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可亮满头冷汗,重复道:“太师,太师……我确实不知情。可光做生意我从来不过问,拙荆身有一些小钱,说要投到可光的玉器古玩铺子里,我真不知道这俩人在骗我。盛鸿……盛鸿也是被他俩拉下水的,盛鸿他……”
铁核桃狠狠砸在桌上,顺着力势滚下来,恰好砸在盛可亮手背。梁安崇怒道:“不知情你也有罪!!!”
盛可亮忍着剧痛:“请太师救我……”
梁安崇骂够了,问他常律寺将此案查得怎样。
张令下落不明,岑融隔三差五便差人来问。盛可亮身为常律寺卿,不愿意搭理那职级低微的校尉,打发少卿卫岩去应付。卫岩与岑融的校尉打马虎眼,只是敷衍,从不给案子进展。
“你不必慌。此事虽然麻烦,但并非毫无回转。”梁安崇说,“常律寺和刑部都是你的人,你怕什么?这案子还能通了天去?御史台想管那也管不来。”
“可岑融……”
“岑融说他盯着这案子,要给梁京城百姓一个交待。”梁安崇冷笑,“那就让他去交待吧。十天半月查不出,一年半载查不出,梁京百姓如何看待咱这三皇子,我倒真想知道。”
盛可亮低声道:“张令其人,我已经着人去料理了。”
梁安崇“嗯”了一声。“岑融也有把柄在我手中,我会让他知道,此事彼此各退一步,都有好处。”
两人又说了些话,盛可亮心中稍安。梁安崇忽然问:“你上回说找了个人去处理靳岄,如何?”
“已经找到了。”盛可亮回答,“此人多在仙门关附近出没,寻了颇长一段时间,他已经应承,不日即抵达梁京。”
“既是江湖人,只怕明夜堂也会有所察觉。”
“不会的,绝对不会。”盛可亮此时脸上才终于浮现一丝笑容,“他是北戎人,与大瑀江湖毫无粘连。”
***
清明过后,风轻水软,日子一天天暖和。燕子溪边上海棠开得正盛,连绵不绝。从玉丰楼三楼望出去,梁京内外两城尽收眼底,天气晴好,城内各处春花繁盛,鸟鸣与水声错杂,远山含碧,乱红穿巷。
盛鸿拿着根鸡腿,啃着啃着望向靳岄。靳岄正听雅间内琴师奏乐,神态怡然自得。
“三皇子没给你安排什么差事?”盛鸿问。
靳岄好不容易才将盛鸿约出来,偏偏盛鸿一副心不在焉的模样,如今酒喝了一半,菜吃得半光,才等到他问第一个问题。
“没有我中意的差事。”靳岄答,“罢了,不做也罢。”
“那多可惜。”盛鸿又说,“你又不似我,我有那么一个爹,这辈子是不忧不愁了。你爹没了,你现在依傍着岑融,以后怎办?你……你跟三皇子,该不会是……是那什么吧?”
靳岄看他,黑眼珠里无情无绪,盛鸿惊了一跳。“是哪什么?”靳岄冷冷问。
盛鸿压下将要说出的话。纨绔子弟们玩够了女人,也会去蜂巢玩玩男子,酒酣耳热时说些荤素不忌的闲话,便提到靳岄。盛鸿不敢跟靳岄说这些事情,他实际是有些畏惧靳岄的。
“三皇子最近也没什么事情交待你去做么?”盛鸿又问,说来说去都在岑融身上打转。
靳岄主动给了他想要的答案:“他最近忙得很,常律寺杨松儿一案,焦头烂额。”
盛鸿登时来了精神:“有何进展?”
“没有进展。”靳岄打了个呵欠,看向窗外飞过的两只雏燕,“说是有个放贷之人怎么都找不到,正心急呢。”
盛鸿连连点头:“那就好。”
靳岄:“嗯?”
盛鸿忙摆手:“至少晓得放贷之人是谁,总能找到的。你知道那人叫什么吗?”
“不知道。”靳岄笑道,“姓什么叫什么,找得到找不到,与我无关。”
此时梁京外城的一条巷子里,陈霜正带着两位明夜堂随从在巷中穿梭。巷子狭窄,堆满杂物,陈霜轻功了得,也难免磕磕碰碰。
巷底一处小窗开着,被轻风吹得微微张合摇动。
“张令一直藏在他姘头小桃家中。”随从低语,“现在就进去捉人么?”
陈霜点头,三人如泥鳅一般从屋顶滑下,无声无息接近那扇窗户。室内毫无声息,陈霜心中一动,忙将窗户大开。
小室昏暗,地上躺着一个男人,身下一滩黑血,已不知死了多久。
“……是张令。”随从叹道,“咱们来迟了。”
作者有话要说:
第 61章“灯宴”中,杨松儿出过场。
另外改了前文一个小bug,杨松儿一家的案子是最近发生的,不是去年。
第69章 缠斗(2)
张令的死令杨松儿一案陷入困境。
杨松儿跟张令借贷,所有字据都在张令手中。张令原本是杨松儿一案最有嫌疑之人,如今他没了,诸般证据失踪,案子愈发艰难。
梁京府和常律寺协同办案,数日后找到张令的姘头小桃。张令被杀当日,小桃一直在酒肆里唱曲儿,没回去过。她早晨出门时张令已经起了,隔壁的两户人家都看见张令送她出门,两人还说了几句话。
张令家中有妻有子,得知张令已死,还死在姘头家中,其妻又哭又骂,乱作一团。她给常律寺提供了一条线索:在张令离家失踪的前一夜,他曾与王百林狠狠吵过一架。
两人都是梁京城中出名的行钱。大瑀民间私贷,有钱民与行钱两种。若放在此案中,李氏与盛可光便是钱民,他们负责出钱,是银钱的主要来源。张令与王百林之流则称“行钱”,行钱有时会与钱民合作,钱民通过行钱来出贷,找到更多急需用钱的借贷之人。
张令大多从平头百姓中寻找借贷者。不识字最好,家中有房、有地、有妻有女,那更是好上加好:借贷的钱大多是还不上的,只能用田契、地契来抵。若这二者都没有,妻女也可用来抵押:鸡儿巷里娼坊众多,转手卖去也能挣一笔。
王百林与张令又有不同,向他借贷的大多是商铺或落魄的官家子弟。他手中出入的钱多,与盛可光来往也更多。盛可光一间接一间地买铺子,不少是没钱还贷的商人用以抵押的。
有张令妻子这个证词,王百林自然成了最有嫌疑之人。他虽然是梁京城中有名的混子,但与不少官家子弟均有来往。梁京府把他请到衙中礼貌一问,张令死时,王百林正在码头。
码头有许多人为他作证,船夫、纤夫,都说王百林在码头等了一整天。据王百林供述,他与张令争吵,是因为两人原本打算清明过后在梁京外城组织一帮人,到列星江北去干活,他俩收取些人头介绍费。江北十二城如今归了北戎,两岸来往仍旧频密,得知十二城如今修筑工事急需人手,他俩便起了这个心思。
可谁料张令姘头小桃此时有了身孕,张令便不肯去了。王百林和他吵了一架后,总算说服了张令。出发当日,他与众人在码头等了一日,愣是不见张令出现。
王百林于是带着众人往张令家中去,所有人都看到王百林如何拍门,如何叫喊,张令媳妇儿如何红肿一双眼睛出来,告诉王百林张令死讯,王百林又是如何痛心疾首,捶胸顿足。
梁京府的结论是:王百林对张令之死毫不知情,即刻释放。
这份结论常律寺拒不接收。盛可亮不便出门主理此事,便让少卿卫岩去负责调查。卫岩平日里对他恭敬谄媚,打发岑融的校尉也尽心尽力,谁料在这关键节点上,竟不肯接受张令之死的调查宗卷。
靳岄却认为卫岩此举十分高明。此案是告到常律寺去的,常律寺与梁京府协同查办,如今常律寺不认可梁京府的结论,这案子便一直卡在了梁京府这儿。卡得越久,声音越小,证据消失得越多,能让盛可亮和梁安崇背地活动的时间也就越长。
诸般事态,一一摆在靳岄面前。最近岑融不怎么过来找他说话,靳岄知道岑融现在也是焦头烂额:他管辖的吏部爆出了买官卖官传闻,朝堂上闹得轰轰烈烈,他也在追查。
岑融命他不必管吏部的事情,全部心力放在杨松儿一案即可。
“杨松儿一案,对我们来说最大的难处是常律寺与刑部里,没有我们的人。”靳岄沉吟,“或许是有的,但他们不敢露面。全凭岑融施压,于事无补。”
此时他正与陈霜、游君山夜游。四月春暮夏初,海棠花渐渐落尽,指头大的青杏挂在枝上,花瓣铺落满地,燕子溪成了一条软红的锦带。街坊院落中榴花处处,细柳招摇,莺燕稠鸣。南方的青杏樱桃已经沿街叫卖,桃子李子正是上市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