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我与长生(200)

作者:五十九夜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推开门,抬眼一看。

房小子正蹲在昨日被马槊戳出浅浅裂痕的两点边, 房祖父摸着胡须不住点头,闻听动静后随之扭头看去。

时辰尚早,天边的鱼肚白早被日出染了一片天地,深红金光落在门前红衣女子身上。女子肤色极白,眉眼等都是精致的,端一副极艳丽娇容。只是一眼看去却很是大气疏阔,反而淡化了面容上惊艳的林下之风。

陈府家里千娇万宠的女子们都比不上丝毫。

房祖父只记得昨儿在下面恍惚一眼,没想到走近了愈发衬得人绝色。

“小姐姐早。”

羲和挑眉,“就你两?”

说话间的语气动作,为其添上几分嚣张气焰。再看这石台上挂着的,房祖父连忙收了眼点头,“是,女子是想要我们扭人关押?”

“关得住?”

房祖父微叹摇头。

“那就晾着。”

“这……”

爷孙两震惊了,“这流寇不在少数,要是发现了定会回头报仇的!”

“没事,来一个绑一个,来十个就挂满这里,不够地方等晒干了再挂也行。”羲和觉得很无所谓,“你们看着吓人吗?”

爷孙讷讷点头。

羲和心里觉得好受多了,“吓人就好,就是太穷了。”

语气里充满了嫌弃,走到边上踢了捆绑的绳索,眼看下面的男人无法说话,只能从喉咙里发出嗯嗯声音。再加上捆绑了一夜,浑身血液都凝结着,使劲用力也只是很轻微的扭了两下而已。

活似个任人宰割的虫子。

房祖父不由肃然,觉得女子果然并非常人,“可,可女子只有一人,若是要留下来住不如搬到村子里去更好?”

“不用,我就住段日子就好。”羲和反身指了屋后,“这些流寇手上的兵器还算值钱,就麻烦你们走一趟,就当是换点鲜货。”

房家爷孙见了点头谢过,两人便忙活起来,也绝口不提流寇的后事。

羲和原本想着这些人应该手头上有钱,结果个个都是挥霍精光的主,看她只身一人更是大摇大摆的过来,毫无自觉的还想占便宜。羲和自然不能放过,一个个的搜身干净后绑好丢到一旁,想着人生地不熟的,还是让村子人来看怎么收拾。

结果有人带头嘴上不干净,羲和便以搜刮钱财多少为由,各自绑的或紧或松的丢到石边去。

这些人看着五大三粗很是厉害,结果怕绳索松了断了,担惊受怕不是尿了就是哭。

羲和都是强忍恶心将鱼吃了,回屋关门睡觉。如今看这爷孙也是一片好心,左右兵器不看重索性就让他们拿去换钱,就当是投桃报李了。村里的人见了也不那么防备,她也算有个落户暂住的机会。

事实上,房家爷孙也确实如此。并且搬挪兵器的时候还叫上村中几人一同来,彼此打了照面,回来之后几家人都默契送上了鲜货。

不看兵器,但看身手之上,他们就要客客气气的。甚至心想这女子身手了得,若是常此住下,这村子里还怕什么流寇?

羲和甚至连门都不用出,家中就有好些海鲜可以吃,也得到了房家人的邀请。在她过去的途中,还得到了好些人的盛情邀约。

毕竟村中都是熟悉面孔,乍一眼红衣女子进来,谁都猜到她是谁。

羲和对此没有客气推脱,谁喊了她都笑着应了,还顺道问一声是谁家,日后定然会过去这般说道。

房小子愕然,“小姐姐都要去?”

“你们热情好客,我要推拒了多不好意思。”羲和环抱双臂,眯着眼睛看这小子,“你们这村子在海边有多久了?”

“祖父说有两百年了吧。”

这么久吗?

羲和不指望这小子能说出所以然来,房祖父知她好奇便自主的说了。正巧房家一家子都在,各自落座之后房祖父开了一壶酒来,“这是阿小昨儿去打的,女子要不要喝一些?”

“好。”羲和点头,“我姓风,风雨的风。”

“昨日看风女子在石台上观望,可是以前来过?”

“是,不过是很久以前了。昨日一来,便觉得大不相同了。”

说到自家的事情,房家人顿时笑了起来,话题也就说了起来。

就羲和所知,所谓的海上贸易实际在春秋战国时就有了。也是基于当年的记忆,所以她先来靠的最近的胶东半岛。这处在战国时候由齐国掌管,占据了极好的地势直通往旁边的半岛列岛等地,也一度让其支撑起了齐国的小半经济。因而战国时候眼看着各国被秦国大军压上时,他也始终有退路和余地的拖着没有定决。

知道后来赵政登基,这样大好的一片经济自然也没有禁止,反而乐得其见建了一个部门专攻于此。

就后世人看来,齐国在胶东半岛开辟的这条直通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直至东南亚的黄金通,简直是最明智的,也为未来的海上丝路做出了极大贡献。

眼看着南面的开设了大港湾港口,处于一旁的弯角村却没有占到便宜。

并非他们不愿意,实在是汉国皇帝不争气。这么些年了只能在一亩三分地里盘着,胶东半岛等地方竟然因着地理环境第一时间没有反应,始终由着秦国人把手。

一开始他们不懂水性,不懂这些贸易,冒头抢了也无用。后来明白了,皇帝却被逼签了两界书,无故不得踏足秦土,否则视作侵犯开战的讯号。

胶东半岛自然也被秦国人紧紧拽着。

汉国人憋屈的要死,可忍辱负重签字的是刘邦,后来管事的吕雉忙着诸多事情鞭长莫及。好在秦国人只是不让他们插手横亘其中,百姓在旁边打渔为生还是无碍的。举国皆在北方生长,日子长了百姓们明白地理环境的好处,知道日子艰难再多一桩打渔的收入是有多好。尤其是出去航海贸易,既能开眼界还能赚钱,谁不想要?

于是这些年来,也有很多汉国的后生都会想办法乔装后偷着过去。

渐渐地,汉国人口管制方面也尤其严格。

直到汉武皇帝登基了,他雄心壮志的颁发改革了一系列政策,告诉百姓们大国潜伏隐忍的日子过去了。不日后要大刀阔斧拿下半岛,要为汉国开阔国土等作为。

百姓们听得热情高涨,用房小子的叔伯话说,当时都听得浑身发热激动落泪,连阿翁给的打酒钱都换去买了别的,就想着自己有机会跟着上岛去看。

然后举国百姓摩拳擦掌,将军们也是擦亮了兵器,就在日出光芒照耀大地时,同样休养生息的匈奴们又来了!

兵器矛头从东面转向了西北面,城里的人还殷勤盼望着,他们这种全靠手脚吃饭的小老百姓顿时叹了口气,拍拍灰上船打渔去了。

这仗一连打了许久,家里打酒人从房家儿子变成了房家长孙,自然也不盼望了。

大概很少有生人过来打听,一家子也从未这样款款而谈过,一顿饭下来羲和几乎没有说话。反而是听着房家人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着,还有房家祖母不时给她夹菜度过的。

羲和习惯了一个人享受美食,乍一下热闹还有些别样的感觉。尤其是这渔民人家做的海鲜,做法简单却滋味不同,还有些别样的鲜味,羲和尝了一口不太习惯,结果刨着饭吃了几口便尝出味道来了。

房祖母看她喜欢,就不停的夹,说她出行在外这么瘦,肯定吃了很多苦。

羲和笑盈盈的用碗接过,看着小口酌着很是享受的房祖父道,“这么说来,最远的便是南面的小岛?”

酒后的房祖父脸上熏得红通通,闻言得意点头,“可不是吗?这除了小岛还有什么?照说还不如张大人西去之地,那才是真的好地方!”

作者有话要说:和基友聊了一下,感觉本文真的很长等后面看情况,再开个第二部 算了。

嗯,有点心动。

第177章 丝绸之路(十四)

海上除了小岛有什么?

光是这话就足以证明房祖父的见地和人生。

羲和没有吭声,事实上她也不敢大包大揽的说海里小岛到底有什么?毕竟丝绸之路十分出名, 也是最早期的国际化贸易, 为了经济文化都贡献了许多。别的不说, 她念念不忘的番茄黄瓜芝麻辣椒等吃的,那全都是穿山跨海好不容易才换来的。

记得在战国的时候南面除了楚国,还有几个小国尚在,像缚娄古国这种极偏的小国后世根本无人得知。倒是关于海上贸易,羲和忽然想到了南越国。如若是正常发展, 就算国家灭亡,但是在如今秦国的管辖之内, 他们当年的造船技术和贸易绝对还在。秦国能够这么自然顺利的发展海上贸易,说不定也有原南越国的贡献。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