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主角被拐的弟弟(64)

作者:随欣而欲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官爷,他的发带有问题!”一考生抓住他检查的那人,大声说道,把考棚众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去。

“你胡说!”被抓住的考生面色一变,正想抢过发带,却慢了一步,被走过来的官差抢先拿去了。

官差拿着那条绣有祥云的蓝色发带,仔细检查了一遍,发现这发带竟然是两片薄薄的布料缝在一起的。拆开针线,里面竟是绣的密密麻麻的字!

作弊的考生面色惨白的被拖下去了,任凭他如何哭喊求饶也无济于事。作弊被发现,他不仅会被剥夺所有功名,需要从头考起,而且十年之内都不准再次参加科考。

骚乱没持续多久,就平息下来,检查继续。林奕和与他互相检查的考生都确认对方没问题,才拿着报名表出了考棚。路过监督的官差时,林奕瞄了眼他手中拿着的那条蓝色发带,心中有些疑惑,这...难不成是“双面绣”?

将手中的报名表换取考舍号码,林奕这次也很幸运,没有领到“臭号”。

乡试是要连续考六天,这期间,考生除了每天酉时(下午5点)后可以离开考舍,去解决个人问题,其他时间,都要在考舍里待着。

每个考舍的布置都是一样的:桌椅,笔墨纸砚,蜡烛,床板,还有一床被子。

考舍空间虽然小了些,但林奕没觉得有多逼仄。之前他的几位师兄说过的连转身都很困难,也太过夸张了些。

林奕把桌子上的蜡烛放到一边,大略看了一遍考题。考题的形式跟院试时差别不大,还是墨义、诗、策论、算学。

墨义共有一百道题,其中,墨家典籍相关内容占了十五道,比往年增加了五道。诗只要求作一首,分值占整个考题的百分之五。

策论有六篇,其中两篇一篇与外交有关,另一篇与海运有关。虽然考题中并没有明确提出国家牵头开海运一事,但政治嗅觉敏锐的考生,看到考题,应该能猜出一二。算学有四道,一道跟关税相关。

第一天把墨义、算学和诗做完,然后用三天时间完成策论,最后两天用来检查、誊写。林奕边磨墨,边在心里分配好了时间。

考试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林奕放下笔时,已经陆陆续续有考舍亮起了蜡烛。

还差一首诗,林奕躺在床板上,脑中不断思索。等除他之外的所有考舍都燃起蜡烛时,林奕才从床板上坐起来,就着微弱的光把自己刚才想好的诗写下之后,又躺回床板上,拉过有些潮意的被子,闭上眼睛睡了过去。

第二天,用过贡院提供的早饭后,在隔壁考舍传出的呼噜声中,林奕精神满满的继续答题。

快到午时的时候,隔壁睡了一上午的考生才悠悠转醒。林奕听到对方舒服的伸了个懒腰,才不慌不忙的开始答题。

想到今天卯时初刻他醒来时,隔壁考舍还燃着的蜡烛,林奕摇了摇头。贡院只在每个考舍中放了三根蜡烛,一根能燃一夜。像隔壁这种习惯在晚上做题的,除非在蜡烛用完前把考题做的差不多,不然,生物钟可是很难改的。

第四天,林奕看着这篇有关海运的策论,再三思索,还是按照原来的想法落笔了。反正,他跟瑜儿这海运是做定了,现在只是把这个话题提前挑明罢了。

这天晚上,隔壁那位三根蜡烛都用完的考生,也早早睡下了。林奕忽略隔壁来回翻身的声音,让自己尽快睡了过去。

习惯晚睡晚起的人,就算某一天早睡,也不一定能够早起。

“遭了!”林奕隔壁的考生刚小声惊呼了一声,就把巡场的官差引来了。

“肃静!不准喧哗!”

官差在这一排考舍前来回巡查了三四遍,才去往别处。林奕吃着午饭,听着隔壁手忙脚乱的动静,又在自己最后一篇策论的论点中加了一条:规划。

第六天,申时过半,所有考生停笔,交卷。回到考棚换上自己的衣服,林奕快步走出贡院,坐上临家的马车,十分有先见之明的迅速回家。

果然,林奕刚走没多久,贡院门前就被堵住了。考生一窝蜂的都出来了,找人的,调头的,人挤人,车挤车,堵了个水泄不通。

……

五日后,解元林奕的一篇策论引的众多学子议论纷纷。大燕朝虽然没有士农工商阶层的划分,但是大家都默认从政者不得经商。不过,近几年户部时不时卖出的一些“小东西”,也算给大家打了预防针,所以,很多学子,尤其是年轻的学子,在看到林奕的那篇策论后,并没有马上给予否定,而是认真思考这其中的可行性。

当然,由于了解的不多,大多数学子思考过后,发现自己无法对这件事做出评论,就保持了沉默。以至于现在叫嚣的最厉害的,全是些坚决反对的老古板。

没过几日,这些老古板顾不得批判林奕的策论了,因为毕竟这只是朝廷的一次试探,还没有做出实际行动。他们发现了一件更让他们愤怒的事,这次苏州乡试的第三名,那个刚刚有了点名气的陈放,他飘了!竟然想借着孙老为自己扬名!

茶楼一角,有两个穿着朴素的学子正在讨论这件事。

“金兄,你听说那个陈放陈敛之了么?”

“他?我知道,不就是那个想扬名想疯了的小人吗?”

“对,就是他,以为自己考上了举人就了不起了,竟然敢大言不惭的说改编孙老的《算学启蒙》?苏州学院一向的好名声最近都快被他败光了!”

“他竟然还没被逐出学院?”

“没有,听说他跟林家二公子林奕是好友,谁知道学院是不是有什么考量呢。”

“刘兄说的在理。我还听说,他那什么《新算学启蒙》便是林二公子帮忙印刷的,你说,这林二公子怎么想的?”

“也不奇怪,你忘了林解元的那篇关于海运的策论了么?人家没准就是喜欢结交同样‘异想天开’的朋友呢?”

“唉~”

“金兄怎么了?为何叹息?”

“我只是在想,这有权有势就是好啊。你看,这么多人反对林解元的那篇策论,可人家还是好好的坐在解元的位置上……”

“是啊,林解元自己也就算了,连犯了众怒的陈放他都能保下来。这个世道,像我们这些普通人,难啊,难啊。”

“对了,刘兄,你可曾有买那什么《新算学启蒙》?”

“当然买了,金兄,你也去买一本吧,我们也好‘欣赏欣赏’这陈敛之的‘大作’,看看他究竟把孙老的《算学启蒙》改成了什么模样!”

一个月后,《新算学启蒙》传遍了大燕朝,“陈放”这个名字也随之传遍了大江南北,只不过,尽是“恶”名。

又过了一个月,渐渐有了一些不同的声音冒了出来。

“王兄,你有看《新算学启蒙》吗?”

“看了。”

“我觉得,它好像比孙老的《算学启蒙》更简单些……”

“…其实,我也有这种感觉。而且我把这本书教给了我六岁的儿子,才一个多月,我儿子都会做筹算题了!”

“……令郎聪慧。”

孙府。

孙家主把《新算术启蒙》交给了自己“不问世事”的叔叔,如今算学界的第一人,孙老。

孙老脸上满是被打扰的不悦,接过侄子给自己的书,翻了两页,脸上的表情转为认真。直到把这本书一页一页的看完,孙老才评价道:“这本《新算学启蒙》确实比你让我编的那本《算学启蒙》更容易学习,这陈放是谁?近日出现的算学大家吗?”

“不是,这陈放是苏州人士,今年二十有一,两个月前刚刚考中举人。现如今,他正在京城。”

第61章

“‘慧眼识人’的林二公子,如今在干什么呢?”

“瑜儿?你怎么来了?”临家书房内,林奕惊喜的起身迎去。

“哎,等等,”李瑜伸手抵住林奕的胸膛,似笑非笑,“从现在起,我可就是你的先生了,学生这么热情,让我这个当先生的不太好办啊。”

林奕握住李瑜放在自己胸膛上的修长如玉的手,顺势抱住自己想念的人,一转身坐到了椅子上,在他耳边含笑说道:“‘先生’不辞辛苦,远道而来,当学生的不仅有热情,还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聊表谢意,比如,像这样给‘先生’当靠垫怎么样?”

李瑜坐在林奕腿上,转过身来,伸手揽住他的脖子,矜持的点了点头:“‘先生’很满意,所以打算给你这个学生一些奖励,就,”李瑜靠近林奕耳边,“一个吻,如何?”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