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总的古代帝王之路+番外(481)

“罢了,宣旨吧。”

赵公公已经从刘树那里取得了圣旨,他知道,这大概是他这辈子宣的最后一份圣旨了,但心中却有安定的感觉。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即位三十有六年矣,海内河清,天下太平,民有所安,万邦臣服,吏治清明,君臣善睦,德可比先圣,功更盼后人,然,朕身体有恙,年近花甲,精力大不如从前,顺王李煦,人品贵重,甚肖朕躬,坚刚不可夺其志,巨惑不能动其心。朕欲传大位于皇二子李煦,望众臣戮力同心,共戴新君,钦此!”

满堂静默,落针可闻,但很快,大臣们纷纷跪拜,对皇帝歌功颂德,对顺王臣服叩首,场面非常和谐。

皇帝愤然离去,留下一众大臣开始询问顺王何时办登基大典,这大概是历史上罕见的父未亡,子登基的例子了。

李煦摇摇头,“不急,先让钦天监找几个合适的日子出来再说。”

散朝后,不少大臣围着魏丞相几人,问:“相爷,皇上为何突然禅位?为何不是先立太子呢?皇上身体看着也没太大的毛病啊。”

魏丞相被问得烦了,翻着白眼说:“这你们得问皇上去,本官如何知道?”他还沉浸顺王娶个男妃的事情中无法回神呢,哦,现在是新帝了,那寇骁岂不是……不可不可,万万不可!

第367章 离开

进入十月,西北的百姓们发现,街上经常有大批士兵跑过,过了多年的安稳日子,他们差点都忘了,又快到匈奴人南下打草谷的日子了。

以往年年入了秋,丰收前后,匈奴兵总喜欢在这时南下掠夺,抢够了过冬的粮食才打道回府,难道今年他们又来了?

“怎么回事?要打仗了?”

“没听到风声,不过这一年西北军训练强度提高了许多,我听我小侄儿说,不少人差点没熬过去。”

“这么严厉?那不如叫你侄儿回家,如今官府也不强制征兵征民了,开了荒地,种了粮食和棉花,我们村还试种了几种新果蔬,官府还给借农具和驴子,他年轻力壮的,回来娶个媳妇儿开几亩地,保准能过的滋滋润润的。”

“嗨,哪那么容易,军营也不是想出来就能出来的,之前倒是又被赶走的,可那多没面子啊,咱们村不就有一个,全家人头都抬不起来。”

那人想想也对,不过当兵就要打仗,打仗就要死人,谁愿意自己家的孩子去战场送死呢?这么一想,平时训练严格点也是好事。

“那你就想开点,毕竟只是侄子。”

“话可不能这么说,侄子也是我家的人,总是盼着他好的,不说了,我回去让他爹送封家书去,免得失了联系。”

两人刚一分开,一队骑兵纵马从街上穿过,摇旗呐喊:“所有百姓听着!自明日起,凉州百姓不得出城门半步!不得与城外通信!不得在城内聚众闹事!商队要出城请尽快离开,自明日起辰时起,城门紧闭,非军务不得开城门,城内实行宵禁,每日酉时末开始禁止出家门半步,违令者,杀无赦!……”

一整天,几支骑兵队伍沿着凉州城大街小巷一遍遍宣读战时纪律,另外官府也出动所有衙役挨家挨户告知,顺便清点了人数,每家每户都要在官府报备家庭成员,以免战时混进奸细。

“真要打仗了?匈奴这次发兵多少?看这样子似乎是要决一死战啊!”百姓们总是畏惧战争的,甚至富贵人家已经开始收拾行李,准备趁天明之前逃路了,官府和军队不反对想逃跑的人家,不过丑话说在前头,一旦出了这个城门,生死自负。

百姓们人心惶惶,并非所有人都走得了的,大多数人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家宅祠堂全在这里,哪里是说弃就能弃的。

“别着急,你们没发现这次官府都没什么动静吗?除了告诉大家明天开始关城门外也没征兵,想必又是一场小战役,安心待着吧。”

又过了半天,官府开始到家家户户通知家里囤积一个月左右的粮食,此时百姓们大多都有种田种地,今年收成好,家里基本都有余粮,没有余粮的也可以拿钱买或是拿东西去换,官府强压着城里的粮商以平时的价格卖粮,倒是没引起骚乱。

第二日,城门果然关闭了,守城的士兵也换成了一支更精锐的部队,人数在一千左右,百姓们看到这又安心了不少,他们凉州城外的军营有精兵十万左右,如今只派了一千人来守城,说明凉州不会是主战场,只要安心躲在家中,很快就能避过战乱了。

如果此时有人到城外军营一看,就能发现这里已经全空了,十万精兵连同战马辎重全都不见了,不仅是这样,西北的其他军营也是全军出动,近三十万的大军除了分派到各座城做守卫外全都集结完毕。

“禀寇将军,全军二十万整,骑兵五万,步兵十二万,三万后勤军已集合完毕,粮食够全军半个月食用,随行军医二十人,医护两百人,药品齐全,请将军下令!”

寇骁看着烈烈军旗迎风招展,眼下的二十万大军已经是训练后挑选出来最出色的将士,他们气势如虹,足以横扫一切障碍。

寇骁站在大军前方,宣读了战时纪律,也激励起士气,与以往任何一次不同,此次他们主动出兵,并非被动挨打,想想都令人振奋。

“西北军二十万,也许你们的对手只有十万,也许不止二十万,你们怕吗?”寇骁高声问道。

“不怕!”

“能否完成此次目标?”

“能!”

“太上皇已经下了禅位诏书,顺王李煦将在除夕之日举行登基大典,西北军能否扬名天下就看此次的功绩了,本将军要打下整个河套平原作为新帝登基的贺礼,你们能做到吗?”

“能!”

“好!本将军在此预祝各位加官进爵!待大军凯旋之日,就是我们西北军重振威名之时!”

“西北军威武!……西北军必胜!……”大军的声势冲破云霄,势如破竹,这一刻,寇骁相信,没有什么军队能阻挡西北军的脚步。

寇骁抬手,敲响第一声战鼓,大吼一声:“全军出发!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

西北军出兵北伐的消息传入朝廷引起了一片讨伐声,文臣们都觉得寇骁疯了,好端端的怎么说打仗就打仗了,而且你事先报备过了吗?事先请示过了吗?朝会议过了吗?大家同意了吗?

“王爷,臣弹劾寇骁拥兵自重,擅自出兵,不敬朝廷不敬皇权,该治其欺君罔上之罪!”周御史站出来说。

仇大人立即站出来附和:“王爷,这寇骁何止欺君罔上,简直视朝廷为无物,他私自发兵,不仅导致西北守卫空虚,臣私以为,他这是通敌卖国,估计给敌人留破绽,一旦匈奴军南下,足以横扫西北各城,到时候,西北军回援也来不及了,京城都将陷入危机,王爷,还请下旨治寇骁的罪,再换将领前去接替寇骁,命西北军立即回防,否则一律该斩!”

李煦虽然还未登基,但已经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了,他的位置在龙椅的左下侧,一把光鲜亮丽的新椅子摆在那,居高临下,将每个人的表情都能尽收眼底。

他朝刘树使了个眼色,后者拿出一份奏折走下台阶,先递给了魏丞相,然后传阅下去。

李煦高声说:“本王要给寇骁证明一下,他事先已经报备过了,并且将详细的作战计划告知本王,本王也请太尉大人与几位将领合计过了,之所以没有告知大家,是为了防止消息走漏,让匈奴早有准备,如今西北军全军出动,正好打匈奴一个措手不及。”

仇大人官位不算高,因此等奏折传到他手上时已经是许久过后的事情了,他刚才可是站出来弹劾寇骁的,就算他说的天花乱坠也不能改变自己对他的看法,这个人太狂妄自大了,年轻气盛,要不得!

孔敬向来不怎么反驳李煦,这朝中大事大部分与他职责无关,但此时他还是站出来问了一句:“王爷,不知寇将军为何要出兵?是要将匈奴人一网打尽吗?臣以为,西北军尚且没有这个能力,国库也出不起这个钱,这一仗是否打的太草率了?”

李煦回答道:“不,是本王要求他出兵占领河套平原北部的领土,西北耕地面积不足,如果能将那块土地归为大燕,那西北百姓可以享有更多的土地,也不用担心粮食不足的问题了,甚至还有大草原放牧,养马放牛,自给自足。”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