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穿成皇帝没事做+番外(54)

作者:朝天懒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朕听得满意点头,挑选了几个看着还行的。

王喜福利索地交了银子,朕在旁边看着,溜达一圈回来,顺嘴问了一下李敖,小丫鬟的价格。

“十岁以下的丫头五两,十岁到十五岁的二十两,十五岁到二十岁的看样貌。”李敖规矩报价格,给朕指了指那些在一堆人中间等待挑选的丫鬟,朕听着这价格瞠目结舌。

“价格差这么多。”朕想了想寝殿里头的小宫人,顿时感觉朕的财富水准上升了。哦,这是固定资产的价值上升了。

“女儿家要养得精细些,若是卖的去处不同,要求自然不同。孟公子您要买的只是普通劳力,这是最便宜的,若是要会些武艺,或者读书识字的,价格自然又不一样。”

李敖言辞之中,能听得出凉薄,想来是每天都面对这样的交易,性情已经和一般少年不同了。

朕这么想着,牙行里忽然闯进来一个妇人,拉着刚才说自己很忙的管事儿哭闹。

王喜福看着忽然进来的妇人,眼疾手快地护着朕退后了几步。

“公子小心些。”

朕跟着王喜福退后,但这妇人的话却不由自主的听了一耳朵。

“……我家囡囡被你们卖去了哪里!明明说好了只是去做工,为什么我去主人家找,却说没有我家囡囡!”妇人看面相大约四十岁的年纪,但头上却早早生出银白,操劳的双手扯上管事儿的衣服,十分扎眼。

管事儿的不屑抬手,立马有几个牙行的打手把人拉开,见妇人还在闹腾不走,管事儿脸色不变,冷漠地让人堵了她嘴。

“你家女儿卖去给郑员外做妾,却不守妇道偷人,去岁就已送交官府,死在牢中了,凭甚管牙行要人。”管事儿的说完,打手便把妇人拖出去了,接着外头传来阵阵惨叫。

不乏有人围观议论的声音。

管事儿的发现朕在看他,凶了朕一眼:“没本事莫要管闲事。”

说完管事儿的也不在大堂呆着,而是进到牙行里头,不见踪影。

朕的目光从管事儿的身上收回来,发现李敖依然在认真地替朕写买卖文书,丝毫没有受到刚才突发事情的影响。

朕觉得这人还怪有意思的,忽然问他:“这种事经常发生吗?”

李敖手下用笔不停,轻轻地劝道:“公子若只是路过,还是不要管太多闲事为妙。”

说完,李敖的文书也写好了,递给朕看看,朕签了个假名,孟小五。这名字是孟贵妃给朕搞的路碟上头的名字,虽然朕能理解孟贵妃可能取名废,但是孟小五这个名字朕也是非常服气的。

李敖看看名字,又看看朕,什么也没说。他说还要去府衙盖个戳,问要不要一起去看,若是嫌麻烦,可以在这里等。说着李敖给朕指了指牙行旁边的包间,说里头可以吃些茶点,他经常跑府衙,这事情很熟,很快就能回来。

朕摇摇头,说道:“没见过这种买卖,想去看看。”

李敖见朕想去,也不阻拦,说既然是一起去,那边可以把刚买的几个人一起带上,回头也就不用再回来了。

随后朕跟着李敖到了府衙办事儿的地方,大约牙行的人和李敖熟悉,几乎没怎么费工夫,就办完了官府存档。朕拿着新鲜出炉的卖身契,看看跟着朕离开牙行的壮劳力,心里头忽然松快不少,这些人应当是真的不知道朕的身份,而且也是可以替朕做事。

朕忽然觉着,朕get到了新的培养人手方式。朕这么有钱,为什么不买些人来给朕办事儿呢?为什么朕要一直想着怎么拉拢别人啊。

这么简单的问题,今天才想明白。

朕当即就想再去牙行买几个人,数量上去了,再挑挑拣拣总能有可塑之才。

朕觉得前途光明,心情不错的给李敖打赏了几块儿碎银子。

李敖收了银子,再听朕还想买人,却是小声跟朕说:“牙行买的都是高价,孟公子若是还想添置人手,不如去正泰源看看。”

朕听了一愣,这是什么走向?

李敖并没有发现朕在腹诽什么,小声地给朕介绍完正泰源的状况,得到朕让王喜福给的赏银后,满意地离开。

朕站在府衙附近,带着新买的九个人,先找了个茶馆准备坐着消化一下刚才的事。

根据李敖的说法,正泰源是附近几个镇子最大的人口黑市,东家据说姓唐,这位唐老板和县老爷有些关系,具体是什么李敖也不清楚。

但这唐老爷做生意讲义气,为人公道守诚信,故而生意很好。

坐在茶馆里的时候,王喜福给朕一样样地试毒,然后小心地跟朕说:“公子,这些人要怎么安排?咱们要去正泰源看看吗?”

人口黑市。

封建社会固然是允许人口买卖,但是人口黑市的的确确是明令禁止的行为。毕竟主动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换取银两变为奴籍,这些八成是为了生存,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但是黑市的人口买卖,八成都是牵扯到拐卖……

用现代点的词汇来说,拐卖人口就是强行将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剥离,在封建社会是一种严重阻碍生产活动的行为。

朕一向都知道封建社会不是什么歌舞升平的好地方,但也始终觉得大齐不一样,大齐商贸发达,国力强盛。朕登基将近七年的时间,基本没有过大的灾变,虽然朕在朝堂上想做点什么,会受制于派系斗争,可也就是费点事儿,总能做好。

朕一直以为大齐的百姓,过得虽然不如现代人,可是至少吃饱饭没问题。

现在李敖能这么轻易地给朕说,他们镇子上有个黑市,买卖人口的老板十分讲诚信……这便是在说,至少在这个明溪镇,黑市交易不是多大的秘密,是个非常普遍的事情。

江南的问题恐怕比朕想象中要严重得多。

李敖口中的县老爷,朕回忆着来江南一路看得官员资料,明溪镇的上级单位是留县,留县的县令好像叫郑明嘉。这个郑明嘉在留县做县令也有四五年时间了,考评成绩似乎不错,可是一直没有升官。

真没想到,竟然是这种原因。

王喜福看着朕脸色不佳,不怎么敢说话,朕猛灌了一口茶水,放下杯子,还是有些气不过,让王喜福把外头的九个人喊进雅间来。

看着这些个刚买回来,还在紧张的仆人,朕放缓了声音,试图让朕的声音听起来温和一些:“你们都叫什么,是哪里的人。”

朕看着手里的文书,文书上对这几个的人,姓名不提,籍贯十分统一的写着留县明溪镇大肖村。

先前没觉得,现在看来,恐怕都是假的。朕挑人的时候,特意选的都是二十上下年轻人,若是一个村子出来的同龄人,他们怎么会这么和其他人表现得这么陌生。

这还是过了府衙明路的文书呢。

“说实话。”朕听着他们支吾地说大肖村,气儿不打一起出来。

朕的怒意大约是被他们体会到了,其中一个人壮着胆子跟朕说了实话。说他原本是附近浮县人士,只因为两个月前浮县水患与家人走失,他就被拐来了留县,这两个月被牙行的人打骂驯服云云。

听完这话,朕点点头,继续问了其他人。

结果便是九个人里头,每一个都是不同时候被拐,第一个说话的浮县人还算幸运,只是被拐了一次,而且又听话,便被送到了牙行做正经买卖。

惨的一些被拐了六七年,转了几个主人,但他们被拐的时候年纪比较大了,到还记得自己的祖籍。其中一个根本不记得自己是什么时候被拐了,大约就是小娃儿便被人掳走,其他都不记得。

朕听得额头神经直跳,过了官府明路的,大齐的正经牙行,朕随手买了九个人,全都是被拐来的!

桌子上的茶杯到底没有坚持住,被朕直接摔在地上,啪的一声,雅间里头声音顿时停滞。门外头的小二听见动静,探头探脑地想进来看看,被王喜福塞了点银子打发出去。

其实,朕也算是被拐过吧。

只是朕跑得比较快。

朕听着他们的被拐经历,忍不住问他们:“正泰源你们知道吗?”

被拐经历比较丰富的那人想了想,说道:“我以前在里头呆过一阵,每天的人来来去去,除了明面上的买主,正泰源每天自己也倒腾人,据说正泰源背后有个矿。”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不好意思的笑笑:“我那时候正好染病,就没被人瞧上。正泰源嫌弃我麻烦,就转手卖给牙行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