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就把劳力们从繁重的农活里给解放出来了?
“哎呀!这可太好了!”
两台农机都是用零件组装的,小伙们一看就欢呼起来,拿着说明书和装零件的箱子去鼓捣去了。
不用问,这又是武三舅给的技术了。
司娓娓把带来的礼物发给卫星村的村民。
小朋友们都是每人一小袋子糖果,给贺氏和高彩霞的是润肤霜,给高老汉的是一袋子卷烟叶。
至于原本的朝圩村人,都有在村里的亲人给准备东西,每个人都有一大袋子。
分完了礼物,司娓娓才和王大军进屋单独说话。
“呶,这是你儿子和媳妇录的视频!”
司娓娓打开自己的手机,用蓝牙传给王大军。
王大军手边也就一个充电宝,他的手机整一个冬天就没敢开几回。
这会儿接收到儿子和老婆拍的视频,也不怕费电了,咧着嘴笑着看了两三遍。
“这臭小子长高了!”
他从前没穿越的时候,也经常是去跟人合伙跑运输,十天半个月不在家的,但都没有这次的感觉来得强烈。
大概是穿越了,越发感觉到能安安生生地跟亲人呆在一起的宝贵吧?
“我看今年你就多回去陪陪家人吧。这边村里的事我多盯着。”
别看王大军是在这儿当“村长”,但卫星村的村长,可没有朝圩村村长那么舒服。
首先没有电,就限制了不能用电器和手机。
没有农机和车子,干农活就得靠人力,进个城还得赶马车……那路还是一下雨下雪就稀烂的泥路,不管是赶车和坐车,都颠簸得人要散架。
总之,王大军同志,那是真的一心扑在做事上啊!
王大军想了想,似乎有点心动,可还是摇了摇头。
“算了,一年回去看几次,住个几天就好了,这边的事情,好不容易都理顺了,而且也确实是苦,你一个女同志,还是不要长期呆在这边了。”
老婆孩子肯定是想的,但王大军大概就是那种事业心更重的,让他总呆在一个地方,像朝圩村那样的封闭的环境,时间长了他也会不自在。
司娓娓也不跟他多说这个事。
今年什么情况都还未知,话也不能说得太早了。
而轻松的话题说完了,就要来点烧脑的了。
王大军听到了武三舅那边传过来的信儿,什么多点穿越,什么外交求助,也听得一愣一愣的。
还啪地一拍桌子,暴怒。
“总不会还让咱们去救那个柯大卫吧?”
“当然不会了。”
司娓娓就把武三舅最后的态度,还有崔小强分析的多点穿越的可能性给说了。
王大军听得直点头,“嗯,这还差不多!”
不过说起崔小强,他就想起了什么,“你这次怎么把他也给带来了?”
他刚刚看到崔小强,还十分的意外,虽然觉得这家伙可能会拖个后腿什么的,但人家好歹是头一次来,就没说什么。
崔小强大概也知道他不会太受欢迎,就跑去小朋友堆里,找小朋友们聊天去了。
司娓娓笑了,“我看他多点穿越的分析就做得很好,没准来到卫星村,也会有什么有用的新点子呢?咱们当村官,做的都是接地气的实际事情,难免有时候会缺乏想像力,但崔小强的思维方式跟咱们不一样,他想的都是天马行空的事儿……”
第113章 土豆丰收
王大军听了点点头,“只要不惹麻烦就行。”
说实话,让大小伙子们长年累月地憋在一个小村子里,哪都不能去,时间长了是挺难受的。
“不过说起来,我看咱村的人,将来要是条件好了,只要是六十岁以下的,可以让他们都来卫星村转转,逛下县城,见见古代世界是个什么样子……当然了,那得咱们村的实力已经能掌控住开阳县才行。”
年纪大的,行动不便的就不用说了。
朝圩村六十来岁的村民,那都还是干活的主力呢!
未来的日子还长着呢,就跟趁着还能活蹦乱跳的时候尽量旅游一样,既然穿都穿了,就来瞧瞧这古代的县城是什么样也不错。
司娓娓也表示赞同。
“是啊,为了这个目标,咱们也得努力了。”
第一步,朝圩村算是稳住了。
这第二,卫星村就是他们朝外试探的小脚步。
第三步的目标,就要着眼于整个开阳县了。
尤其是据说,三殿下要在应祥县建王府,那将来三皇子的封地,肯定就以应祥县为主。
而扎根在开阳县的他们,就不算在三皇子的眼皮底下,再说,因为土豆和神药,总算是跟三皇子的势力拉了些关系。
朝圩村不过是要稳稳扎根在开阳县而已,又不打算造反,所以跟三皇子这个土皇帝也没啥冲突。
他们两人在谈着朝圩村的未来的时候,从卫星村出去的赵小二,也正迎来了他人生中的高光时刻。
他是十来天前,又来到这个庄子上的。
去年秋天种下的八十多土豆,如今正是收获的时候!
几十名庄子上的壮汉,都拎着农具守在地头,
而三皇子带着他的一干文武随从,也在半个时辰前亲自莅临。
要是依着赵小二的想法,既然这最大的领导都来了,还等啥,直接开挖呗!
但是大领导三皇子身边的那几个人,还非说什么要算个吉时……这不,白耽误一个小时。
“殿下,吉时已到!”
三皇子冲着侍从微微点头,还接过另一个侍从手里点的线香,似模似样地祭了农神,这才开了金口,“开始吧!”
这些干活的汉子们,有的本就是这个庄子的庄户,有的则是外村人过不下去自卖自身进了庄子,他们的主家在开阳县是大户,但在流民之乱里也是损失惨重,但好歹是举家带着金银细软去了省城,庄子上的庄户们有跟着逃荒的,也有跟着流民作乱的,更多的则没躲过这场天灾人祸。
后来三皇子平定了五县,要买几个庄子,这个庄子的位置不错,管事的就选中了,跟原主家一联系,原主家本就是惊弓之鸟,也不打算回乡了,就说这庄子白送给三殿下。
但三皇子堂堂皇子,自然不能沾这个小便宜,传出去那说不定就成了强取豪夺了,因此还是坚持花银子买了下来。
原先庄子上的庄户有听了信回来的,也有别村人实在过不下去就来投奔的。
三皇子发了财,又打算好好经营六县之地,所以对自己名下的庄子,肯定不会吝啬。
等后来得了土豆这种高产的良种,请赵小二来庄子上指导,那更是要时时过问的。
因此庄头在吃喝穿住上头,根本不敢怠慢了这帮庄户。
庄户们比周边的村民日子过得好,自然更不敢偷懒耍滑,卖力干活,虽然赵农官有时要他们做的事情看起来很奇怪,也还是不打折扣地照做了。
一镢头下去,先将根刨出来,果然,那一个个圆溜溜的土豆就露了出来,一株藤上最少都有九,十个!
好多庄户忍不住发出了欢呼,只用镢头刨两下,就跪到泥地里用手扒拉。
这土豆就是他们看着种下去的,种的时候,是一个,这一个就长十几个……一亩地能出许多的土豆啊!
三皇子和岑先生也没闲着,各人都要了把小锄在手,亲自刨了株土豆,亲眼看到收获,都是兴奋不已。
“赵先生,今年这一批,算是丰收了吧?”
赵小二这辈子还是头回被称呼一声先生,十分的受宠若惊。
不过还是要实话实说的。
“回殿下,这一批土豆因为种得稍晚了几天,开春又有一点旱,因此这个产量并不算最好的。”
赵小二可是要立志当土豆大王的男人啊。
他的这一批土豆种,并不是单纯的追求产量,而是要拿到综合全能的。
个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形状要尽量的圆溜溜的,表皮要光滑,颜色要嫩黄,口感也要好……哪怕就是白水煮了以后蘸着调料吃,也要香甜,总之,就是要能送进连锁有机超市吸引顾客放进菜篮子的那种。
岑先生目光闪了闪。
心想这位赵先生果然性情有些木讷,这样大的场面,顺着三殿下说几句好听的话又如何?反正就看这个长势,亩产七八百斤是没问题的,偏偏赵先生说话就是耿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