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有些远+番外(928)

作者:林一平 阅读记录 TXT下载

陈文强双眼盯着术野,却对老吴说话。

“老吴啊,这例手术术前就知道失败的几率很大。大到95%以上。这患者是从医大转过来的。那边拒绝给他手术,让他去天坛医院。他在天坛等了一周多才挂到主任号。那边的王教授,你知道那个王教授是谁。人家看了片子告诉他:医大附院的诊断没有错。是95%以上的可能下不来手术台。他要是执意想做手术,让他做好回不了家的准备。”

于是患者回来省城了,经人介绍找到陈文强。

患者的心理好理解,死在“家里”,好过死在京城,把身后事丢给亲人麻烦。但是不做手术的话,他也是受够了发作越来越频繁的癫痫折磨。

所以他这是拼死博一回了。

陈文强和老吴说话,李敏充耳不闻就在耳边的说话声,这是她早就练出来的本事。她只是越发小心地剥离肿瘤。

*

到时间换了陈文强上手。

老吴仔细地盯着陈文强的动作看,他的动作没有李敏的灵巧,但是比李敏多了一份凝重的沉稳。那种成竹在胸的谨慎 那种游刃有余的自然,让他羡慕 也让他心生悔意——自己不该离开临床去省厅当官的。

若是自己一直在临床工作,自己应该也能有这样的水平;若是自己坚持握住那把手术刀,即便当不上附院的院长 当不上附院的神经外科主任,可只作为神经外科的副主任医师,自己还会缺钱花吗?

唉!砸了手里的金饭碗。唉!虚度了光阴。

“停,陈院长你快停下了,患者心律变缓了。”刘主任扭开手边准备好的安剖瓶,巡台护士把打开的一次性输液器的针头插进去,药液立即抽吸干净,很快加到输液器的壶腹里。

但是效果不明显。

一只 两只 三只药液进去了,患者心律勉强维持的五六十次。麻醉科周主任被找来了,他看了一眼全麻呼吸机的显示器 用药记录,对刘大夫说:“剂量加倍。”

“再加倍。”

……

手术因为癫痫病灶活动频繁 心率多次下降,断断续续,但最后在麻醉科周主任和刘主任的全力支持下完成了。可患者的心律始终在50多一点儿的频率上。

麻醉周主任对陈文强说:“老陈,也就这样了。剩下看命,看他自己想不想活了。”

陈文强对他点点头。然后和李敏说:“走。跟我出去,向患者家属交代一声。”

“是。”

俩人没换衣服就出去了。

因为这个患者始终都是李敏在管的。家属见了她和陈文强出来,立即就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问:“李主任,我爸怎么样了?”

“陈院长,我弟如何了?”

患者的媳妇想去抓李敏的手,但在碰到她的手套前,又缩回手了。

陈文强略后退半步,让李敏跟患者家属交代手术的情况。李敏艰难地做了一个吞咽了动作,才能张嘴说话。

“他的手术非常难做。你们以前去过医大附院 也去过京城,你们知道难在哪儿的。术前陈院长也给你们交代过了。但今天的手术最后还是完美地做完了。这是我和陈院长切下来的脑瘤。你们看一眼,一会儿要送病理的。”

家属围着看李敏手里拿着的那个棕色的瓶子。里面泡了一团比蛋黄略小的组织。

“脑瘤就是这个吗?”

“是的。”李敏等家属看过以后,小心地把瓶子递还给陈文强。

然后她斟酌着自己的遣词造语,严肃对患者家属说:“手术虽然完美地切下了肿瘤。但他在术中出现了数次癫痫发作。也和我们术前预估的那样,多次出现了心跳 呼吸等改变。经过麻醉科周主任和刘主任的抢救,他现在的心率只能维持在每分钟50多次。这是在持续给药的情况下。”

患者的儿子在读高中,学过生理卫生的他,已知普通成人心率到底应该是多少的。他搂住母亲安慰道:“妈,运动员的心率都是50多次。”

女人见儿子强颜欢笑来安慰自己的模样,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傻儿子,妈懂。懂。”

“所以,现在患者还不能推回病房。等他平稳一些,我会从手术室里面送他去ICU,你们到十六楼ICU那边去等,一会儿可以看到他的。”

“好,好,我们过去等。”

“谢谢你啊,李主任。”

“谢谢陈院长。”

家属互相搀扶着去十六楼了。

李敏跟着陈文强面容平静地回去手术间了。而此刻他们的心里却有如连绵的波涛在翻涌 在呼啸,俩人现今犹如在狂风巨浪下 在倾盆大雨里,驾驭着随时可能倾覆的小舟,在茫茫的大海上颠簸。

冥冥中没有任何指引方向的灯塔,只有患者希望摆脱疾病的渴望。而陈文强带着李敏,凭着严苛训练得到的 已经变成本能的手术操作技巧 凭着对事业的热爱,在黑暗中摸索,向着共同渴望的目的地努力。

可这样的努力,不是都能成功的。这患者术中的表现和术后的心率,让他俩对患者的预后都不看好。

那种另一只靴子终于要落下来的感觉,将俩人的心情拖向从来没有过的低谷。

第569章 569 问心4

院办章主任接了陈文强的电话, 就与儿科联系。从儿科戚主任那儿得到确切的消息后,立即通知各科的护士长开会。

“儿科那边已经有十一个孩子住院了,陈院长怀疑有传染病在托班爆发, 指示托班暂时关闭。你们回去通知各自科里的通知, 马上把托班的孩子接回家。具体是什么病,要等检验科的报告。剩下的事儿, 等确定下来再说。”

一个封闭托儿所托班的通知, 立即医院的好多科室陷入忙乱状态。正在上班的妈妈们匆匆离开工作岗位,去托儿所把孩子接回家。而她们留下的工作, 必须得有人补上。

章主任说的很明白。

把孩子带回家,有症状及时到儿科病房。

问发病孩子的症状?

——目前还只有一个体征:发热。

省院的托班划分, 大原则是3个月到2周岁。但又不是严格按月份划分的。有的孩子已经会走了, 哪怕只有十个月, 也可以去托二班。但有的十四个月了,还走不稳,一碰一个跟头,继续在托一班了。

这次发病的孩子都是托一班那些会爬的。公共卫生那边和检验科把目光集中在这些孩子的玩具上。会爬的孩子一般会逮着东西就往嘴里塞,什么都啃是这十一个已经发病孩子的共同特征。

舒院长负责公卫和检验科那边相关的工作。而傅院长和关岚就留在儿科协助。吴主任见他俩来帮忙, 立即不客气地去值班室睡觉去了。

昨晚一夜没睡, 又忙乎了半上午,他顶不住了。

*

王大夫抱着女儿去做心脏彩超。结果很不乐观。孩子不仅有动脉导管未闭,还有少量的房室返流。

儿外科柳主任看了检查报告, 安慰王大夫说:“你闺女这都是小问题。等她这次病好了, 你要着急的话, 咱们就早点儿做手术。不过我的意见是观察。或许明年的这时候,她这点儿小毛病,随着发育还自然而愈了呢。”

柳主任又给王大夫讲了一遍动脉导管闭合时间问题。

“多数是半年以内关闭。但是延迟半年也不算什么大事儿。你别看小姑娘比标准体重轻了一公斤就着急。这个跟身高 还有父母遗传都有关。你们两口子都不胖,孩子又是刚会爬的时候,这时候比6个月之前的时候会瘦些。”

柳主任的安慰并没有解了王大夫的心焦。因为那俩高烧的孩子,在有母亲抱着安慰之后,也可能是人家到底大了几个月,过了中午,体温开始下降。而他们家宝珠的体温,始终在接近40度的地方徘徊。

快中午的时候,那些孩子里开始有咳嗽的了。而宝珠不仅咳嗽,而且出现呼吸急促的现象。呼吸科主任关岚把宝珠转到监护室,并给她小流量吸氧。

汪秋云抱着扎了头皮针输液的女儿,眼泪一滴滴地往下落。

关岚就安慰他们夫妻:“把孩子转到监护室,免得在大病室再发生细菌感染。她自己一个屋,想睡的时候,屋子里安静,她也能睡得好一些。”

院里和儿科能做的,就是提前给免疫球蛋白做支持治疗了。

*

陈文强跟着李敏和马大夫一起送患者去ICU。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事情。他们几人神色凝重,在ICU门口只略停了不到一分钟,让家属确信人还是活着的,便将其推进ICU里面去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