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要从掌门做起(111)

作者:一垛墙头草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大秦国都,咸城。

夜色深沉的街道上,偶尔传出一两声狗吠。

一处华美的庄园里,还在灯火通明的开着夜宴。

席上,衣香鬓影,觥筹交错。聚集在这里的都是此次一举歼灭四国、对大秦有功的臣子,然而这些人都坐在下首处,坐在最上首的人,却是个穿着锦服的俊美青年。

酒液飘香,不停的有人在向这个青年敬酒,态度很是恭敬。后者也不起身,坦然接受着众人的敬酒。这场宴席,一直开到下半夜,才散场。

仆人们开始收拾杯盘狼藉,身上沾满了酒气的青年,起身离开了宴厅。

他穿过花廊,准备绕过一处小榭回到房中,不想一道穿着青衣的身影正站在水榭处。

俊美青年脸上露出一抹笑容,上前几步道,“百晓,你大半夜的不睡觉,守在这里,难不成是为了等我?”

“是为了等你。”这道身影转过身来,是个容貌清俊的男子,只是一双眼睛里没有神采。正是昔日曾在天海城中,住在落柳巷十一号的书百晓。

青年似是猜到书百晓要说些什么,他收了脸上的笑容,开口道,“夜深了,你还是早点回房休息吧。”

“今夜的酒好喝吗?饭菜好吃吗?”书百晓像是没听到对方的话,兀自就开了口,“那酒,是用四国成百上千万无辜百姓的鲜血酿出来的,那饭菜,是用他们骨肉至亲的血肉换来的……”。

“够了!”青年面带薄怒的打断了他的话,“你与我说这些难听话又有何用?大秦国要一统天下,我安昀又是大秦第一智囊,国君向我问策,难道我要拒绝吗?”

书百晓沉默片刻,“你可以拒绝的。”只是你不想拒绝而已。

安昀深吸一口气,收了脸上的怒气,转而平静道,“你别总是把自己当作是圣人。天下一统,是大势所趋。成者为王败者寇!你我也不过是这浪潮中的一员。百晓,只要你放弃你那些固执的偏见,你我携手,定能为大秦开出一片太平盛世来!”

他的这番雄心壮志,并未打动书百晓。

“大秦国未必能一统天下。”

安昀冷哼道,“那是你不知道,大秦的铁骑早已在通天河南岸集结,并在今夜南下。只要冯将军一举扫平宋国、北齐国和昭国,剩下的那些南部小国,皆是土鸡瓦狗!”

“大秦国未必就能打下北齐国。”

安昀注意到对方这句话里没有提宋国和昭国。顿时,他的眼睛眯成了极度危险的一条缝,“你想告诉我,因为北齐国有你看重的那个女人在,所以破不了?”

书百晓并不在意对方话里的调侃。

他在低头沉思。

夜风吹起他束发的青色丝带,摇摆出一道完美的弧形。

“我知道,我从来没有在棋盘上赢过。但是,这次我想试一试。”

安昀也来了兴趣,“怎么试?”

“明天,我会南下去北齐国。如果北齐国守不住,我就会回来,和你一起完成大秦的统一大业。如果北齐国守住了,你就答应我一个要求。”

“什么要求?”

“不可说。”

“那就一言为定!”

翌日,安昀站在自家宅院门口,目送着那个骑着一只毛驴、手持翠绿竹竿的人不断远去。他绣袍下的一双手悄然捏紧,书百晓,大秦的步伐是不会停下的,输的那个人,只会是你!

()

第120章 合纵连横

北齐国王宫,国君李天明在收到那封来自边关的急件后,连夜召集几位大臣进宫商议。令人奇怪的是,这群国之重臣里,竟没有文官之首的丞相毕英。

书房之中,国君将那封已抄录多份的急件,分传给到场的几人。

这几人看完信件后,一个个都面色肃然,沉默不语。

国君看着这几人的反应,先出声道,“诸位卿家也已看完这封急件了。大秦狼子野心,悄无声息拿下楚、夏、清、梁四国,更是在我边关处聚起百万大军,其用意何在,已是路人皆知!诸位以为,我北齐该如何应对?”

武空侯也是今夜到场者之一。

他沉吟片刻后,开口道,“大秦厉兵秣马多年,拥有百万雄师。而我北齐,戍守边关的将士只有十万,加上先前和宋国停战后班师回来的三十万大军,以及皇城周边驻守的二十万黑甲军,统共也只有六十万兵力。我国也不可能将这六十万兵力一举压在前线上,如此一来,敌我双方,着实是兵力悬殊。”

兵部尚书跟着说道,“武空侯所言不差。况且秦兵骁勇善战,人称‘虎狼之师’,一旦两军交战,怕是讨不到好处。”

两人说的这些情况,李天明自然知晓,但是他召集他们来,不是为了听他们告诉自己这一仗打不赢的,而是该怎么打,或者赶紧想出个办法来!

因而他又将目光投向在场年纪最大的一位长者。

“不知太公,可有什么良策?”

此人鹤发童颜,美须髯,正是朝中位列三公之首的钱太公。

与其并列的两位,一位年前已经去世,另一位则是林家老祖。后者在自知护不住林家的时候,便自请乞骸骨,告老还乡了。

三公虽为虚职,但是在朝中依然地位极高。

这位钱太公,曾是昔日太上皇时期的股肱之臣。因而李天明才会将其请来,问策于他。

钱太公虽年近九十,但仍双目清明,只听他缓缓开口道,“既然敌我实力悬殊,就不能硬拼。为今之计,当用合纵连横之策。大秦铁骑南下,非为我北齐一国而来。宋国和昭国,必定也是大秦的目标。故而我们可以联合这两国,一同抗衡大秦!”

武空侯听到这里,赞同的点了点头,“钱太公说的不错。若是三国大军合到一处,兵力必定超过百万之师。如此一来,便可震慑大秦,迫使其退兵了!”

其他几名官员,也纷纷点头,认为这是个良策。

李天明听完众人的讨论,心里也认可了此法。

毕竟硬拼不行,眼下就只有此法最妥了。

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寻找出使宋国和昭国的合适人选,完成此次合纵连横之事。

此时,与北齐王宫相距千里之外的通天河南岸,大秦的军队已经在落雁关外驻扎了下来。

夜晚,一顶顶军帐中点起了火光,密密麻麻的火点汇聚成一大片汪洋。

主帅营中,此次南征的大帅,冯广大将军,正大马金刀的坐在主帅的位置上。在他下首处,则围坐着一群文武官员。

主帅没有开口,没人敢先说话。

只听冯广用自己浑厚的嗓音开口道,“今夜驻扎在落雁关外,大军休整一夜,明日便可踏过此关,抵达北齐国的边界。我欲用一个月的时间拿下此国,不知诸君有何教我?”

他话音落下,当即有一武官接话道,“末将曾经估算过,北齐国能压在边关的兵力,最多只在五十万上下,且多为步兵。我大秦兵强马壮,骑兵骁勇,如若两军交战,我军必定大获全胜!”

此人说完,在场的武官们纷纷表示赞同。

“蒙将军说的不错,北齐国并非大国,兵也并非强兵。他们若是与我军硬拼,那便是鸡蛋碰石头,我等轻易便可灭之。”

“不错,萤火之光,岂能与皓月争辉?”也有文官点头认可武官们的判断。

毕竟兵力悬殊摆在这里,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

至于以少胜多,秦地民风强悍,大秦自立国建军以来,数百年间就没有过被以少胜多的例子。

如今更是厉兵秣马,准备多年,一举南下,断没有输在一群南方人手里的道理。

冯广听到这里,挥了挥手,军帐里顿时就安静了下来。

他转头看向坐在自己右下方的一名中年文士,开口问道,“敢问路监军,不知安先生,对接下来的这场大战可有指示?”

这位路监军,不知从哪里弄来一把羽扇。

眼下刚开春不久,夜深寒气重,他却一边摇着羽扇,一边开口道,“安先生说过,北齐国自知兵力与我大秦相差过多,必不会坐以待毙。因而北齐定会派出使者,前往宋国和昭国,形成合纵联盟之势,聚起百万大军,威慑我大秦不敢南下。”

此言一出,在场的不少人皆是脸色一变。

不错,既然他们都知道双方兵力悬殊,北齐国的国君又怎么可能不知道?若真是让这三国联盟成了,到时候大秦就得准备打一场硬仗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