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的农妇[年代]+番外(4)

作者:九色锦/锦瑟未弦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天冷了找到的蘑菇品种不多,蘑菇房里的蘑菇算是从孢子开始长起,比起用成型的菌种自然要慢了很多,值得庆幸的是长成了之后就可以几天隔几天的一茬茬的割了。

新鲜的蘑菇留不久,冬天日头不足,也不能全靠太阳晒成蘑菇干,只好趁着用灶的时候用火烘干了。

这些事忙了几天之后,生产队里的活也差不多停下来了,村民们忙着开始捡柴火了,朱娇娇家里留着两个小姑娘在家带小娃娃叶成忠,带上防蛇防虫防野兽的药草,朱娇娇也跟着母亲、父亲和丈夫一起上山去捡柴,老门山脚村的山大大小小的有很多,最深的深山是老门山,离村子近的都是小山坡一般高矮的,而且大多都是松木林,松木林里面除了松塔,还有一些今年才长成的小树很多,这种小树是可以随意砍队里不限制的。

有那愿意走远点到老门山深山里捡大段枯枝的柴火更多,甚至还有很多很粗的枝丫,不过腊月的天气已经越发的冷了,看天气好似快要下雪,进老门山深山里捡柴的人并不是特别的多,主要是天冷怕碰上野兽,再加上,进山捡柴也不过最多背个百多斤下山,实在不划算。

朱家做了些准备就进了深山,大枝的枯柴不光可以卖个好价钱还可以自家在地窖里那个小灶上烧成炭,虽然不如碳窖烧炭那样的烧的好用。但自家烧的碳能瞒住外人,而且也能省下一点买碳的钱。

上次买压水井的水泵用掉了半个金珠子,原本就只留了十个残缺的金珠子,一下子少了一个,大家心里都感觉有点没底,好在还有捡来的柴在赶集的时候卖出去贴补家用,金珠子是补不上了,但手头上再多一点钱心里有底。

老门山深山老林里的柴火果然比村周围的小山坡上的要多很多,几乎满地都是枯枝败叶。

很快几人就捡了几大堆粗柴,用搓的紧密严实的草绳绑的结结实实的堆放在朱立勤根据朱娇娇的描述做的滑板车上面拉着或者是推着走。

第4章 :进城卖柴

这种滑板车从板面到轮子全部都是木头做的,连卡轮子用的都是弹性还行的树枝条,山上的路还算是好走,再怎么崎岖到底是泥巴路几乎没有石头。

到了有人烟的地方走得就不怎么顺畅,以前为了出行方便,路上基本上都填了些石头,但时间久了路上的泥巴大多被雨水冲走只留下了那些凹凸不平的石头在路上。

这样的路用滑板车来运柴非得一个人小心翼翼的在前面拉着走,不然走几步撞来撞去滑板车就得散架了。

之前翁婿两个就在家里试用了几次,滑板车确实好用,只是试用时是在屋子里的平地。

这一次外出就不是平地了,四个人两个滑板车小心翼翼地又推又拉的往回走,就算是朱娇娇背篓里背了好几个木轮子备用,也还是希望可以顺利一次行到家。

虽然走得有点艰难,这种滑板车的好处是一次可以拉个几百上千斤的柴火,之前做出来翁婿两个试用的时候试过拉重货的,先是拉家里那个百来斤的石磨一点问题都没有,后来在石磨上又加上了那个装满水两三百斤重的大石缸也是能顺利行走,如果这样拉柴没有问题的话,朱娇娇家准备到时候一次拉个差不多千把斤的柴火去县城卖。

因为老门山脚村离县城更远一些,所以整个老门山脚村的村民们外出赶集基本上都是去到隔壁楚昌县附近的一个叫沙河的小镇上赶集,毕竟去县城的路程比之去沙河镇的路程远了差不多一半,对于卖柴来说,背着百来斤的柴火选择往哪边走那是没得说的必定选沙河镇。

但如果这个小滑板车能够省力运更多的柴的话自然是去县城里卖柴,据说,沙河镇卖的柴才一百斤一块六的价,而楚南县城能卖到一块八或者两块的价。

走出大山,走过石子路,转回黄泥马路,一家子拉着两车各几百斤的柴也算是顺顺利利的进了屋,一路上背着挑着柴火回家的村民们跟看稀奇把戏一样的看着朱娇娇家父女翁婿拉着两堆堆得高高的连人都给遮住了的柴火回了家。

朱娇娇几个回家放下柴火还未来得及卸下柴火喝口水,朱娇娇家就围满了好奇的村民们,七嘴八舌的问着滑板车。

“叶队长,你家这个是什么?”

“怎么能拉这么多柴回来”

“这得有四五百斤了吧?”

“我看啊,不止四五百斤。”

“这要是拉县城里去卖可不得赚死了?”

“要说叶队长的脑子就是灵活,这东西都做得出来。”

“那当然,不然怎么会一解放就做了队长?”

“还以为是你这坨榆木疙瘩吗?”

“就是就是。”

“那个,叶队长,这东西到底是什么啊?难做吗?”

“叶队长能教下咋做吗?”

聊得热火朝天连端上来的糖水都没空喝的村民们一听这不知道是谁问出来的话一时间跟全体被定住了似的没了声音,全都目光灼灼地望着叶有华,乡里人家买得起牛的很少,没有牛拉车,就算是有能手做出来牛车那也不好用,毕竟牛车本身也不轻,装得重了,不管是拉还是推都不便利,但朱娇娇家这个小滑板车看起来却完全没有这方面的不便利。

朱立勤早就退出人群坐一旁收拾柴火了,这是明显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女婿叶有华,毕竟,女婿现在是生产队长,滑板车也是他们翁婿一起做出来的。

叶有华到底做过好几年生产队长了,说起话来那是条理分明,一步一步的将滑板车的制作方法讲了出来。

这滑板车做起来并不难,农家汉子多少会点简单的木工,竹枝条怎么用,柳条怎么用,做滑轮又有什么技巧,叶有华仔细一说大家伙就明白过来了。

有了这个法子做个滑板车出来哪怕是没有朱娇娇家人的胆子大敢进到老门山脚村里,但就是在村周的小山坡树林里也能捡不少树条子了。

送走了急急忙忙赶回家做滑板车的村民们,叶有华也加入了整理柴火一员。

自家烧的柴火可以随意点没关系,但往外卖的柴火一定得收整得漂漂亮亮整整齐齐的,同样的价钱,整得好看些的总会先卖出去。

所以卖柴之前的整理工作必不可少,长短大小得差不多,就算是有些许的差异也要看起来不要太刺眼,但山野里的枯枝不可能就长得刚刚好,所以免不了就要劈柴,这活儿老门山脚村的农家汉子们算是做熟手了的,除了费点力气,技术含量不算太大。

城里人大多爱烧粗枝,因这样的柴火烧的旺也烧的比较久,而且如果碰上好木材,烧完了还能二次利用做碳火用。

当然小树枝条也不是没人买,就是价格高不起来,毕竟这种小枝条不怎么经烧,也大多做不了二次利用。

劈柴的活这几年翁婿俩个也做习惯了,一个个劈得飞快,算是老门山脚村子里的两个劈柴好手。

翁婿两个以前都算是老门山脚村里有名头的人物,朱立勤在县城从小伙计做到了大掌柜,叶有华从老门山脚村地主家的放牛娃做到了地主家的管家。

论能力,说一个有一个的好。

论运道,却不那么好了,朱立勤不仅仅是父母早逝,继母继兄弟也基本处于闹翻状态,另外两个同母弟弟却跟继母那边关系更好,子女缘分也是不够,几十年来就生了个独生女儿朱娇娇。

而叶有华父母早逝的更早,六岁的时候就已经是个孤儿了,族里亲人都穷,管不了他们兄弟们,他便跟着亲哥哥叶有亲来了老门山脚村做放牛娃,原本下头还有一个弟弟叶有怀的,但两兄弟实在是养不起只能送了户缺子嗣的人家养,虽然后来的几十年里朱娇娇已经知道小叔子是在哪户人家,但这种时期什么都不敢动作,还要再过个几十年时光才能相认回来。

叶有华的亲哥哥叶有亲早些年代替被抓壮丁的叶有华做了壮丁就一去不回,这都解放了好些年了,八路军都变成了人民解放军了,但不论死活,叶有亲再没个消息传回来,当年叶有亲加入的是过路的一只队伍,因为不是八路军,以至于这些年来想问问叶有亲的消息都无从问起。

甚至连朱娇娇都不知道叶有亲的消息,她看过那些年,到她跟丈夫各自过世,都再也没有过叶有亲的消息,想来这一辈子也很难再找到任何有关于夫家大伯子的消息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