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女土豪(26)

作者:蜗牛易上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不是外貌,不是衣服,不知从何时起,那个在人前说话总是低着头,羞羞怯怯的女孩子变了,雷厉风行,朗朗大方,忽然之间,就成了羊城本地人向往的样子。

当然,这是好的变化,仿佛天底下对他们最艰难的事,她都有成算,都是掸去身上蚂蚁那样的小事,是以,自己不敢对她多言多管。

“大哥,依我说,这房子就建吊脚楼,不会超出一万,剩下的钱建个养鸡场,让爹娘养,我负责卖!”考虑再三,唐熙认为和唐哥应该把事业分开,毕竟,有唐嫂在。

一个肯想肯干的人,在80年代,要发家是很容易的事情。

“T301次列车就要进站了,请乘坐T301次列车的旅客尽快检票进站上车。”

“行,听你的,”唐哥应了,“你也快去快回,过年尽量回家。”

“有数儿!”唐熙笑着领了唐哥唐弟的关心,目送他们上了去往林城的火车。

至于她自己,则在等下午16:45分那趟前往首都长安的火车。

现下,是1986年1月15日,唐熙,年20,个人财产,RMB存款5万元,十天后还有自沈阳,哈尔滨,大连,林城的销售提成约合5万元(包含销售中的林城货物2万3千5百元),年底货物分红3万朝上,林城城南百货市值3万十年合约档口一个,市西路小市场20平市值3万老房门面一间。

从84年至今,手握100元至今存款破10万,初步实现了财务自由。

接下来的86年,按唐熙的规划,她将初步搭建自己的服装厂,接下来2年将业务转移到海市,买下那片心仪的地皮。

不同于一开始的为捞偏财建厂,这一年跑下来,她是能成事的,自己有先知有能力像那些天才那样创造自己的事业,不做,以后肯定后悔莫及。

然而,怎么做呢?

怎么将自己先知的优势完全发挥出来,弥补自己同那些精英的差距?

86年,另起炉灶开厂,明年的十万提成是肯定没有了,不能得罪欧尼娜,销路也要交出去,我的优势是知道大趋势,设计不是长项,没有好的设计师,只能先扒版山寨了。

87年以后电视逐渐普及,但时候有火候了,去电视打广告,这是多少后起之秀塑造品牌的最佳时机,过了这几年,动辄上千万,上亿的广告费,非大集团出不起。

“不管了,接下来两年都是忙,这年前年后的两个月要好好放个假,听说长安大学图书馆书最齐全,自己需要补课,顺便去津门看看,津门是唐国的国际港口,不知如今怎样?”

不同于21世纪资讯发达,上知网也能搜到权威资料,知网是个创业点,要创立一个品牌,唐熙欠的还太多。

“书到用时方恨少,”揉了揉头发,唐熙抬头一看,只见检票口的人已经开始排队。

唐熙提起自己的行李跟在人后。

右手一个来自安娜,外钢内瓷,带毛线套的保温桶,一个帆布包,里面是两套换洗衣服,四件春装样衣,洗漱包,一本素描本,一本工笔绘画赏析。

左手提着一个装有两斤干鲍鱼的礼盒。

随身的小皮包里是一捆包在手帕里100张大团结,一卷花花绿绿托欧勇亨兑的外汇券,Bp机,护肤品,手帕,卫生纸。

胸前贴身暗兜里是一张一万元的银行存折,外披的军大衣里,装了30大大小小的零钱,脚上是一双不用洗的小皮鞋。

有钱,在任何年代,外出都是一件惬意的事儿。

可以,出三倍的价钱也还是买不来软卧。

上车后将保温桶一挂,6公斤重的帆布包往里一放,从军大衣口袋中取出折叠的棉布床单,军大衣当被子一盖,唐熙开始打量起一个车厢的人。

她在11号下床,上面是两个女孩,对面下床是一个年约四十的母亲带着三岁的小儿子,是14岁左右的女儿在她之上,捧着本《烟雨蒙蒙》在看,上铺是个男生,上车放下行李就同自己上铺往隔壁去了,只听歌声阵阵,瓜子嗑的此起彼伏,应是回家过年的大学生。

从唐国最南到最北,一张卧铺足足120块,一般小偷舍不得出这个成本。

寻思着该算安全,便放心的闭目休息,火车四天三夜,还有得熬。

周围且行且闹,迷糊醒过来时,只见车厢天色朦胧,车外一片嘈杂。

“玉米,新鲜玉米——”

“包子,大肉包子卖嘞——”

“鸡蛋卖哩!”

一片吆喝之声。

对面大姐将饭盒同绿绿红红的钞票递出去,窗外一四十多的中年妇女接过钱,将两包玉米,四个包子,五个鸡蛋递了进来。

“怎么卖?”

“玉米3毛一个,5毛两个,鸡蛋5毛一个,两块5个,包子5毛一个。”卖货的妇女很是利洒。

“2个包谷5个鸡蛋2个包子要油纸。”唐熙很有经验数了三块六毛递出去,这种买卖切记找钱。

妇女连忙用自己糊的油纸袋包了递给唐熙。

“好贵!便宜点呗!”一斤猪肉才一块六,中铺的女学生显然更会过日子,开始杀价。

“别人一毛不少,我这量多优惠,不还价!”卖货的妇女显然很有头脑,知道学生钱好赚,使劲推销。

“玉米十个,包子十个,17块给几个纸袋?”

“成,”妇女快速打包,收过钱,又从同伴手里拿过篮子往更远处跑,显然是个头脑灵活的人才。

火车停顿就15分钟,她这样东西打包卖,一趟起码比别人多卖出一篮子。

“螺蛳粉,2元一碗螺蛳粉——”

来了,唐熙快速将保温桶备好,静等卖粉的过来。

羊城到长安,途径柳州,林城,仅在柳州,梧州有私人小吃卖,上次苦于没碗买不了,可馋毁她了。

一个手推车,两担螺狮粉,担子上木头架子上成碗的粉儿配料已经弄好,有人要买,粉一倒,舀上滚烫的热汤,浇上辣椒油,旅途中无上享受。

端进车厢便有一股别致的浓香。

“妈,妈妈,要一碗。”对面中铺的女生忍不住了。

“你个馋丫头!”对面大姐笑骂了一句,终究舍不得委屈女儿,打了一碗。

酸香弥漫,挑子一过,整个11,12号都是酸笋的臭味。

美食,尤其是大家一同吃的美食拉近了众人距离。

晨光进入车厢,几人相视一笑,闲聊起来。

☆、茶叶蛋

对面大姐是军嫂,丈夫今年升了正团,带儿女到东北随军,几个学生都在羊城上大学,坐火车回家,他们同隔壁三人是东北老乡,到长安转车,结伴而行。

“一碗2元,一担最少50碗,2担100碗2000块,这边每天最少20趟火车,一天4000块,成本去掉1000元,三个人一天能分1000多。一月3万,一年就是30万,天,我这辈子能挣够30万吗?”嗦完最后一口螺蛳粉,上铺的男生不由的咂舌。

“怪不得,现在人常说,卖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唐熙上铺小安忍不住说。

唐熙忍不住看向小安,两条麻花辫扎着粉纱蝴蝶结,蓝色工装裤,海魂衫,小皮鞋,显然是一个喜欢打扮的时尚姑娘。

只是,经济状况不够好,衣物颜色不够鲜亮,皮鞋有些掉漆,也是她主动跟自己打招呼,主动交换姓名。

“是啊,管制二十年,玩啥啥没有,我们大大落后,这放开经济才八年,流动起来,真是一天一个样,我们应该放开,能者居之。”男生对于政治总是比较热衷。

“是啊是啊,那一次都是一兜馒头一罐水,一连几天的火车,那次回家都要半条命。”半大小子,吃穷老子,让他这样一个二十岁的大男人一天一个馒头,一个鸡蛋,可算是饿惨了。

“才几年的时间,包产到户,家里也有些余粮,种点菜养点鸡,这鸡蛋才算不稀罕了。”军嫂大姐也笑了,她算家境比较好的,丈夫军官,自己高中毕业,在区办小学做教师,家境不俗,鸡蛋也不是天天能吃的,现在每天梦里都时常梦到生大女儿那会儿父母为了攒鸡蛋给自己坐月子,在村里多养了两只鸡,差点被□□的事情。

“也不能这样说,自由经济虽然好,大家都去卖茶叶蛋了,几乎是个人都能做,做这个就赚不了钱了,没有做导弹的,人家打上门来,那就是奴才的奴才了!”圆脸女孩是耿直Girl,开口反驳。

听众人一说,唐熙才想起关于自由主义的风潮正是这段时间兴起的。

上一篇:隐士春秋下一篇:古代美食生存手札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