管一个公主的儿子是否封王。
祁褚冷眼看着这一切,他的猜测进一步被印证了。
谢殒想为自己制造一个新傀儡,玄绀是太后亲子,太后自然会全力支持,眼下虽然将这孩子安在公主名下,但也勉强算是有了先帝血脉,有了先帝血脉,再用天像之说为他造势,等日后他这个皇帝遭遇了什么“不测”,再找个由头干掉宋王祁末那个废物王爷,玄绀这个天选之子便可以上位了。
祁褚盯着殿前的太师,只觉得心越来越冷。
今日朝会,一切都按着谢殒的心意顺利进行,谢殒对这个结果比较满意。
忽然,他感觉小皇帝好像在盯着他看,谢殒微微抬起头,想用眼神讯问小皇帝,但他们之间的对视却被天子冠冕上的垂珠阻挡,谢殒看不清垂珠后面小皇帝的眼神。
最近小皇帝情绪有些微的不对劲,谢殒不是没有察觉的,但眼下他忙着给董家做局,没空顾及小皇帝的心情,只好吩咐同尘让宫里的人都小心伺候,莫要惹陛下烦恼。
等他收拾了董家,再陪小皇帝好好谈心。
玄绀封王旨意黛秋自然也听到了,下朝后他犹犹豫豫看着祁褚,不敢开口。
祁褚无所谓笑了笑,拍了拍黛秋的肩膀道:“走,我们出宫玩去!”
黛秋心里明白,陛下这是要出宫散心了。自从出了太后那件事后,陛下便频繁出宫,大抵也是心里不好受吧,许多事小皇帝没办法改变,便只能让自己假装不知道。
唉,陛下这个皇帝实在太难了。
作者有话要说:谢殒:心累,小皇帝一通分析猛如虎,没有一句在点上。
小皇帝已经蓄力100%,明天火葬场开炉烧去死,喜欢去死的太太可为去死送两分评论一个的骨灰盒。
今天是有点短小了,但明天一定会粗长哒~
感谢养乐多和柠爸爸的地雷包养,比心,么么哒~
第55章 莫失莫忘
牧康公出生四世三公的门阀王家,背后又站着六大世家,相当于手握大禹朝堂半壁江山。
整人自然也是雷厉风行,不过两旬的功夫,便已经将博远公此次赈灾的账目搞到手了,动作快得有如神助。
证据到手之后,手底下的人连夜整理,带着整理好的证据在九月二十日的大朝会上狠狠将了博远公一军。
穆康公好歹是三公之一,自己上场掐未免有些不体面,因此便让户部尚书谢宣牵头,工部的人为他助攻掠阵,一起参奏博远公及其子董烨在赈灾期间结党营私、侵吞赈灾款、倒卖救济粮,致使豫州等地百姓走投无路,揭竿而起,造成大禹内乱,民不聊生。
博远公似乎没先到穆康公会突然发难,手忙脚乱赶紧反击,所幸太后娘娘还是站在董家一边的,但没想到穆康公一党早有准备,他们竟然将豫州府衙吏的师爷和农田税的税官带来了,眼下人证物证俱在,他和谢宣当朝逼迫太后,要太后一定给朝中一个说法。
朝中众人早对嚣张跋扈的董家不满,此次墙倒众人推,就连素来不拉帮结派的纯臣都站出来请求太后处置董家。
这董太后干啥啥不行,护短第一名。虽然朝中“倒董”声势浩大,但她作为董家人,终究狠不下心来处置,因此半晌没有吭声。
朝中群臣更加激愤,这样的时刻,谢殒也不好再装死了,他站出来道:“太后,谢宣大人是吏部尚书,朝中三品大员,此番从豫州星夜赶来,向朝中报告赈灾问题,眼下人证物证俱全,若是不给百姓一个交代,只怕难免造成民怨沸腾。”
祁褚坐在龙椅上,冷眼看着谢殒,心中嘲讽道:“谢太师不愧是谢太师,话术了得,他言语里一句也没提董家,只说是赈灾问题,要给百姓一个交代。此话一出,此事便不再是党/争倾轧,而是事涉江山百姓的大事,太后可以不顾及朝中百官的看法,但不能不顾及天下百姓悠悠众口。”
太后隔着帘子无声看了看站在阶前的谢殒,几不可闻叹了口气,道:“此事便交予太师处置吧。”
谢殒作揖行礼道:“太后弃小情存大义,实乃江山之幸,万民之福,只是臣从未沾手过赈灾之事,其中内情也不甚清楚,不若走三司会审程序,查出来的结果定然公正合理,足以服众。”
牧康公冷笑着看了一眼谢殒,这只狐狸年纪虽然不大,心思却玲珑九转,站出来支持查案,是为了安抚朝臣,不出面主理此案,是知道董家之事定然不能善了,不想沾染此事让太后对他生了嫌隙,所以才推给三司。
但董家乃是太后母家,博远公又是三公之一,若是走三司程序,此事定然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谢殒说完,牧康公便上前道:“太后,臣以为不妥。三司的主审官们品级皆不如博远公,若是交给他们,只怕他们心生忌惮,不好好办案。博远公身为三公之首,定要有一个品级相当甚至更高的人带领三司来主审此案,以臣愚见,太师身为内阁首辅、大禹帝师,又是先帝钦定的辅臣,作为主审官再合适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