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的农妇[年代]+番外(263)

作者:九色锦/锦瑟未弦 阅读记录 TXT下载

看着这一批特意培育的秧苗下了田,不只是叶有华一家抱有期望,就是刘支/书也时常要过来盯上一两眼。

这一批种子并上之前挑选出来的大颗穗粮种,一共种了有二十亩地,如果这二十亩地真的是能够增产的,哪怕是只能增产朱立勤实验时候的一半,想来大家也会更有心情去一株一株地挑选大颗穗的稻谷了。

因着今年开春解冻晚,今天比往年晚了一些,公历三月份将将过完的时候,老门山水田里所有的秧苗才全部都下田了,这会农场里跟果园的活计也就忙得差不多了,得去进行水利工程了,门山碧水潭可以慢慢开挖不着急,可是那一条新挖的河道想着种晚稻的时候可能就要用上,就得上心呢。

公历四月五月的时候,一贯都是春雨绵绵,有时候雨水还挺大,上工的时候就要看着天气来,有时候雨下得实在是太大了,不能去上工,大家只得歇在家里,下雨天叶有华也没有闲着。

因着稻谷的订单,叶有华在农场费的心力更多一些,山谷里的绿肥已经用上了一个来月了,大家也都是迫切地想知道,绿肥的效果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好,比之粪肥又是如何,如果绿肥确实是有那么好,那以后说不得绿肥这一项也得提上来进行种植了。

这天趁着雨水大,不能上工,叶有华就来查看各处农田的情况,先去的是施了绿肥的那些农田,他先仔细看了看田里的生长情况,看完了又记录下来。

“有华叔,”荣亮跟得近,虽然大家都穿着蓑衣,但是叶有华记录的时候要写字,就得用雨伞遮一遮,所以荣亮是过来帮忙打伞的,他就直接发问了,“这些生长情况隔三差五地就得全部都记录吗?”

叶有华将数据往笔记本上记录,“嗯,都要记录,只有用记录下来的资料进行比对,才能知道现在的法子跟以前的法子哪个更有用。”

施绿肥的田地记录数据这也就是叶有华记录的其中一项,用了新式粮种的实验田,施粪肥的田地等等,这些都是要记录的。

跟着叶有华一起察看的还有好些人,刘支/书让儿子刘兴国搀扶着,还有几个干部也是主动过来跟着看水国里禾苗的生长情况的。

他们看着看着就在一旁讨论了起来,“这施了绿肥的禾苗长得好像还挺好的?看起来好像是比那些施粪肥的长得要好?”

“不会是错觉吧?现在还只是算秧苗苗而已,都还没有抽穗呢,你能看得出来?”

“你们没仔细看吧?别说,比一比高矮真的能看得出来有差异的。”

“差异不是很大吧,不然叶队长何必还要用尺子一点一点去量?”

“你懂什么?不管差异大不大都是要用尺子量的,这是实验精神呢。”

叶有华耳边听着这几个闲聊,手里也没有放下活,把这一回的测量资料都给填写了上去,“大家看完了这边的再去看别处,这差别就很明显了。”

叶有华记录完资料也就离开了这边施了绿肥的田地,趁着这不到半天的功夫,他得把其他的也给测量了。

施了粪肥的农田看起来长势也不差,只不过,如果仔细测量的话,还是有些许的差异的。

记录完了施粪肥的农田,最后叶有华才去了在大队部附近的那二十亩实验地。

“这些田里的禾苗长势才叫好吧?”

“你们看,这禾苗明显看起来比其他田里的要高上许多呢。”

“所以,还真的是种子好才有这么好?”

“肯定啦,不然立勤叔干嘛要忙着实验种植呢?”

叶有华把这一片先大体看过了,才随意找了一块田地测量,果然,三种农田里的水稻,施绿肥的跟施粪肥的暂时的差别不算太大,可长得最好的还真的就是这实验田里的了。

“所以,真的是大颗穗的种子比较好?”荣亮一边看着叶有华登记的资料,一边高举着大伞别让资料给淋湿了,“那咱们还真的得每回收割的时候都要收集一下大颗穗呢。”

叶有华点了点头,“确实是大颗穗种子的生长情况才最好。”

“那下一回收割的时候,得叫大家注意一下大颗穗的禾株,大颗穗的禾株要特别地收集起来用来做种子。”刘支/书看着这片长得极好的禾苗也很激动。

“先看一看这次的收割情况吧。往常都是在小块地里种的,看看大量种植的成果再说。”叶有华倒是不激动,只有当初他听妻子说杂交水稻一季的亩产就有一千多斤的时候才惊诧了好一会,那可是比着现在翻了几番的产量呢。

忙完了农田里的各项资料的记录,叶有华回家把身上这身湿了个半透的衣服给换了一身干衣服,又跟妻子说了一声,“孙工喊我去学校那边看机器,可能会晚些回来吃饭。”

上午孙工就叫了个小子过来通知他,说是学校机器房那边有事情要跟他说。

朱娇娇把丈夫换下来的湿衣服丢进竹蒌里,“学校?是纺织机器弄好了吗?”

“我猜怕是有点成绩出来了。衣服我晚些回来洗,你别去忙这些事情。”看妻子答应了下来,叶有华这才去了学校。

叶有华把裤角挽得高高的,穿着蓑衣戴着斗笠又举着一把伞,才顶着大雨去了学校那边,刘支/书这会也在学校的食堂的外头站着,看到叶有华进来,就先打了一声招呼,又叫大儿子刘兴国给叶有华倒了一杯姜茶,“淋了雨先去去寒气。”

“谢了,刘支/书你身上还是湿的,怎么不回家去换一身衣服?”叶有华接过热气腾腾的姜茶先吹了吹才慢慢地喝了一口。

刘支/书摆了摆手,“也就是裤角上沾了一点点雨水,喝了姜茶就不碍事了,兴国只把伞往我身上遮了,我没有被淋到呢。”

叶有华打量了一番刘支/书,确认他身体还算是健旺这才放心了,又问起孙工来,“这么快就把纺织机器给研制出来了?”

“你喝完姜茶再说。”孙工笑容满面地坐在一旁,“就是上次说要修的纺纱织布的机器,勉强算是修得差不多了。”

叶有华虽然心里有准备,这会听了还是很惊讶,“这么快就研究出来了?”他记得这批买回来的报废机器可是人力机器来着,能改修好可不容易啊。

因为当初他说的是从棉花织出布料一套的流程最好都是机械化,要想机械化就是用电,也因此,他对于孙工这么快就把机器给研究出来了就有些奇怪。

当初买回来的那么些机器,都是工厂已经报废淘汰了人力机器,听说还都是些坏得透透了的机器,不然不可能那么便宜就让老门山给买了回来的,那些机器可不少呢,维修还要改修可不是简单的事情。

“要新造机器我们都没那份能耐呢,顶多算是做了个修理工作吧。”孙工摆摆手,“不能说是我们研制出来的。都是现成的机器,我们也就是把旧机器给维修好了之后改修了一下罢了,这会的效果还不是顶顶好,勉强算是能用吧。”

等叶有华喝完了热气腾腾的姜茶,孙工就带着叶有华和刘支/书去了他们借用的那两间教室里看机器。

门山小学的教学楼是两层楼,一共八间大教室,但是门山小学这会的学制是五个年级,连同另外开设的娃娃班一起,总共也才用了六间教室,还有两间教室是空着的。

因着纺织机器占地大,放得下机器的大礼堂也有别的用途,孙工他们就借用了教学楼一楼剩余的那两间教室。

孙工带着叶有华两个先去了最外头的那间教室。

八十平米的大教室里,放着一台很大很大的机器,此时这台很大很大的机器正在哒哒哒地织着布料,还有李工和沈唐也在机器旁边盯着呢,看着叶有华一行进来也点了点头,又继续去盯着机器了。

“这是一台梭织织造机器,只能织梭织布。”孙工从一旁木架子上的箩筐里拿出来两块布料分递给叶有华和刘支/书看,“这台梭织织造机器目前织出来的都是轻薄的布料,想要织厚一些的布料,我们还得再调试一番。”

“不过,我想着,夏天也要来了,轻薄的布料也刚好能用得上。先把这些轻薄的布料拿出来用一用吧。”孙工如是对叶有华解释。

叶有华看着这整块光滑轻薄的布料,心中佩服至极,“你们真的是太厉害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