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杂货铺那些年(134)

凉柚:“纪先生喜欢哪一条呢?”

生态区的顾客们惊讶的发现,每天都在人们视线中巡游的柠檬鲨鲨鱼首领,丢下自己的小弟们,一下子游到了杂货铺棚顶,那片没有光亮的区域。

纪向民也许是金龙鱼的第一个买主,宝宝十分好奇人类的交易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于是跑到两人的正上方围观。

对自己被围观一点不知情,纪向民还在吸气吐气,最后一次深吸一口气后,纪向民开口。

纪向民:“凉老板,你这些鱼是都要卖么?”

凉柚点头:“是的,它们的品相都在这里了,纪先生可有喜欢的?”

纪向民实话实说:“要不是钱包不允许,我真想把它们都买回家!”

凉柚微笑:“这些鱼数量有限,每人限购一条。不过鉴于您是第一个顾客,您可以带走两条。”

纪向民惊讶:“我是第一个顾客?”其他人是瞎了眼么,这么高级的金龙鱼竟然不买,难道坞溪市没有眼神好使的渔友???

凉柚解释:“之前我有别的事情要忙,在您来之前,这些金龙鱼红龙鱼并没有对外售卖,所以您是第一个顾客。”

凉都杂货铺的生态海洋展区是免费开放的,既是展区、又是免费开放,这让许多前来参观的人们,根本就没把这些鱼缸里的鱼,往售卖的方向上联想。

没人打听,凉柚又忙,没时间宣传,自然就没有顾客。

这第一个购买者的身份实在太诱人了,纪向民摸了摸口袋,购买了一条过背金龙鱼和一条极品红龙鱼。

六万块钱入账,凉柚贴心的为纪向民准备了两个带盖大玻璃鱼缸,可以放在后备箱里,确保水不会漾出。

这些鱼都是秘境鱼们的后代,四个小时的车程对它们来说小菜一碟。

关上后备箱,纪向民对自己没带走的那些品相仍然心有惦念,忍不住带着外甥又回到了杂货铺。

搓了搓手,纪向民有些不好意思的问凉柚:“凉老板,我是想问一下,你刚刚说这周要开放这些金龙鱼的售卖,那你还招人么?我有十多年的养鱼经验,对这些鱼都有些了解,不止能帮您卖鱼,还能照顾它们,要不,凉老板您考虑考虑?”

早在纪向民第一次来杂货铺的时候,就自荐过想来杂货铺上班养鱼,甚至可以不要工资,彼时杂货铺里还没这些小鱼,凉柚拒绝了一次。

如今这些鱼儿长成大鱼,展区又距离前半段大堂太远,杂货铺确实缺一位专门管理金龙鱼红龙鱼的店员。

这一次,凉柚没有拒绝。

纪向民说不要工资也要来杂货铺上班,但凉柚怎么可能违反劳动法,真的不给对方工资。只是跟其他店员相比,纪向民的工资形式有些特殊,按季度发放,且以金龙鱼红龙鱼为单位。

一个季度一条鱼的薪资,已经是杂货铺内目前工资最高的店员了,只因为纪向民不止照顾龙鱼照顾的很好,还在渔场呆过几年,对养鱼繁殖都有一套。

如果可以不用秘境,就能有小鱼苗,凉柚当然不会过度消耗秘境里的生物。

杂货铺的宿舍又开放了一间,这一次,一间屋子只供纪向民一个人居住,因为他不止人来了杂货铺,还带着他所的所有鱼缸来了杂货铺。

因为不是手工制品,这一次上新,凉柚没有在网上发布微博公告,只在鱼缸的左右,挂起了一块块木牌,上面刻着每一缸鱼的品相介绍,以及数据信息和售卖价格。

起初观赏者们是被鱼缸上新增加的物品吸引了注意力,等到看到价格后面的一串零后,才意识到,凉都杂货铺好像是上新品了。

虽然不是手工制品,但金龙鱼们每条五位数的价格,还是成为了凉都杂货铺单价最贵的商品。

而在观赏者们还没有发现杂货铺上新之前,纪向民就已经利用自己养鱼十几年的广泛渔友圈子,为凉都杂货铺谈成了数十笔订单了。

在收到纪向民发来的图片之后,加之听到了凉都杂货铺的名字,如他所料那般,渔友们迫不及待的自驾赶来,信不过快递,都自己开车接走了一条条龙鱼。

为了应对扎堆的销量,凉柚从附近的花鸟市场,采购了数百个带盖鱼缸,以备顾客们自己挑选带走。

一条条金龙鱼被从鱼缸中捞出带走,偶尔有小鱼苗出现,就会被纪向民打捞到一旁的新鱼缸中培育,形成了一个循环。

一条鱼几万块,单为它配备的鱼缸和设备,还有后续的养鱼所需,也是一笔不菲的开销。在金龙鱼们过万的价格之下,大家都自觉地选购一条带走,都不需要纪向民反复强调限购。

就在顾客们渐渐适应生态海洋展区中间的鱼是商品的时候,凉柚在大堂的会客桌后,接待着陌生的来客。

第73章

凉都杂货铺开业至今已满一年, 一年的时间,足够其在坞溪市成为家喻户晓的存在。

凉柚这次招待的客人和平时有所不同, 这次招待的是旅游部的一位办事员安露。

安露今年三十二岁, 说话时的态度可以看出对凉都杂货铺很有好感。她这次来到杂货铺的目的也很简单,是想要跟凉老板谈一次特殊的合作。

这合作无关凉都杂货铺的任何商品,只以其古建筑外貌及生态海洋墙为合作依托。

早在凉都杂货铺火起来之前,坞溪市就每年都会发行联名款明信片。坞溪市几个著名的景点单位共同推出,是可用作收藏版的明信片套装。

各个景点单位自出一套系列明信片,每系列十张,所有景点单位的系列明信片汇总成集, 在坞溪市指定销售渠道不限量预约售出。

去年的明信片联名套装, 出在凉都杂货铺刚运营起来的时候,一个小小的网红店铺, 还引起不了上级单位的关注。

直到今年, 除开凉都杂货铺频频上热搜之外, 其每月都有固定慈善捐赠支出、是国家那挂的上名字的商铺, 另外,凉都杂货铺越来越新奇的商品以及生态海洋展区, 还为坞溪市挣来了相当的旅游流量。

对外,凉都杂货铺的盛名, 让不少有出行计划的网友,都开始把坞溪市考虑到了今年的旅游计划之中。

对内,凉都杂货铺的存在,带动了整个西沪区的生气, 解决了政府一直头疼的镇改开发问题。

而在粮油继承杂货铺之前,凉都杂货铺店铺本身,就已经是饱经历史风霜的非遗古建筑。

综合总总原因,让有关部门对凉都杂货铺慎重评估,并最终将其列为联名方之一。

每年的联名明信片集所得收益,都会全部捐给坞溪市的各个福利机构,是实打实的公益行为。

作为唯一一个非官方单位的个体商户,对于这样的邀请,凉柚是该感到荣幸的,但她没有被喜悦冲昏了头脑,而是先问了一个问题。

凉柚:“你好,我是想问一下,这个联名明信片集活动,是从哪年开始进行的呢?”

安露接手这项工作已经五年,对以前的事情也有些了解。

安露:“至少有二十年了吧,早先电子产品还没这么智能的时候,明信片还是很受大众喜爱的。”

智能时代的来临,方便了大众生活,却也淘汰了许多跟不上时代的人和事物。早些年的明信片,买家都是两套两套的买,一套收藏,一套使用。而如今,就只剩下收藏的价值了。

二十年前,凉柚被送到福利院,福利院隶属坞溪市福利机构,想来也有一部分经费是来自这项联名活动。

作为曾经的受益人之一,凉柚没理由拒绝继续将这种公益善举发扬下去。

作为官方人员,安露是带着诚意和协议来的,在此之前,她也从未想过凉老板有不同意的可能性。

因为坞溪市已有一家大型海族馆,其出品的明信片一定是会和海洋生物有关,所以官方为凉都杂货铺定下的明信片数量是两张。

一张以杂货铺的正面形象为底图,一张以生态海洋墙全貌或大缩影为底图。

对比其他单位的十张,杂货铺的两张略显寒酸。但凉柚知道,比起其他景点单位的山水寺庙各色景观,自家杂货铺作为一个个体经营商铺,能出两张已经是最合理的安排了。

协议签订好后,安露承诺负责摄影的专人会提前至少三个工作日联系凉老板。

刚刚看过的协议还在脑海中留下印象,凉柚知道自己签出的只是一个授权,明信片的相关工作无需她多加操心,她也没那个时间去操心。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