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二道也不是在游习欧洲的一开始就是这身流浪画家打扮的,在法国西北部的一个城镇内,他遇见了一个年轻军人——马口铁工匠的儿子。
这位服役多年的年轻人给他看了他闲暇时的作画,那种纯朴而天然、满是想象力的画风打动了年轻的游习者。
“除了自然之外,我没有老师。”
年轻的军人叫“亨利·卢梭”,一个自学画法、仅凭灵感的天才画家。
胡二道跟着这位年轻的业余画家旁观了几日,这梦幻而纯净的笔锋让胡二道燃起了对于绘画的兴趣。
在了解基本画法后,他背起行囊,以流浪画家的姿态游走各国写生,依靠感悟来研磨画技。
所以,在做下决定后,他前往了跨越海峡的另一个岛岸上的国家。
他预计在这个世界回到意大利前的最后一站。
在上半个世纪(后来因为美国的横空出世,地位受损)有着名副其实的“日不落”之称的帝国——英国。
因为有着全年西风的吹拂,来自大西洋的海风带着水汽降临整个岛屿,英国整年都是湿润的。
其中,伦敦,身为这个国家的国际性名片,更是常常弥漫起湿润的雾——也因此有了“雾都”之称。
因为1856年伦敦霍乱流行的调查结果,这座城市的公共卫生已经肉眼可见干净整洁了不少。
如果还是之前随意将垃圾脏污排泄物倒入水沟臭气熏天的市容,那胡二道在做选择的时候可能会毫不犹豫选择西西里。
毕竟农民还是比市民淳朴来的。
而且,很有趣的一点是,就在两年前,英国政府在伦敦首先设立了交通信号灯。
——这一需求的变现足以说明市民生活的富足。
毕竟没有足够交通往来的需要,是不必要新的设施的。
如果大街上人来人往都是步行,这个信号灯也就完全没有必要出现。
绅士三件套是英国男性的固定搭配,稍微略有资产的市民都会身着西装礼帽,拿着黑伞走进雨雾。
入乡随俗地更换了服装,胡二道伦敦的金融城——一块占地仅几平方公里的地区走去。
证券、黄金、股票……这里是18世纪后英国乃至世界的金融中心。
独立的司法系统——与罗马教皇国历史轨迹几年后将会独立出的梵蒂冈很类似——颇像一个国中之国。
在这个弹丸之地中,云集着包括英格兰银行总部在内的世界主要的金融机构,创造了英国GDP的一大部分。
是当之无愧的资本世界领头羊。
人们常说,谁主宰着伦敦金融城,谁就主宰着英国。
这个谁,在当下的时代,并不是个不存在的人物。
在英国,这是内森·罗斯柴尔德。
在欧洲,这是罗斯柴尔德家族。
内森·罗斯柴尔德是英国中央银行的借贷人。在国家政府支撑的银行出现危机时利用家族势力从欧洲导入大批黄金流入英国进行救市,从而成为了国家的债主,有了影响英镑发行的权力。
如果你能轻易影响货币的发行,这个货币的市场已经代表任你主宰。
正如这个家族的那句名言——“只要我能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我不在乎谁制定法律。”
不止是英国,这个家族的触手早在上半个世纪就已经长至奥地利、法国、德国……甚至是意大利的托斯卡纳地区。
深深握住了整个欧洲的经济心脏。
令人惊叹而啧啧称奇的是这个家族发家时对于情报的利用——光这一点,胡二道对于罗斯柴尔德的好感就直线上升,因为,实在是太精彩的手段了!
拿破仑不止是个人与对于法国的成就很高,对于罗斯柴尔德家族来说,也是他们极偏爱的人物……
尤其是拿破仑最后的那一次战败。
作者有话要说:b站有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互动视频。
开头叫“雾都猎食者”(笑)
尽量还原风土人情与人们的说话语气。
进修意大利式撩人咳咳。
给大家补历史课……
顺便安利卢梭的画,看见的第一眼简直惊艳!
第159章 遥远赞歌(4)
如果说战争中还有一个人在笑着,
那这个人一定是银行家。
*
没有银行家不爱战争。
利用遍布欧洲的情报网,在拿破仑战败的消息传回英国的前一日,内森·罗斯柴尔德获得了准确的英国联军胜利的消息。
为了支付军队出征的费用,国库不足的英国政府在此之前向国民发行了国债。
一旦战争失败,国债一文不值;反之则是另一亦然。
本身已经是杰出银行家的内森·罗斯柴尔德得到消息后立马让手下抛出所有的债券……给予了市场一个错误的信号——
『英国败了。国债再不出手将成为废纸。』
于是,数万国民跟着争相抛售国债。
但所有人不知道的是,在抛售一阵后,内森·罗斯柴尔德在后方指挥手下,全部低价收回了市场内散乱的债券——包括惊慌失措市民的抛售。
于是,等英国威灵顿将军战胜拿破仑的消息传来……国债的价值瞬间飙升。
仅一夜之间,一个来回,内森·罗斯柴尔德的财富增加了数亿英镑。
在个人几万英镑可以称为富豪的英国,已经是所有人望尘莫及、只能仰望的存在。
“所以说,这些世界的人们,还是很有趣的嘛。”
看看这些宝贵的经验。
胡二道听闻这种操作后简直大开眼界。
惊了。
更有意思的在后面。
罗斯柴尔德的第五子,内森·罗斯柴尔德的弟弟詹姆斯·罗斯柴尔德,和如今的普鲁士首相俾麦斯是紧密的情同父子关系,拥有着长久的金钱联系。
——当然,这点情谊在政治意向不同……几年前普鲁士与奥地利的战争中俾麦斯要求普鲁士国王放弃手边可以吞并的奥地利王国而改为签订和约驱逐奥地利后,也剩不下多少了。
因为曾经强大的奥地利王国也是罗斯柴尔德的发家地,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次子所罗门·罗斯柴尔德统领的金融王国。
出于之前的交情,一向铁血作风的普鲁士首相在唾手可得的胜果前选择了放弃,从而给予了未来“奥匈帝国”合并后成立崛起的机会。
……这件事也被普鲁士的国王——不久后的德国国王记录进了历史之中,以表示自己的无可奈何与无辜。
在发展主业保险业银行事业的同时,罗斯柴尔德家族也进行四处投资,从巴西政治到美洲经济,极力扩张自己的势力。
像军火业这种暴利的产业,虽没有直接参与,暗地的勾连自然也是少不了的。
说到底,欧洲的经济流转,无论如何也避不开这个家族的耳目。
经济流通上有风吹草动,必先比当事人还要早收到消息。
虽然在1863年,罗斯柴尔德家族就宣布了在那不勒斯事业的退出。
——因为新的意大利统一政府不是他们原先受支持的政府。
但尽管如此宣告,如果说他们把多年的布置一同撤走,那也是没有人会相信的。
比如说,这次,势力膨胀扩张的彭格列家族在军武支出上的衰减。
比如说,胡二道这次的应邀……
虽然说普奥战争中罗斯柴尔德家族立场有些偏移,但事实上……不可否认一个事实……
战争,才是发财的最好机会。
……不论是支持几个国家,还是顺道贩卖物资。
无论哪方因为战争消耗向银行借贷——一个国家的单子往往都是大单子,最终赢家都是银行。
于是这次的普法战争,罗斯柴尔德们相当乐见其成。
只要经济控制权在他们手上,无论是什么国家都好。
谁来制定法律都无所谓。
从受人鄙视的放贷“银行家”(还是欧洲人自古不顺眼的犹太人)到人人尊敬的“国际银行家”,这个家族自有其扩张和生存之道……就像他们那永无止境的金权欲望。
“你好,罗斯先生。”
“你好。”
“二道先生比我想象中年轻,要不是莱昂内尔先生介绍,我可想不到和诺贝尔公司一样创造性地生产出新型武器的幽灵公司的幕后老板会是你这样一个毛头小子。”
三年前,瑞典武器家诺贝尔的炸.药在英国获得了专利,不久之后,诺贝尔公司就在欧洲大地遍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