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虚点了他一下,笑骂,“你不必激我。”真和治化市日报和民报一样来个官方报道有什么意思?拾人牙慧而已。
“不过,你和这对夫妻多大仇多大怨啊?要这么搞他们?”
黄绪宁笑笑,没说话。
仇,当然是有仇的,当年他舅舅好好的公社主任当着,却被韩家设计,身败名裂,没过三年,郁郁而亡。
他舅舅或许有些小毛病,但绝对不是恶人,这小毛病却被韩家人抓住了,利用舆论扩大化,丢了公社主任的饭碗。
他父亲早亡,他舅舅一直都非常照顾他,这样的亲人却因韩家而死,他怎能不恨?
所以,当周氏的人找到他谈合作的时候,他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现在,他要韩家的人自食恶果。
“你先出去吧,你说的事容我想想——”主编纠结得很。
以他的阅历,他当然可以看得出来,这篇报道一旦放出去,必将大火。
盖因黄绪宁本身文笔辛辣,这篇报道又是他超水平发挥的,揭露事实入木三分,看点议论点都十足,刊印之后,他们报社的报纸肯定能大卖。
黄绪宁一看便知主编心动了,他知道此时事情已经有了七八成把握,剩下的两三层把握随着时间越接近明天就越是往上累积。
翌日一大早,天才朦朦亮,各大报社的报纸已经运出,分发到各个点,再由他们放在报刊亭上贩卖或者送到已经订购了报纸的居民手上。
这些报纸似乎和往常一样,主版版面没什么新鲜的,第三版版面报道了治化辖下的仪水县的案子?
嗯,昨天仪水县法院判决了一个死刑,这罪犯是海威工程公司法人?有点成就的样子,但现在犯了事,人也被判了死刑,人死债消,没什么可看的了。
等他们翻到了治化市第三报社的报纸,仅触及那比寻常报纸大三倍的标题,整个人浑身就是一震,一阵惊悚的酥麻感从尾脊往上窜。
仪水县海威工程集团法人韩海为助亲妹抢夫上位,残害原配堂妹,今真相大白,被判死刑。
大大的标题过后,便是副标题:正常人的小心谨慎是抵不过有心人的处心机虑的,特别是危险来自于至亲之时。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正文开篇直接点名了这篇报道中的主人公的头衔和相互间的关系。
然后就以周惠兰的视角,配以叙事和对比的手法讲述了整件事的经过。周惠兰的可怜和韩家人的幸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当然,在正文中,韩永福养子的身份揭露得恰到时候,给韩家拉足了民众们的仇恨。
读这一段时,多少人骂骂咧咧,恨不得代入其中,亲手弄死韩家人。便是极有教养的人,看到这里都不由得摇头,觉得这一家子人真的没救了。
而在揭露韩海的罪证时,黄绪宁似乎很是困惑,韩海这样的人渣竟然曾经当选仪水县的十佳企业家,是谁为其提供保护?
他明明什么都没说,但众人不由得倒回去看开头各人的关系和头衔,看完之后,或恍然大悟或若有所思。
通篇报道中,甚至还借用了那天林巧贞骂韩惠竹的最精华部分。直接将众人的目光拉到了韩海犯罪的受益人韩惠竹身上。
末了,韩海为使亲妹抢夫上位,残害堂妹被卖十八年,今证据确凿犯人一人承担罪行,其受益人是否参与唆使,有待思量。
最后,还来了一行小小的字:本报不日会有一书开版,书名为堂妹上位实录,敬请关注。
这篇报道到了韩海被判死刑那里,本来善恶有报,已经是一个很好的结局了,大家看着也爽快。偏偏黄绪宁在文章后半部分,剑指韩惠竹,特别是文章末端的有待思量,给了一个开放性的结局。
她是韩海犯罪的最大受益者,而她本人在这起案子中却毫发无损,仍旧是部长夫人妇联主任,这就让人难受了。
大家看完报道之后,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不管群众心里怎么不是滋味,总而言之,治化市第三报社火了,就因为这样一篇报道。
比起治化市日报和民报对韩海一案枯燥乏味的官方报道,治化市第三报社的报道,不管从标题到内容,真的太夺人眼球了。
它几乎齐集了各种刺激人伦理神经的元素:姐妹二人争夺一夫,兄长为了帮妹妹夺爱丢了性命……
还有那些夺人眼球的头衔字眼:军官、村花、部长、妇联主任……
看完报道的人,几乎全体高空格潮。
甚至全民化身侦探,都在探讨韩海残害原堂妹案之中,韩惠竹这个最大的受益者到底有没有参与?
又是这这治化市第三报社!
这治化市第三报社,真的是喝着他们韩家的血肉上位啊。
韩惠竹寒着脸,银牙都快咬碎了。
她催促着钟树鸿赶紧处理了报纸的事,已经发出去的,无法再追回来,但决不能让它再胡乱报道了。
钟树鸿也是心烦,他没想到这这狗屁的治化市第三报社竟敢指名道姓地讨论他们!偏偏写这篇报道的人深谙文字游戏,想告他诽谤不行,想找出他污蔑政府公职人员的证据都没有。
最后他打了个电话,电话打完后不久,治化市第三报社就被迫暂停营业。
“好了,事情解决了,我去上班。你最近请假吧,不要去单位了。”钟树鸿说着拎起公文包就往外走。
韩惠竹气闷,她当然知道这当口不能去单位,她可不想被人围观着指指点点。但她面临这样的污蔑,丈夫连一句安慰的话都没有,她着实委屈。
“惠兰,快来,这份报道写得真好,完全揭露了韩海的罪行!就得让全国老百姓唾骂他们,真是大快人心。”李桂香招呼她。
周徽嵐笑笑,这治化市第三报社的报道她自然看到了。
“这么大的喜事,我得给恬妞拍一份电报。嗯,这份报纸我也得寄一份过去给她看看。”李桂香一边仔细地将报纸折起来一边说。
周徽嵐随口说道,“拍吧,对了,我们寄过去的吃食顺便让她匀一份给她弟弟,就说我谢谢他。”
李桂香看了过来,她以为经过上次的事之后,他们几乎就默认了没钟国栋这个儿子了呢。
周徽嵐笑而不语。
第52章
“罢罢罢,你想这么做就做吧。”李桂香想起钟国栋就忍不住叹气,“你说那孩子好歹是个大学生,怎地就跟喝了迷魂汤似的是非不分呢?”
周徽嵐心想,可不就是喝了迷魂汤吗?不过也正是这一点,她利用起这个便宜儿子来才能毫不愧疚。
这个年代,周徽嵐知道很少有男人能忍受自己的妻子如此贴补帮扶娘家,甚至不惜牺牲夫家的利益,让夫家蒙受损失的。或许钟树鸿开始碍于面子没有拦着韩惠竹帮衬娘家,但这种帮助是有限度的,不是无止境的。
而且钟国栋再爱面子也做不到无视韩惠竹对钟国栋的利用。特别是她当时揭露钟国栋表情情深意重实则内心嫌贫爱富认贼作母那一幕。
她对钟国栋毫不客气的打击钟树鸿都看在眼里,当时他内心恐怕是又气又恨的吧?
好歹钟国栋也是他打小养大的长子,她不在意钟国栋,但钟树鸿在意。
长子被摧残,她这个生母固然可恨,但将钟国栋召回来的韩惠竹就不可恨了?
加上这段时间,韩家出了很多事,都是韩惠竹冲在前头帮着处理,夫家那头是完全顾不上了,这一点恐怕早就引起了钟树鸿的不满。韩惠竹私下将钟国栋召回一事,正好是一根导火线,直接将钟树鸿的容忍限度拉满。
果然如她所料,钟树鸿给韩惠竹下了通碟,不许她再插手韩家的事。
韩惠竹无疑是在乎钟树鸿的,自然不敢违背他的意思。
韩海的事,在当时看来已经很明显是个泥沼。钟树鸿这么做也不算错,
但钟树鸿绝对没有料到,泥沼还有深浅之分。韩家的人没了韩惠竹在一旁盯着,韩海在受了别人不着痕迹的挑唆,伙同他爸将仪水县的天捅了个大洞。
严打开始,后面的事就顺理成章了。
严打的事,韩惠竹知道,为免她碍事,也为免韩家陷得不够深,她使了一计驱狼吞虎之计。
从拒绝仪水县的供职时,她就已经开始布局了。
她做的这一切,基于对韩海的了解,因势利导,几乎是润物细无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