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臣的艰辛路(科举)+番外(417)

作者:卷六一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谢行俭晚年注重养生,许是年轻时候的遗憾,上了年纪后,谢行俭开始跟着曾孙学习丹青,以至于谢留书馆里收藏了不少谢行俭亲笔绘制的丹青图,大到河山城池,小到鱼虾戏水。

谢行俭仙逝在百岁寿的第二天,无疾而终,罗棠笙紧跟其后,两人合葬在林水村,墓室之间隔有一扇小窗,俗称过仙桥,寓意来世再续姻缘。

才十年而已,谢氏后辈已经传到第六代,跪在坟前的孝子贤孙不下三十多位,亲手帮老祖宗换寿衣的双胎兄弟发现老祖宗胸前佩戴的佛珠又多了两道裂痕,数数一共有五道。

在五道深痕旁边还有三道浅痕,只不过裂缝不明显,双胎兄弟两人看了半天也没明白其中的奥秘,只好小心翼翼的将佛珠放置在老祖宗嘴里含着。

此情此景若是让相国寺的老方丈看了,定会笑眯眯的阿弥陀佛一声:“离世的父母两道,兄弟两道,夫妻两道,在世的儿女两道,一共八道,加上此前救命的一道,正好九道,九九归一,佛曰转世天道者有九条性命,大概如此。”

……

谢行俭离世的消息传到京城后,满朝呜咽,在位的新皇为其罢朝一日,并受承父皇隆庆帝、皇爷爷熙宁帝的御意,亲自颁旨赞誉谢首辅一生修德忠信、受道靖恭,足以撑起‘正’字而心无愧,谢行俭遂成为朝中第一个被谥为‘文正’的名臣,配享敬元帝王和庙庭,将以郡王之礼厚葬。

另外,新皇还亲自提笔雕刻谢行俭墓碑上的功绩——四朝旧臣,二圣先生,科举状元,官拜首辅,廉洁奉公,政声蜚著,举荐良臣为国效力,诛杀叛臣□□定国。

谢氏族人将墓碑运回林水村后,开始着人编写老祖宗谢行俭的生平传记,谢遇年的孙子尤为擅长书写传文,在爷爷谢遇年断断续续的口述中,将老祖宗从六岁上私塾至百岁临终前的事一一详细,命名为《谢氏容长传》,陈列在谢留书馆的密室。

自谢行俭去后百年,谢氏一族族人出了很多家喻户晓的政界名人,其中为后人津津乐道的当为谢行俭的独子谢遇年,谢遇年的精彩人生不比谢行俭逊色,除了谢遇年,还有谢遇年那对如雷贯耳的双胎将军儿子。

谢行俭的女儿谢怀知一脉较为特殊,其三子中竟有一人率兵统领了北疆蛮人部落,被当今圣上招为异姓王。

剩下的孙子辈几乎都走了科举路,据后世人统计,谢氏一族传承下来的子孙延续至今共有八十九代,在科举制废除前,几乎每一代都有科举出身者,秉持着老祖宗谢行俭以翰林院清贵之流入仕,因而后代子孙在翰林院任职的最多,谢氏光首辅就出了七位,在其他官位上卓越的人更是数不胜数。

-全文完—

作者有话要说:连载大半年,几乎没断更过,(叉腰骄傲)

感谢小读者们一直追到这里,明天会更番外,不出意外,会有谢行俭穿越前现代那一世,谢遇年等番外~~

( ⊙ o ⊙ )!

最后!!新文【我不想当京城表小姐】六月会开,喜欢的可以移步专栏收藏下O(∩_∩)O哈哈~

是个小甜文——年轻国公爷暗搓搓痴恋表小姐,一心想拐表小姐回京城成亲的甜爽文

第245章 番外①现代篇

耳畔传来儿孙小辈们的哭啼声, 可转眼间谢行俭身子一轻, 一如当年在宗亲王刑场归来, 以及在豫州被南疆兵砍杀后的轻飘感, 整个人的灵魂陡然脱离躯壳。

他立在半空, 俯首望着床上紧闭双眼毫无声息的老人,再看看一溜跪在床前的孩子们, 莫名觉得一切好不真实。

他跟在儿子谢遇年身后,看到了京城年轻的帝王亲手给他雕刻的墓碑铭文,在玄孙的笔下,他看到了自己的传记。

谢行俭的灵魂在谢家逗留了两年,直到罗棠笙吐出最后一口气。

他死后的这两年里, 原本气色姣好的棠笙似乎一下被人抢走了生机, 性子陡然孤僻不说, 越到后来越喜欢一个人坐在梳妆台前望着那对珠扣耳环发呆。

谢行俭飘在窗台边, 望着老妻眼底浮起的泪水,心口钝钝生疼。

那是他年少时送给棠笙的定情信物,廉价,款式老旧,却没想到棠笙珍藏了它一辈子。

镜子前的罗棠笙颤颤巍巍的抬起苍老的手,比对着耳朵好半天才将珠扣耳环戴好,细密的阳光从纱窗外透过来, 打在罗棠笙已经不复娇嫩的脸盘上,谢行俭恍惚又回到了那年府城地动后。

那年天色也如今日这般明媚,妙龄少女款款从远处走来, 淡黄长衫显得娇俏又乖嫩,鹅蛋型的脸颊上微微漾起两个深沟梨涡,少女眉目端正,面容茭白不着妆色,一双顾盼生辉的杏眸噙着浅浅笑意。

罗郁卓喊少女为小姑姑,谢行俭挤在逃灾的百姓堆里遥遥的看了少女一眼,地动突然侵袭而来,许是焦急逃生的缘故,少女头顶的发髻有些歪,左耳的珍珠玉扣掉了一只……

后来的后来,少年梦里常常会出现这个只带了一颗玉扣的少女,年少梦情的心事他没跟任何人说过,直到来京城和少女再次相遇。

在京城发生了很多只能用缘分才能说清楚的事,第一次上门拜访,他恰好送了棠笙想吃的梅花香,因为罗芙的告状,罗郁卓诬陷他和棠笙私定终身,他原本可以像话本子写的一样点头坐实这份情,但是他没有。

他不想让罗棠笙背上私会外男的浪荡名声。

再后来,他捡到了如意公主的玉屏萧,浮光掠影之间,两人在许愿池前定在情缘。

……

不知道是不是阎王爷忘了派黑白无常来接他离开人世间,他愣是飘在罗棠笙身边守了两年。

春雷滚滚的夜晚,做鬼之后压根就不用睡的谢行俭突然觉得胸口发烫,伸手一摸,是那颗时刻跟着他的佛珠烙烫灼烧着他的肌肤,他已经好久没有这种真实的触感了,正当他欣喜抓狂时,床上睡醒的罗棠笙猛地咳嗽。

谢行俭急着倾下身子察看,可惜,触摸不到罗棠笙。

很快,屋里的动静将隔壁的谢家小辈引来,谢行俭望着床上艰难呼吸的妻子,心肝揪的巨疼。

他比谁都清楚,老妻大限将至,可惜老妻没他当年走的舒心,两年七百多天,老妻几乎天天都要抱着他的衣物睹物相思才能安睡,见天的哭使得一双本就浑浊的眼睛险些瞎了。

望着咳的不能呼吸的老妻还不忘让孙子将他当年买给她的珠扣耳环带上,谢行俭再也忍不住了,向床上的女人伸出手。

罗棠笙似乎感知到谢行俭在呼唤她,孙子背过身刚将珠扣耳环捧到床前,却见奶奶手伸向了床侧另一边。

孙子忙跳到另一侧,半跪着委身将珠扣套在罗棠笙双耳上,移眸再看时,床上的老人早已闭上了眼,悄无声息。

“奶奶!”

“老祖宗——”

顿时,屋内灯火通明,哭声四起。

谢行俭一把抱住罗棠笙的灵魂,一晃神,年老的罗棠笙倏而变成十五六岁的少女模样,望着心心念念两载的情郎立在自己面前,罗棠笙腮边划过两抹喜泪。

儿孙将谢行俭和罗棠笙合葬在林水村谢家老宅后边的后山半山腰,两人的棺椁中间开了一扇小窗,还不忘用柳木缚棺绳牢牢箍住,当地的人称其为过仙桥,寓意两位老祖宗来世再续情缘。

谢行俭牵着罗棠笙飘在谢家祖宅上空,见儿孙将他们两人安葬在一块,半空中两个虚渺的灵魂不由的相视一笑,少女依旧那么诱人,对面的儿郎也丝毫不逊色,两人就这样紧紧的握住对方,直到天方大亮,两人齐齐消失在天际。

……

A城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史502宿舍的门砰的一下被人从外边打开,进来两个抱着厚重书本的年轻人。

开门的声音过大,躺在阳台边床上被褥里的人动了动。

“我说俭哥,你怎么还睡呢?不会昨晚又熬夜看文献了吧?”

年轻人叫张睿,和床上还在睡的人同是学校中国史专业的研究生。

张睿旁边的赵远航打开手机,戳戳被窝里沉睡的人,笑着道:“俭哥你不会还不知道吧,今天考古队在西平地铁口发现了百岁首辅谢行俭的墓,正在抢救性发掘——”

话还没说完,床上的人蹭的一下跃起。

此人正是谢行俭。

“你再说一遍!”谢行俭激动的语无伦次,“你刚说在西平发现了谢行俭的墓?!!”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