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对李敏的父母冲击可不算小。
“可谁家会愿意孩子出来做保姆啊。再说小姑娘那会做家事,总得结婚十年二十年的才好。”
“先试试呗,能找到哪个亲戚家的最好。就一个要求得听话。找不到也没事儿。我估计严虹会从农村找,到时候让她帮我带一个。”
“我们还得三年才能退休呢。现在也没法过去帮你。”
李敏搂住母亲说:“妈,你们真不用为难。我哥我嫂子这面离不开人,就是等过几年阳阳上学了,也得人接送的。我们省院幼儿园就在医院边上,上下班顺脚的事儿。还有从实验小学一直到实验中学,也全在医院边上的。我想找个小姑娘就是图清静而已。以后忙不开了,再找有经验的人。我实习时的妇产科老师,她就一直请人帮忙的。”
*
李敏的哥嫂带孩子去老丈人家,要初五的上午才回来。她住在哥嫂的房间,而她放寒假的弟弟则每天睡在沙发上。老式的三房是没有厅的,实际是两房一厅的结构。
“敏敏,睡了没有?”李敏的母亲轻轻叩门。
“没有。妈,你进来吧。”李敏撂开手里的局部解剖学。
李敏的母亲拿着一个信封进门了。“敏敏,这是家里的所有存款。等五一前我们再给你凑上一些。”
“妈,真不用的。”李敏抱着母亲,在她耳边悄悄地说了一句话。
“真的?”
“真的!我骗你做什么啊。我还不知道从家里拿钱不用还嘛。是真的不需要。这钱你留着给我哥交集资款的。我听说很多单位都开始集资盖楼了。”
“那你也先带回去,万一需要呢。房子也得简单装修下,现在都讲究铺地板 镶瓷砖的。”
“十月底才交楼,还早着呢。这么些个月早够我挣出来装修的钱了。妈,你要非要我拿着这钱,我以后就什么都不告诉你们了。”
“那我不是更不放心你了?”
“你有什么不放心我的啊!我上班看病下班看书,哪儿都不去的。妈,我和你说,医大的外科主任,养了个做护士的小三,整体打扮得花枝招展的,什么流行什么时髦就买什么,他还给小三买了一个小踏板。我们同学都知道的。
都在外科,我不管大小也是一个外科大夫,供自己花钱还是能做到的。”
唉,这样的女儿让自己说什么好!
“如果你也是在你们医院找一个,俩人一起也让我放心一些。”
“他们都没有穆杰好啊。”
“你不能光看外表的。”
“我也看脑袋啦。妈,79年才多少人考上大学啊。穆杰还是上大学以后才学的英语,上回我给你们看过他翻译的《attack》,我爸不也说他译的挺好吗?”
“唉,两个人在一起才叫过日子,那是光看这些条件的。得一个人发自内心地对你好,这辈子的日子才过的有滋味,才算不辜负了你自己。”
“妈,难道和我一个单位的,就能保证是发自内心地对我好?我不是那么非得要有个人对我好。林巧稚一辈子自己不也过得挺好吗?!”
李敏的母亲就觉得心脏一紧:来了,终于来了。这就是年少的时候读书太早 太多 太杂,不能完全消化的弊端。唉!名人传记也可能把孩子引导去别的方向……
“敏敏,妈就想你平平安安地有个普通人的幸福日子。比如说做个老师,每天轻轻松松的,一年还有两个假期。”
“我现在这样也挺好的。提起我,谁不赞一句啊。等我三月份通过考试,就可以拿到大学的讲师证,做大学老师呢。”李敏抱着母亲开始摇晃。“妈,你放心吧。他对我好,我就和他好好过;他对我不好,我又不是要依靠男人吃饭的旧式妇女。你不用担心我的。”
“可万一他对你不好……”
“他对我不好,难道还能换回去我对他好?不想我对他好,他干嘛要和我在一起啊!”
“傻孩子,结婚的时候都奔着好去的。但是结婚以后,婚前没暴露出来的问题,才把人磨的最后不想在一起了。要不然哪来的离婚啊。你们婚前没什么时间相处……”
“白发如新,倾盖如故。我们总比过去那些入洞房才见面的人好。”
“那怎么一样呢。过去女人以男人为天,男人说什么女人听什么,你是那种性格的人么?”
李敏抱着妈妈的肩膀摇,“妈,我工作的事儿他不懂,他的事儿我也不明白。打开门各干各的工作。家里的事儿他愿意做主,我正好可以撒手不管啊。”
“又说孩子话了。过日子可不是你想撒手就能撒手。现在和你说什么你也理解不了。反正你要坚持的话,你先明白一个道理,军婚是没可能离婚的。”
李敏停下手放开母亲,看着母亲的眼睛说:“我干嘛要离婚啊,离婚的名头比寡妇可难听多了。我费那么大劲儿学医,整死一个人还不容易啊。”
“你,你乱说什么!你这脑袋里一天到晚都想些什么呢。”
“嘿嘿,跟你开玩笑的。妈,你别当真。穆杰这样的,虽然打着灯笼难找,但你闺女我也不是一捞一大把的人物,是不?妈,你就放宽心了。我会好好的。”
李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让母亲把钱收回去了。却不知父母亲为她的事儿,大过年的半宿都没睡着。上了年龄了,晚睡一点儿,脸上都会挂上幌子的。
“爸妈,你们昨晚是不是没睡好啊?我和你们说,我有大学同学不满意毕业分配,直接去医药公司做了医药代表。他们是三个月转正,工资一个月有600到1000,但是奖金就和销售业绩有关,有的人一个月能拿到3000多的奖金。你们要是实在担心我,我去做医药代表好了。挣的更多。”
“你好好地做你的外科大夫,就是给我们省心了。”
*
初五李敏的哥嫂带着孩子回来,一家人团团围坐吃了午饭,然后李敏就要回单位了。她妈妈把她送到公交车站,忍不住还要叮嘱她几句。
“如果吃不消就不要强撑了。”
“嗯。妈,你回去吧。等夏天事儿少了,周末我就回来。”
“好。”现在还是冰天雪地的呢。李敏的母亲满腹惆怅,毕业回家多好,偏留在省城了。从来是母行千里儿不愁,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只有百来里地的,也是让人放心不下。
“有事儿就打电话回来。”
“行。妈,你回去吧。不用陪我等车了,怪冷的。”
过年公交车少,母女俩唠了好一会儿嗑,仍然不见公交车的影子。李敏看母亲不肯挪动脚步,不忍让母亲陪着挨冻,只好上了招手即停的小客,花一块钱去了火车站。.
第248章
1号, 张正杰和杨大夫去了急诊,同天来了骨科顾大夫 普外的宋大夫,他俩与杨大夫是楼上楼下的邻居。
俩人都四十出头的年纪,均是工农兵大学生, 比张正杰早了几年毕业。俩人至今还没晋了副主任医师的原因是一直没有在省院认可的 省级以上的专业期刊发表过专业论文。
在专业期刊发表论文之事,省院是有严格指定的。各专业会议之后的 增刊上发表的行业论文,不计入职称晋升考核里。
这一条就难住了绝大部分的中级职称想晋升副高的医护人员。所以尽管顾 宋俩人已经工作了十几年 主治医任职年头够了 但进副高也遥遥无期, 只能捏着鼻子和年轻大夫一起参加考试 还要参与急诊轮转。
*
陈文强身上还有创伤外科行政副主任的职务,他代表全体医护人员欢迎顾 宋二人。
“张主任去了急诊,王大夫你是创伤外科的老人, 你来做医疗小组的组长,负责张主任不在科室期间 你们这个医疗小组的全部。
顾大夫和宋大夫要在创伤外科轮转半年。这半年里, 你俩的工作要有所侧重,普外的多去管骨科的患者, 反之亦然。因为咱们省院人手不足,暂时不能在急诊放个全套班子, 就需要值班大夫能处理得了大部分的急症患者。
王大夫和刘大夫也一样, 你俩下半年要去急诊,现在也把侧重点换换。”
陈文强对外科急诊会有这样的轮转安排,是每个外科大夫都没想到的——所有的主治医都要过创伤外科半年 急诊半年的这一关。但他从创伤外科开始,态度强硬坚决 张正杰又立即跟上赞成, 骨科向主任选人真花了心思, 便促成了今天这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