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恭喜你啊。”梁主任和王主任都是这话。
李敏谢过他俩,站去自己往常的位置准备记录。三个住院总也都掏出笔,等着陈文强开口。
石主任笑着说:“小李,你这回不必站着了,你也够资格有一个位置坐了。”
李敏笑着回答:“等我晋完副高的。”
陈文强满意李敏的谦虚,他轻咳一声说:“最近外科的人事变动大,急诊科今晚开始试行单独值班,还有普外病房的老卞和老许休年假。所幸的是最近各科里都没有择期手术。
考虑到3月1号还有轮转进科 出科的,所以咱们病房值班也就做个微调,应对一下这两周的值班。”
“首先咱们四个,还是一人领一个值班小组。这个就不变动了。普外宋益民 骨科李建国 胸外潘志,他们三个主治医组成一个医疗小组,这是夜班的第五组。小李,你就接原来创伤外科小黄空下来的位置,去跟梁主任 小金一个组。别的人就暂时不做调整,等3月1号再说。”
“那咱们就是5个组轮班啦?” 骨科王主任惊讶。
“是啊。也就到3月1号的,就两周的时间,加起来15个班,都是上三个夜班的。”石主任在心里快速地算出这两周的夜班总数。既给王主任做了解释,同时也是给他打了圆场。
嗯,也是的。
骨科王主任本来不是强硬的性子,他看石主任这样说,再想到卞主任和许主任3月1号就回来上班了,便讪讪地在陈文强看自己的目光里呐呐道:“我一时间没想到老向和张正杰去了急诊,咱们一下子少了两组值班的。也是这周变故太多,忙得有些晕乎了。不过,那个陈院长,我们骨科还有主治医没排上班呢。”
“如果你们科管床大夫够,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就先休年假了。你自己看着安排。等3月1号再重新排班了。”
那起码能恢复7组了。跟原来是一样的了。王主任不吭声了。梁主任和石主任俩人,那是不管陈文强怎么安排,都不会表示反对意见的。李敏突然间发现,在向主任去急诊以后,外科病房变成了陈文强的一言堂。
“那今晚谁夜班?”
“我来吧,我也歇了好几天了。”陈文强率先决定由他今晚值夜班。
石主任就跟着说:“那我明晚吧。”
越是在前面,越是要在这一周的紧张工作中,得到的休息时间越少。
“我选最后那第五组了。”梁主任表态:“我今天是下夜班,特意从家里过来的。”
“那我第三组了。”王主任认下后,将第四组的夜班,留给了不在场的那个主治医值班小组。但他接着问:“陈院长,小郑做了住院总,我这组就少了一个值班的住院医了。”
陈文强沉吟一下说:“我们科这面只能有四个人能参与值夜班,要不咱们就4组?”
那还是别了。
“老王,或者你把你们科的主治医叫上一个,要不就我们这面出一个进修大夫了。那也是主治医。”石主任给王主任提建议。
王主任没有犹豫地说:“那我就叫上我们骨科的主治医了。遇上神经外科的患者,还得找陈院长你或者李主任来会诊。”
梁主任笑道:“遇上神经外科的患者,我也得找他俩会诊。”
李敏假装没听见。她明白这种主任开会,自己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没有发言权的。她只在心里算着自己是哪天值夜班,筹划着本周的工作重点该怎么做:切痂/削痂植皮 写鉴定。
陈文强接着说:“那值班的事儿,咱们就这么定了。周四就是主治医的那组了。你俩回去通知到本人。这两周人是非常时期,大家就多认真 多辛苦一点儿。尤其是你们三个住院总,遇到拿不定主意叫不准的时候,一定要及时找带组的副主任医师。就一句话,医疗安全第一。”
※※※※※※※※※※※※※※※※※※※※
本章涉及人物
梁主任:普外科主任。比陈文强早两年毕业,副主任医师。大本毕业后的轮转跟随李主任。老伴儿已经退休。有三个女儿。老女儿在财务处工作,大专。女婿小金,金鑫,骨科住院医,89年外省医学院本科毕业。
石主任:石磊,省城人,比陈文强低一年,原金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心胸外科副主任医师。91年4月通过陈文强调到省院工作。现任十二楼心胸外科主任。
王主任:骨科副主任医师,与梁主任同年。原骨科副主任,现任骨科主任
卞主任和许主任都是普外科的副主任医师,年龄与陈文强相仿
普外宋益民,宋大夫,主治医,49年出生,工农兵大学生
骨科李建国,主治医---杨大夫楼上邻居,50年出生,工农兵大学生
小黄,89年医大毕业,去年进修了泌尿外科
小姜,护士,卫校毕业,自学了高护,实习跟着现在12楼护士长吕青的。年龄大约33岁左右。
第509章 509 双至17
中午吃过午饭后, 严虹打电话过来。
“敏敏, 我听潘志说你们重新排夜班了。怎么回事儿?你们怎么也五组值班了?”
“创伤外科变急诊科, 他们单独排班了。少了李主任,再加上普外那俩休假的主任,就少了三组人呗。这是临时的,就这两周。”
“噢。你哪天值班?”
“我这周六,下周三,然后是周日的夜班。你呢?”
“我周三上夜班。你哪天回家?”
“我和陈院长说过了, 要是没什么事儿,我就要跟你家潘师兄换一个夜班,好能周六下夜班就走,然后周日晚车回来。下周一正常上班。”
“你这周忙不忙?”
……
“彩虹儿, 你该午睡了。”电话里传来潘志的提醒。
“你睡觉去了。晚上回来聊。”
“好。晚上一起吃饭吧。”严虹提议。
“行啊。让小艳过来帮我们家穆杰做饭。”
李敏撂下电话,见穆杰已经洗完碗了。
“穆杰,晚上严虹她们过来吃饭。我叫小艳过来帮你做。”
“好啊。想吃什么?”
“你做什么我都喜欢吃。”
“尽说假话哄我。给你做萝卜粉条的素菜, 吃不?”
李敏笑:“我看你吃。”
“你是拿准我不会做你不喜欢吃的了。咱们晚上包饺子吧?”
“那就等我们仨下班回来一起包。一边聊天一边干活也热闹的。”
“好。”
*
下午上班, 李敏就去找那俩烧伤患者的家属谈话。问上午跟他们说的事儿,都考虑得怎么样了。
“李大夫,必须要植皮吗?”
“是。像他俩这么重的烧伤, 尽管前面孙大夫的抗休克等预防性治疗都很充分,但跟下去他们那些黑色的痂皮下面会出现组织液化 大量的渗出,光靠我们换药是不能解决掉。如果我们坐等身体慢慢吸收, 就会出现脓毒血症等。”
患者家属傻傻地看着李敏, 那模样就是一点儿都没听懂。
“他的伤处会化脓的。身体会吸收那些浓汁入血, 然后出现全身性的脓毒血症,那是比败血症还厉害的。”
“你们医院不是每天给他换药吗,我们也注意卫生,怎么还会化脓?不是还在打滴流吗?”
李敏耐心地给俩人解释。
“我们那些做法只是能减少他感染的程度,不能从根本上避免他们发生感染。我跟你们说,在人的皮肤上面,正常情况下就附着了很多细菌。我们周围的空气中,也有大量的细菌存在。鼻腔 口腔 乃至肠道里,在正常情况下也都有大量的 各种不同的细菌寄生。
但这次爆炸后,他俩的身体会对受伤产生相应的应激改变。本来人的肠道粘膜有屏障作用,可这应激反应就会导致屏障作用减弱 甚至被破坏,平时有助于我们消化食物的那些细菌,就会成为内源性的感染源。”
“换好一点儿的抗菌素不行吗?他们是国家出钱治疗的。”
“抗菌素我们一直在给他们用最好的啊。但是用久了,不仅会产生耐药性,还会损伤肾脏肝脏的。因为是药三分毒,所有的药物都要肾脏和肝脏代谢出去。
另一个长期危害就是他们又会出现真菌感染的。那就更麻烦了。
其实这么说吧,不仅是他们身体内部有感染源,就是空气中正常存在的那些细菌,有时候也会成为他们感染的原因。所以我们检验科才会每天都往烧伤病室里放培养皿,监测烧伤病室可能出现的任何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