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天,你只要拍完毕业照,就可以自行安排自己的剩余时间,你可以很早的回家,去好好睡一觉;也可以和几个兄弟姐妹约出去喝奶茶吃火锅;当然你也可以返回教室继续与各类习题册继续死磕,说不定能在高考时运气爆发,看见一道似曾相识的习题。
渡河一中的班级是经常变动的,按照考试排名分配班级,一至三班都为30人,也就是理科成绩在前六十或者文科成绩在前三十的同学,才能在这所谓的精英班学习。其余班级每班40人,按成绩排名依次排列,直至最后一名。
所以很显然,身在一班的优等生们,成为了最早拍照并且可以最早离开的那个令人羡慕的群体。
但是,众所周知,在渡河一中,从来不存在“关系户”、“走后门”这样的说法,即便你是校长的儿子,成绩排名不在前列也进不了精英班。所以,如今能在精英班生存下了的这些学生,都是在无数个夜晚的挑灯夜读和白天课堂的高效学习下锤炼出来的。即便他们享有这个特权,但会离开的同学寥寥无几,大家都会返回教室进行自习,生怕落下一分一秒学习的机会。
好像在每个高中都是这样,越临近高考,学生的两极分化越会明显的体现出来——平日里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会更加的努力,更加的拼命,整体成绩的拔高速度比平时还要快;而平日里学习成绩没有那么突出的同学,则会表现出“临危不惧”的勇气和斗志,放松紧绷的神经,开始给自己多一些的休闲。
诚然,应试教育的缺陷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国家的教育方式更优于目前的应试教育,毕竟各个国家间的文化差异也是不可忽视的。适应他国学生的教育方式放在我国学生身上,不见得会带来比应试教育更优越的效果,甚至可能会适得其反。
再退一万步讲,在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的这一代人,会有更好的抗压性和抗挫折性。也许现状确实艰难曲折,觉得苦海无边黑云压天,但在日后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只要想起那段经历,都可以告诉自己:那时候的我都可以坚持度过那样的艰难,如今又有什么是克服不了的呢?
毕竟你我明了,少年最好的地方就是:虽然嘴上说着放弃,心底却总会憋着一口气。
镜头从每张青春年少的面孔上扫过,按下快门,一群人便三三两两作鸟兽散。全程的时间还不到两分钟,就好像一切还未发生过一般。但是稀稀散散的人群和耳边回荡着的“茄子”,却在真实的告诉你,这一切发生过。我们用了三年的时间去填满这场猝不及防开启的盛会,然后用了不到两分钟的时间便完成了与它的告别礼。或许稍显草率,但是好像确实找不到更好一点的方式,去把这个告别完成的体面且不那么伤感。
一班的教室里很快便恢复到平日里自习的样子,每个人都埋头在成堆的习题册中,没有人交头接耳。细看只有两三个空位,大概是去洗手间或者去超市买早餐了。出乎意料的是,一号桌的主人也不在,那个沉默寡言、清冷难近的少年,一反优等生的常态,消失在了渡河一中。
戚风遥踏上了一辆长途客车,用宝贵的一个半小时,赶往四十多公里外的另一个城市,想去看看南川大学的样子,也想去见见……那个人。
大概是因为工作日的原因,客车上的人寥寥无几。戚风遥上车后,坐在了最后一排靠窗的位置。他喜欢这个位置,平日里坐公交车也喜欢这个位置,像是与整个世界隔绝起来的一方小天地,能让他在面对很多陌生人的时候,显得不那么焦虑和紧张。
拿出手机,戴上耳机,闭着眼睛靠在窗框上,随着汽车的颠簸微微晃动着。阳光透过玻璃照在少年的眼皮上,可以看到薄薄的皮肤下青色的血管,还有那微微颤动着的睫毛。戚风遥的睫毛很长,眼睛也很大,于是他眨眼时总会让人觉得,他还是个需要被保护的小孩子。
“来,南川到了啊,去南川的乘客下车了!”司机将车停靠在刚出高速路口不远处,向车内的乘客招呼着。
戚风遥睁开眼睛,没有熟睡后被吵醒的迷蒙,眼中仍旧是一片清明。拉上卫衣的拉链,戚风遥便快步下了车。等在路边不一会儿,便有出租车过来。
招手拦下,“师傅,麻烦去南川大学。”说罢,便再次戴上耳机,讲自己与世界隔绝开来。师傅刚准备说出口的寒暄,也硬生生卡在了喉咙中。
十几分钟后,一个少年出现在南川大学门口。进门时无人阻拦,很容易便来到了南川大学的中心区域——朝暮湖。
戚风遥站在湖边,环视了周围一圈。食堂、操场、宿舍区、行政楼、图书馆……自己要找的那个人,会在哪里呢?
算了,碰碰运气吧,少年迈步向图书馆走去——
不愧是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名校,南川大学的图书馆收录着比整个大学城其他大学多很多倍的图书古籍。
一楼设置了休闲区,有免费提供的果汁和甜点。戚风遥从一边的书架上随便抽出一本书,回到沙发坐下。
随便翻开一页,是张岱的《自为墓志铭》一文——
“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
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少年人摇摇头,虽说各人有各人的难要渡,每个个体之间也确实难以做到感同身受,但人类生来便天赋异禀,可以共情于他人。这字里行间中的悲哀与绝望,即便不曾体会,却也可感知一二,这大概就是……哀莫大于心死的感觉吧。
“云师兄!”一个男生向戚风遥背后的方向招招手,“你过来啦,刚好让你看看我的报告,有点问题……”
戚风遥微微一怔,合起书,向身后看去。一个身材高挺的男孩子正推开图书馆的大门走进来,逆着光的面孔看的不太清晰,整个人像是被笼罩上了一层金色的、毛茸茸的光边。
是他吗?
再走近些,面孔总算清晰起来——头发长了些,棱角也更加分明了一些,整个人也褪去了高中时的青涩。唯有那双眼睛,没有变过,仍然是少年般的清澈和通透。
眼前这张面孔,渐渐和记忆中那张报纸上的面孔重合——是他!
只是想进来碰碰运气,却不想真的可以遇到。
后来,戚风遥正式与云在野熟识之后,便迫不及待的想要告诉他——
初次见你的时候,我仿佛看到远处的云雾轻拂过黛山,橘黄的日落点缀其间,有风经过停在窗边。这些美好的事物在一瞬间通通向我奔来,嘱咐我要热爱这个世界——这个有你的世界。
☆、第8章
戚风遥本想上去打个招呼,刚起身便收住了脚步——
我该上去打招呼吗?可我以什么身份呢?他都不认识我,我贸然前去会被觉得唐突吧!还是跟他介绍说自己是他以后的竞争对手?……不行不行,太中二了!说仰慕已久?听上去好像变态的跟踪狂啊……
“你好,有什么事吗?”出神中,一个干净又温柔的声音传进了自己的耳朵里。抬起头,是那张报纸上的少年再成熟一些的面孔。而自己……不知道脑子里在想什么,竟然抬手冲对方挥了挥。
但是思路敏捷如戚风遥,立刻转身拿起桌子上那本书,一边翻找刚刚自己看过的那一页,一边抬头说:“很早就听闻学长成绩优异又平易近人,今天碰巧遇到学长,有几点想法想与学长谈谈看。”
很好,翻到了,一切进展顺利。那么……
云在野接过书微微一怔便笑开了,“学弟真的听闻我不少事迹吗?那么有没有听说过,我的专业是心理学呢?”戚风遥心下一颤,自己刚才拿的那本好像是叫……《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
大概是察觉到面前这个毛毛躁躁的男孩子真不是有备而来且快要陷入尴尬的境地。“或许,你是想和我探讨一下作者在书写这篇文章时的心理动态吗?”云在野看着面前比自己略微矮一些的男孩子,好脾气的问到,“但是这个问题应该比较花费时间,我这会要去帮老师找一份资料,时间比较紧。如果你不介意,我们另约时间可以吗?不出意外的话在图书馆每天都可以找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