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走了约有半个时辰,前面终于现出了大片亮光,上方是一个方形的洞口,中间一横倒像是个“日”字。杜鹃花纷纷扬扬,便是从此处洒落,一条麻绳自上悬下垂入水面。
沈浪和冷三交换了个眼神,将鲛珠放回了衣内,便顺着那绳子攀援而上。小心翼翼的从洞口处探出头来,只见一妇人站在旁边,手中的竹篮里还盛着不少杜鹃花叶。
沈浪一跃而出,对着那妇人单膝拜下,“晚辈多谢婆婆相救。”
龙婆微微颔首并不说话,眉间微蹙,似有责怪之意。
沈浪谢过后又向下面喊话,不多时冷三也顺着绳子爬了上来。随后两人一起合力,将冷二拉了上来,绳子的末端正系在他的腰间。
见他三人都出来了,龙婆便解开绳子轻推了一下立在洞口当中的石板。那石板转了半圈,便盖住了洞口,原来也是块翻板。再看这里的地面,是用大小颜色完全一致的方形青石条块铺成,之前的翻板此时已瞧不出半分异色。
龙婆身后是一处白墙黄瓦的三层小楼,门上悬匾隶字“璞土斋”,院落周围环种着杜鹃花树,浅紫深红的林间尽是【子规】的啼鸣之声。
*
*
璞土斋的一层看起来像是间书房,正对面的墙前是一张书案,书案两旁各设一圆形香几,上置鎏金的香炉烟雾蔼蔼。门到书桌之间左右相向排列着三对红木的扶手椅,每两把相邻的椅子之间还设有方形茶几一个。室内墙上挂满了立轴,均是人物画作,其中亦有不少题词。
沈浪等三人随龙婆进了小楼,将冷二扶到最近的椅子上,龙婆给了沈浪两片杜鹃花的叶子,让他嚼碎了抹在冷二被蜇之处。
龙婆将手中竹篮放于茶几之上,“这叶子只能暂时止痛,解药在南琴那里,老婆子也爱莫助之了。”
沈浪道:“请问婆婆,这是什么蜜蜂,竟如此厉害?”
龙婆叹道:“这玉蜂是南琴儿媳妇的嫁妆,它的毒十分奇特,老婆子也不太清楚。你该庆幸秦丫头手下留情,若放出来的是赤蜂,你们现在已经是一堆白骨了。”
冷三奇道:“赤蜂是什么?”
龙婆解释道:“那是司马先生在西域时就饲养的毒蜂,比玉蜂略大通体赤红,尾针的毒液更奇,中毒后不会立刻发作,有一定的潜伏期。最可怕的是它们是食肉的,会活生生将皮肉一小块一小块撕下来……”
冷二此时已恢复了些神智,闻言想象着自己为万蜂分食的情景,不禁打了个哆嗦。
*
龙婆又对沈浪道:“你这朋友方才言语犯了忌讳,何况在南琴面前提‘情’,本就是自取其辱。”
沈浪有些好奇,“恕晚辈无知,愿闻其详。”
龙婆指着墙边其中一幅立轴道:“南琴前半生凄苦,少女时曾为强人所掳,受辱而孕生下一子。但她此生最大的骄傲,便是有这个至情至性的儿子,此画中之人便是南琴的儿子和儿媳妇。”
沈浪顺着她所指的方向看去,只见那幅四尺卷轴上横列题字:“料得年年肠断处”。
画中是一独臂男子头下脚上,身体凌空而坠,其后的崖壁之上书有文字,细辨可识:“十六年后,在此重会,夫妻情深,勿失信约”。男子身旁有一行朱砂小字:“身残志坚,不肖其父,神雕为师,西绝称狂”。悬崖之下是一片水潭,有白衣女子立于其中,双臂抬起似是要接住那坠落的男子,在她身旁亦有一行小字批注:“终南弃婴,冰清玉洁,情之所钟,生死不移”。
此画作功底浑厚线条流畅,文字笔画饱满力透纸背,应是出自行家之手。只是画中并无作家落款,亦未写明作画时间,仅有狐狸阳纹的章印一枚。而画中的朱砂小字,与墨字的笔迹明显不同,想来应是另有其人。
*
*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
------------------------
注:
【怨艳】南唐进士成彦雄作《杜鹃花》,前四句为“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子规】南朝梁蜀人李膺《益州记》(又名《蜀志》)记载:“望帝修道,处西山而隐,化为杜鹃鸟,或云华为杜宇鸟,亦曰子规鸟,至春则啼,闻者凄恻。”
(PS:传说蜀帝杜宇死后魂魄化鸟,因思念故土叫声凄切昼夜不止,啼时鲜血满口染花为红。杜鹃花落杜鹃啼,在文中有“杜鹃啼血”、“不如归去”的暗示。)
*
*
在金庸先生于明报连载的初回本《射雕英雄传》小说中,秦南琴本是江西长岭下的一名捕蛇少女,与祖父相依为命,曾被郭靖所救而倾慕于他。祖父死后被铁掌帮所擒,穆念慈与杨康反目时,裘千仞将秦南琴献与杨康。秦南琴被杨康强辱,捉毒蛇咬了杨康并在他面前撕毁册子,以此来折磨杨康。之后穆秦二女被孙不二收留做了道姑,不久与郭靖黄蓉相会,穆念慈追寻杨康至铁枪庙殉情。秦南琴得郭靖传授武艺后返回故居,与灵禽血鸟重聚,并生下一子杨过。杨过年少之时,秦南琴被一异蛇所噬毒发身亡,生前不曾告知杨过其父的名字和事迹。秦南琴待人温和性情淡漠,唯一一次激烈行为便是报复杨康,对杨过则是爱子情深,杨过那偏激又宽容的性子便是随了她。
*
惯看秋月春风
【贰拾叁】惯看秋月春风
*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沈浪轻声念出画题下方所书诗句,联系到之前欧阳先生所言,不禁对画中男子肃然起敬。试问人生能有几个十六年,若非用情至深始终如一,如何隔了那许久仍能跳崖殉情?
龙婆又道:“这狐狸印章是苏元的元押,墨字亦为其所书。画中的朱砂小字则出自茉花村主之手,是对画中人事的评述。画能写意也能达情,这楼内的画作或叙某事、或记某人,有成了名的侠客也有乱世中的英雄,有的为史书所录有的则湮灭失传,总归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你们且先坐坐,老婆子去找些吃的来。”
沈浪急道:“婆婆请留步,晚辈有一事相求。”
龙婆道:“若是关于白姑娘的,娃娃就莫开口了。”
“恳请婆婆将此物转交欧阳先生,晚辈感激不尽。”沈浪虽然挂念飞飞,但知道现在不合时宜,只能将发结交给了龙婆。
龙婆看了眼包着发结的龙凤喜帕,微一皱眉还是接过了,只道了句“娃娃好自为之吧”。
沈浪有些不解,但也没有多问,目送龙婆的身影消失在杜鹃花林之中。
*
沈浪将目光又转回了墙上,左右无事便依次欣赏起这些画作来。西墙共有六幅立轴,最里侧的便是那幅“料得年年肠断处”。
旁边第二幅画作题名“箫长琴短衣流黄”,下方又书二十四墨字:“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画中是位身披淡黄轻衫的青年女子,风姿绰约容貌绝美,旁边一行朱砂小字:“终南山后,活死人墓,神雕侠侣,绝迹江湖”。黄衫女子身后还有八名侍女,四人白衣怀抱瑶琴,四人黑衣各执长箫。
沈浪看后不解其意,什么样的宝刀竟能号令天下,“倚天”又系何物能与“屠龙”争锋?此处也提到了“终南”和“神雕”,不知这女子与方才那二人是否有关联。自己在江湖时从未听说过这些传言,武林各位前辈也未提起过,那么这女子至少应是百年以前的人物了。
*
第三副画作为“新妇素手裂红裳”,画中是一尾小船,舱内有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女孩正在给一个比她略大的少年喂饭。小女孩身旁的朱批:“昔时喂饭德,他年弃婚恨。有缘笑无分,青灯伴古佛。”那少年也有四句批语:“少年失怙恃,取书白猿腹。多情逢四女,十年心中人。”画作右侧的空白处用墨题了一首古诗:“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
沈浪看罢心中大恸,那古诗是唐代传奇《莺莺传》中,崔莺莺写给抛弃了她的张生的诀别诗。飞飞为自己挡箭死后,朱爷曾经劝自己“怜取眼前人”,不意会在此处看到全诗,何等讽刺!画中的小女孩正在给少年喂饭,沈浪不禁回忆起在崖底小屋时,飞飞每天都为自己做饭的情景。自己身边有一个七七,而画中少年遇到了四个女子,莫非也是如自己这般,抛弃了旧爱另觅新欢,不知十年的心中人是谁。“新妇素手裂红裳”,虽未画出他二人的婚礼,但只这寥寥几字沈浪便能想象出那是怎样的情景,小女孩被弃婚时一定是伤心愤怒的。自己先抛弃了飞飞,又在与七七的婚礼上悔婚,终究还是伤了两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