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小侯爷当家(78)

孟德朗坐到顾郡辰对面:“这种面料……的确是没有见过。”

顾郡辰难得轻笑了一下:“洛儿送来的,说是面料太珍贵,才得比较小的一块,就给本王做了四双袜子。”

“……”孟德朗何等聪明之人,这下子恍然大悟了,感情齐王殿下一直看着脚,是为了告诉自己袜子是李小侯爷送的。

顾郡辰瞥了孟德朗一眼:“?”

“小侯爷果真关心王爷。”孟德朗一个老头子,被硬生生的逼出这一句。

顾郡辰心里很满意孟德朗的识趣,面上却是道:“订婚了才学会关心我,也许是装装样子”

孟德朗又被咽了一下,我的王爷,你的目的是要告诉老头,你和小侯爷订婚了吗?和一个五岁的小毛孩订婚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就算他送你袜子,袜子也是婢女做的。

我的王爷,虽然你才十三岁,还是个小少年,但是你订婚前的稳重呢?被小侯爷吃了吗?孟德朗很淡定的配合:“小侯爷年纪小,哪里学得来装样子那种做派。”

顾郡辰终于点头了:“嗯。”

功勋田在内东郊,内东郊一带都是朝廷的田地,朝廷田地一律有内务府管理,结算,然后冲进国库的财产里。所以在内东郊有一座很大的院子,住的基本都是内务府那些打理田地的太监。

本朝一共有九家被赐予丹书铁券的开国勋臣,当时他们的功勋田基本都在内东郊和内西郊,后来五家造反的造反、没落的没落,他们的功勋田又被朝廷收了回去。

现在拥有功勋田的有李家:忠勇侯府、忠国公府;陈家:长宁公主的驸马家,陈家也是当年的开国勋臣,赐爵永义侯,陈驸马是永义侯嫡出的二子,不过陈家都是文人,如果说李家一门两进士,李老太爷和李晖风光一时,那么陈家也不可小觑。

虽然陈家旁支没什么出息,本家也没什么人才,但是当年的陈驸马考了状元时,陈家可谓风光极了。只是……陈驸马被尚了公主,前途没了。

这个婚事虽然是长宁公主自己看中的,但是先皇和太子宴也有这个意思。先皇是想限制世家,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凭状元的才华,将来进内阁、做尚书是早晚的事情。先皇疑心大,连自己最喜欢的太子都要挟制,更何况世家。

忠国公府可是收敛了几代,才没有被先皇疑心,从前一代忠国公李老太爷的父亲、到这一代忠国公、到世子李晨,都是碌碌无为的人。

李老太爷因为是庶子,先皇才没打压,却没想到让他混出了样子。但那又怎样,三品封顶,再也没有上升的空间。

还有一家是仁乡侯。只不过这个仁乡侯金家虽然是开国勋臣金家之后,一路却是非常的坎坷。祖上因为冤案被流放、什么开国勋臣、丹书铁券、功勋田全部没了,上一任仁乡侯成了草莽出生,但是人家有事业心,从军打仗有了战功,请先皇翻案。先皇这人好面子,恨不得告诉全天下他是一个好皇帝,所以就给翻案了,草莽汉子当时有一个老弱的父亲,翻案之后他成了世子,他父亲成了仁乡侯。

然后他遇见了李念静,对李念静一见钟情。

上门求亲。

他有个快死的爹、没兄弟姐妹,李念静念他有胆识,又有赤子之心,然后下嫁,成了世子夫人,其实跟侯夫人没什么区别,因为不用伺候婆婆。

后来仁乡侯去世。

这种没有背景的侯爵,先皇最喜欢重用了,加上忠国公府也老实本分,向来不跟皇亲国戚有姻亲关系,所以仁乡侯的军权一直拿的很稳。到现在仁乡侯去世,李念静成了老封君,军权到了他儿子的手中。

不过,现任仁乡侯在边境开了侯府,一家老小都搬过去了。

李家、陈家、金家之外,之后一家是苏家。大皇子的正妃,出自苏家。

三个小时候后,马车到了内东郊的功勋田。这边望去,挨着山头的都是田地和村庄。

“少爷,咱们先去村子里吃个午饭吧,不然您这肚子待会儿有的饿了。”纪管家现在对李洛那是一个忠心,“附近村子里可以吃的,只要我们付点银子就好。”

“好,你带路。”

附近的村子里,老百姓每个月都会做这种生意,富贵人家在吃这方面非常的大方,有时候给的小费都比老百姓一年的收入还要多,所以老百姓非常的愿意做这种生意。

纪管家找的一户农家,是他和李鸿来的时候经常吃的。

“纪管家来了?”老农汉子看到纪管家,有些意外,“今儿还不是月底啊……大少爷没来啊?”

纪管家站到一边,迎了李洛下马车,然后又对老农汉子道,“大少爷没来,今儿来的是我们小少爷。”

老农汉子看到马车里出来的小男孩时,很意外。这么小的孩子过来能有什么用?不过这排场比大少爷还要厉害。他记得大少爷来的时候,就带了一个纪管家、一个小厮和两个家丁,可是这小少爷带了好多侍卫。

“小少爷,这是这家的当家,我们之前的饭就是在这里吃的,有时候来不及回去,就在这里过夜。”

李洛点点头:“打扰了。”

在老农家吃了午饭,纪管家带着李洛去了良田,千亩良田,这面积之大,让李洛很是兴奋。良田上种植的都是稻谷,不过这稻谷杂草丛生,没有金灿灿的亮眼。

李洛走进稻谷丛中:“快要丰收了吧?”

“九月初就可以丰收了。”纪管家回答。

“那这些稻谷是派什么用场的?”千亩良田,这得多少稻谷啊。而且全部种稻谷,吃上一辈子一吃不完。

“卖掉。”纪管家道,“拿一部分去府里,老夫人会发给大家。”

“都是内务府的人帮忙卖的?”账面上是这样,“然后从播种到卖掉,所有的事情都是内务府的人做的?”

“是的。”

“这一亩两天能种出多少大米?”

“正常情况下每一亩有500斤,但是收益不好的时候只有300到400斤。”

“那每100斤大米多少银子?”李洛又问。

“批发卖掉一两银子100斤。”纪管家回答。

一两银子100斤,这跟内务府的账是一样的,所以账面上没有问题,那么唯一有问题的是大米的数量,500斤一亩写个400斤一亩,侯府根本不会知道。多出来的100斤可以卖一两银子,千亩的话就是1000两银子了。一年两次,一次五月、一次九月。所以内务府的太监很好赚钱“去村子里找个熟悉的人,问一下这样的情况每亩稻谷约有多少斤大米。”李洛道。

“是。”纪管家跑的腿,把中午的老农汉子找了过来。

老农汉子看了一下良田的情况道:“按照小人的经验来说,这里的稻谷长得非常不好,平时缺少打理,每亩应该有450斤这样的大米。其实稻谷打理的好,一亩地有600斤的大米。”李洛听了不由的一愣,这么好?“走,去会会内务府的。”

接着李洛一行人来到朝廷建造在这里专门安顿内务府这些人的庄园。庄子还算大的,因为内务府的人不少,而且这是朝廷的脸面,肯定不能少。

门口有侍卫守着,这些侍卫看人的眼神如同看着一条狗。“你们找谁啊?”说着,手掌伸了出来,意思不言而喻。

纪管家上前:“我们找余公公,我们是忠勇侯府的人。”

“嗯?”侍卫晃了晃手掌。

纪管家送上二两银子。侍卫哼了一声,嫌有些少:“这么多人见余公公?那个是谁?”“这是我们小侯爷。”纪管家笑着回答。

“啥?这么小的小不点还是个侯爷,那我不是老侯爷了?”侍卫哈哈大笑了起来。

李洛挑眉:“长诚,掌嘴。”

“诺。”李长诚上前。

“你们要干什么?要造反吗?不知好歹。”侍卫顿时拔剑大骂。

但是李长诚的动作更快,他跃起,一脚踢上侍卫的手,剑又重新进了剑鞘,然后跃到侍卫的身后,朝着他的腿狠狠的一蹿,侍卫顿时跪下。守门的侍卫有两个,另一个见状马上冲了上去,但是被另一个护院组长拦住了。

李洛上前,然后拍了拍那个跪在地上的侍卫的脸:“本侯自被皇上封侯一来,还没有人敢称是本侯的老子,你真勇敢。”

男孩的声音清脆又好听,可是他的语气慵懒又高傲,让侍卫打了一个冷颤。“你……你……”

紫色木屋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