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和一路被尊称,一路享受着学院日落的热闹。她偶尔和人说几句,不拘于什么只是闲谈。若是学生求问,便先问学科名字后简单说几句。
都是繁琐小事,却莫名的宁静安心。
自窗前窥看之后,羲和心里有些兴趣便进藏书馆中顶了当值的先生,自己坐班。能够在学院里不穿院服的女子,也就院长一人。
羲和坐在门口,很快就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先生当值的位置本就有些考量,因而不怕别人听着聒噪扰乱看书。
直到夜钟敲响,羲和才把学生都送走。藏书馆的门关上,羲和抬头看着三楼的位置。天赋好够努力的学生可遇不可求,最上三楼放着被她抄的复制书简,也只有白起张仪两个学生上去过。
这两个孩子也混出模样了。
乘夜归家,途中绕了小道在猪圈前晃了一眼。借着月光打量,一头头丰满的猪儿挤着睡下。好在她记住的两头都有特征,也在里面。
继续养。
羲和依旧努力自己的豆腐大业,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尤其是吃着厨子独特的爱心餐食不断鼓舞,终于在学生大考不久后做出来豆腐和豆花。
怕有什么不对,羲和特意给自己开了两天小灶,又特意抓来田里肥鼠喂下后看了半天。确定真正的无毒可食,才在伙房里大显身手。
厨子虽然不是宫里的人,但他掌勺一辈子,总是有些手艺和见识的。他看着院长仍旧开小灶后不断努力,在某日被告知实情之后按照要求每日少了一半的投喂分量。量少,做的却是更加用心好吃了。
他不会做豆腐,得知可以尝到后笑呵呵的让出位置来,亲自守在门口剥豆子。
豆腐这种闻所未闻的东西,也就院长这样的能人才能捣鼓出来的。院长那样毫无挑剔的人,便能知道那豆腐是何等好吃。这种独家手艺,自然不能随意被人知晓,按院长的说法,那就是……
“院长说的自己独有的叫发明什么?”
伙计想了想,“好像是发明版权。”
“对,咱么把伙房围住,可不能让人偷师。”
学院如今是诸侯盯着的好地方,院长更是主要人,伙计深以为然的把手门窗前,独自闻着淡淡的豆浆香气。
想到有些孩子吃完这餐就要各奔东西,今日好友多年后大多会成敌对,羲和感慨万千又煮了两锅独家的炖酸鱼。炖酸鱼好吃,还回味无偿。想到会得到他们的喜爱,羲和将其端出去。
“快来吃院长的豆腐。”
“又香又嫩又滑!”
“还有这么奇妙的吃食?”
“这是咱们院长亲手做的豆腐,自然不同!”
“好,就吃豆腐!”
还没走进去就听着年轻人捧场都嚷着点名吃她豆腐,羲和神色有些复杂。
作者有话要说:厨子:院长的屁都是香的,做的豆腐更是天下独有!
学生:我要吃又香又嫩又滑的豆腐!
第89章 来到战国(四十五)
豆腐的烹饪方式更多, 本以为大家会更喜欢这个, 炖鱼里还放了一些进去。不想她做的豆花饭,却成了饭舍中的抢手货。
因为没有辣椒, 羲和折腾许久才勉强找到了有差不多味道的替代品。新鲜磨碎做成酱料,并不是很辣, 众人却视为惊人美味, 甚至胃口打开起来。
羲和不管他们,兀自的勺了半锅豆花就着酱料与饭吃了起来。
一旁的厨子感动抹泪,嘴里嘟嘟囔囔的。
真不知道这么一个感性的厨子,很难想象上一任面无表情的厨子是他三叔。
这种极端之差,想来也是人的妙处之一。
临行前羲和落下一句,“你们喜欢, 我日后再做就是。”
身为厨子,得到食者的喜爱就是最好的事情。羲和自然高兴,饭后毕业大会时更是春风得意,简短几句结论与劝告之后, 摆了摆手送走这些孩子们。
期末之中无事可做, 得知秦缓不久之后要出门游医去。这个扁鹊先生几乎是半退休的状态, 羲和为了这所二十余年的学院刻下第一个木头人。但凡历史悠久的学院之中,都有先人们的痕迹。作为最早来支持她的友人, 也当得起这个殊荣。
秦缓看着已经有大致模样的雕木,“这就是以后的我?”
“现在的你就这样,糟老头子。”
秦缓不高兴了,“你又不是没见过我年轻模样, 为何不刻年轻的?”
“你年轻的时候瘦瘦小小像个小鸡崽子,脑袋都没有我辇车高,要不是看你比小妮衣着好些还以为一同逃难的。”
“小鸡崽子?”那辆车比着一般车还要高半截,本来就无人能高过去。
“可不是的,既要游医还要赚钱,脸嫩嫩生一点都不霸气。你看你,不就是年老色衰之后,这才被人称作扁鹊的?”羲和睨了他一眼,“货要对版,不然世人还以为我的手艺都是假的。”
若是有这个怀疑,公输盘不得气得从地下爬起来和她聊天?
平常老人家听了,只怕要羞愧的佝偻腰背,或是应和羲和的歪理。但秦缓不是普通老人,本来就是老态如仙的高人之姿更是直了直,“人吃五谷杂粮,不算计营生如何养家糊口?院长大人,你可不要享受了如今日子就忘了当初是如何落魄的?”
总而言之,我年轻的时候看着不如何可你也不过是半斤八两。
羲和哼了一声,看他一眼似是无奈般应下,“算了,不答应你倒显得我欺负老弱病残。”
秦缓气得吹了吹胡子。
但不论如何,这个木头雕刻却是在羲和的手下很快出了样子。她自己也是爱美的,自然就答应了秦缓的意思刻了年轻的模样。临行送别的时候,羲和一面承诺得空会去他老家看望,一面掏出几个雕刻小人。
小人是整个身子,有秦缓、秦缓的夫人还有见过的几个孩子。
“既然想要养老,再出门游医定居还是带着他们的好。”因为秦缓自幼学医,年轻时就一心扑在了此处,哪怕后来成家立业也无所顾忌。秦缓落脚学院之中,他家中的夫人也来住过几年,但是家中庶务总要有人照看着,因而总是聚少离多。这本来就是不应该的,更何况两位兄长年事已高,许多事情早已力不从心。虽然有心调理,却都各自落了黄泉离别人世。
此时一别,秦缓更要少回。羲和看惯了人来人往,即便秦缓是第一能相交几十年的友人,但她心性豁达明白人生苦短,反而无形中劝了几次。
秦缓接过小人,嘴唇微微嗫动着没有言语,只是抬起头来仔细看着羲和。
羲和浅笑。
“不知哪日有机会,再能与你同路而行?”
两人当初便是同路,又因为医药投缘才一同营生赚钱的。二人相视而笑,羲和想了想,“我日后定会出门,近些年你若看到哪里有豆腐营生便知是我了。”
“那丹药?”
“自然也有,只是价值千金岂能招摇过市做买卖?”
好东西自然是要别人发现之后主动求上门,如此才是好东西。
秦缓的肩头无形间轻了下来,他们秦氏三兄弟虽然医术高明,但若说到草药丹药一等的造诣,却是远远比不上这位好友的。他昨日亲自将自己的书简放到藏书馆里时,还特意的翻阅了羲和的心得。
真是造福世人。
如此想着,他离去的身影轻快起来,面容更带了笑意。
送走了秦缓,羲和守着马圈里的两只马儿生了出来后搬挪一块大石。既然有退休的名誉教授扁鹊头像,自然就要有学院创始人的身影在。最好的位置,自然是入门处广场前的花丛中间。
于是夏日枯燥的日子里,羲和就在小门敞开的后院里拿着锤子等工具铛铛铛的敲石像。反正学期结束没有太多人在,将吃食都准备好后便聚精会神足不出门。
羲和自认为是低调的,但对学院中显少看来并非如此,反而觉得这个动静实在不小。
厨子怕耽误事情,便准时准点的用篮子将饭菜挑到门前来。
这也让羲和少了许多麻烦,得以一心一意的做一件事。
直到某日王诩敲门来访,羲和忙碌之中应了一声,“有事?”
“送饭。”
“你要进来?”
王诩挑眉,又听里头一声,“那进来吧。”
里头分明有事等着自己,王诩也不在意,挑着篮子进来走的很稳怕洒了汤水。将饭菜放好在后院堂中,走到门前一看两个石像矗立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