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他鞠了个躬:“谢谢伯父。”
霍良:“……”
霍良握着沉甸甸的车钥匙,又望着林琮泛着泪光的眼眶,陷入了沉思。
“伯伯说的都是真的,不信你问……”
他话音戛然而止。
这孩子已经彻底觉得自己是个穷人了,让他去问自己爸妈,恐怕他都不会相信。
“不用了,您把车开回去吧。我没有驾照,开不了。”
霍良:“……”
霍良在林琮的百般推拒之下,一脸懵懂地钻回了跑车里。
他再不把车开走,孩子都要哭了。
直到回了家,和林琮的父母打通电话,霍良才回过味来。
“孩子们小时候我就劝你俩说不要对孩子隐瞒家境,你看我说什么来着?现在你们要坦白,小琮都不信了。”霍良越说越觉得哭笑不得,“你们根本用不着隐瞒家境,只要好好引导孩子,孩子就不会长歪,你看我们家……”
对面钟兰英笑着问:“你家?”
想到三天两头就要上房揭瓦,至今不学无术的霍晖,霍良把话咽了回去。
也许林映山和钟兰英的教育方法是对的,看林琮从小到大多么懂事,多么刻苦啊。
再看自己家孩子,现在还是个啃老的米虫,每天就知道拿着自己给他的零花钱,跑出去和一帮狐朋狗友玩什么赛车。
霍良越想越气,一气之下给霍晖发了条微信:【从明天开始我不给你生活费了,你自己出去赚吧!】
霍晖:【爸您受什么刺激了?????】
林琮回到自己冷清的小房间,不知不觉又刷起了微博。
像他这样的演艺圈新人,总是忍不住去看网络上对自己的评价如何。看到夸奖他会心一笑,看到嘲讽他也会伤心。
而此时一条不带他的大名,却让他看得心惊肉跳的热搜浮上了水面。
#顶撞前辈的人你还觉得可爱吗?#
他点进去,果然看到了今天他参加双人采访的制作方里有一个“内部人员”出面爆料,说他目中无人顶撞前辈。
只有文字,没有图片、录音或者其他证据,内容夸张得不忍直视,可仍然有很多评论和转发。
在这场完全违背他意愿的博弈之中,他又迎来了第二次危机。
作者有话要说:有不少小可爱在纠结家庭设定,稍微作一下说明~
1. 林林的父母并没有在物质上亏待他,在精神上也很好地教导了他,只是经常出差,很少陪伴。第二章 费琅在内心对林林的评价是“礼貌得体不失贵气的谈吐”,穷养不代表没素质、小肚鸡肠、品格低下,更不代表克扣教育资源、不把他精英的方向去引导,只是让他不因自己的家境而高傲自满、盛气凌人。林林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善良正直的人,和父母的引导是有关系的。
2. 他的抠门和努力赚钱是为了给父母养老,本质上是缺少关爱,想用这种方式在成年后找回家人的亲密感,并不是因为小时候饿了肚子(再次强调,父母小时候没有在物质上亏待他)。
3. 林林的父母唯一的失职就是缺少陪伴,也没有及时发现他的心结。但他们热爱自己的事业,一生为之打拼,即使因此忽略了孩子,也是值得理解并尊重的选择。父母没有义务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奉献给孩子,他们提供了小康水平物质条件,塑造了林林善良的性格,即使教育上有了偏差,也并非十恶不赦。
4. 小可爱们可以不同意我的观点,但是谢谢你们看文看到现在还讨论得那么热烈。虽然大家对林林的父母做法并不认同,但过于完美的人物也许不够真实。大家也许觉得林林没有长歪很不可思议,但比起卑劣的主角我更想塑造一个善良的人。
下一章见~
第8章
#顶撞前辈的人你还觉得可爱吗?#这个话题在热搜榜上居高不下,微博上出现了采访媒体的“内部人员”出来爆料,说林琮顶撞李迭,出言谩骂,无凭无据的文字编织成的枷锁就这样给林琮定了罪。
自私、小气、不尊重前辈、没素质——都是老套的标签,却格外有用。
没有人在意背后的真相,没有人在意究竟是谁颠倒黑白、倒打一耙。
而林琮的人气毕竟还是不稳定,几个因戏结识的粉丝面对铺天盖地的黑料,就算自家公关团队上场,也渐渐力不从心。
景芊一边压热搜,一边联系了林琮做完的双人采访的制作组,想让对方放出点花絮来,好把大众的视线转移。
对面的声音很是为难:“芊姐,不是我们不卖你这个面子,实在是——”
景芊一听就知道背后的故事不简单,皮笑肉不笑,凉凉地问道:“有人面子比我大。”
明途的经纪人都是有人脉的,不好得罪,但是论资历,程勉大了景芊一轮,而圈里最看重辈分。
小媒体战战兢兢,思来想去,选择抱更粗更朽的树干。
景芊又打了几通电话,最后只有林琮和李迭刚拍完戏的剧组肯帮忙,愿意把原本明天才发的花絮放出来,剪辑出对林琮有利的部分,提前预热。
然而剧组那边的消息仍然让景芊恼火。
【芊姐,花絮可以提前放,但不是为了压热搜。组里更想搭您的这趟顺风车。】
圈里人交流时每句话里都像迷宫一样暗藏机关,景芊却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花絮里的两个人正在热搜上打得火热,此时不蹭演员的热度,更待何时?他们不是来帮林琮挽回形象、转移视线的,而是来借着林琮被黑的热度给剧组炒作的。
反正抹黑林琮是李迭的团队出钱,剧组分文不出。
景芊手指发抖,最后却只能无奈地回应道:【您愿意把话讲明白反而更好,咱们就算两不相欠了。】
……
景芊来到《沙砾》的试镜场地时,已经有工作人员搬着东西来回走动。她瞧见一个身形高挑匀称的人在不会打扰到人群的角落里安静地倚着墙,清晨柔和的阳光映出他半边侧脸,白得快要被阳光融解,一眼就看得出是林琮。
她踩着高跟鞋走近,就看见林琮眼白里全是血丝,吓了一跳:“你怎么了?熬夜了?”
“嗯。”他指了指剧本,“试镜场景里说男三号‘红着眼’。”
“那你也不用真的红着眼睛过来啊。”景芊以前就知道他认真,没想到还能更认真,又是无奈又是好笑,“现在思维还清醒吗?”
林琮虽然熬了夜,但身体素质不错,脑子没糊,还挺精神,赶忙点头:“状态很好。”
景芊心里泛酸,却忽然觉得,为了这么认真努力、条件又好的人,多打几通电话多受点气也值得。
只要度过这关,以后有得是扬眉吐气的时候。
林琮在签到表上签了名,找了个地方坐下等工作人员叫他进去。
景芊又出去接电话了,他低头继续看剧本,两张白纸上用荧光笔和黑笔做了点记号,边缘也有手指捏出的皱痕。
忽然白纸上掠过一道阴影,一个高大挺拔的身影出现在他面前。
“林先生。”
这声音低沉有磁性,林琮只听过一次,却印象深刻,一抬头,果然见到费琅身着浅黄色衬衫,米棕色格子外套,弧形优美的眼角似笑非笑,然而神情冷肃,让人不敢多看他一眼。
“费先生?这么巧?”
林琮知道他是圈内投资人,没想到他会出现在《寻月》的片场,惊喜之中还有些紧张。
被那双眼睛专注地盯着,林琮一时忘记了手中的剧本,磕磕绊绊地说,“对了,我今天带了您的伞。正好还给您……”
他从随身的背包里拿出折叠黑伞递了过去。
费琅愣住了,没有伸手去接。
他第一次见到林琮本人的时候,就忍不住想和他多说几句话,心里酝酿着连自己也想不明白的情绪。
两个人之间一旦交换过什么物品,就建立了虚幻的纽带。他那天把伞递过去,就是下意识地想留个小东西作为念想。
“不用,留着吧。”
费琅在心里小声地说,这才认识几天,伞怎么就还回来了呢?伞都还了,他要怎么联系林琮?
无论心里如何风起云涌,费琅还是不习惯表达这些乱七八糟的心思。他身上担着太多责任,暗处盯着他的人也不少,一次失言就可能让别人抓住弱点。他的每句话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如果说出来不能保证达到效果,他宁可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