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八次奇妙人生(27)

天然材质,量身制作,放到今天都是高定呐,但是当初却觉得土,不愿意穿……

后来,那条河填了,沿着河的房子和小商铺都拆了,裁缝的工价也越来越高,终于超出了日常期待。布店这种东西,渐渐都消失了。

现在想起来,还有点挺遗憾的。

小城市的作息和大城市不一样,中午是可以回家的,夏天甚至还有午休时间,所以暑假也有妈妈中午回来给她做饭吃。

爸爸现在也才四十多岁,正是最忙的时候,医院离得也远,中午是不会回来吃饭的。

刚才,是妈妈午休完去单位上班了,所以家里只剩下自己一个人。

她把家里转了一遍,突然醒悟自己高中时有多么不懂事。

妈妈上班,还要抓紧时间回家给她做一日三餐……

她记得,高中时的她根本不做任何家务。

别说做饭了,就是打扫、收拾屋子、洗碗、倒垃圾……从来什么都不做,就是下雨了妈妈打电话让她收个衣服,她还要噘着嘴不情不愿,自己拿房间里吃的零食水果,也不及时收拾,还等妈妈收拾,被说了还要撒娇。

爸爸妈妈回家之后,还要面临着繁重的家务。

她的理由是她学业繁忙。

可是天地良心,当时作为学霸的她,其实根本不忙也不累。她高考前还在看小说呢。

高中三年,她从来没少跟同学玩,没少追剧看书玩游戏看漫画……

不是这些不该做,而是,挤出些时间做家务完全是可以的。

她就这么利用了父母的宠爱,安然享受他们的付出,一点也没心疼他们。

现在想想真是可耻。

自认为三观极正的自己,竟然曾经有过这样的时候。

她想着就开始动手干了。

家里其实挺乱的,换下的衣服扔在躺椅上,桌子上不知哪来这么多杂物,角落里都是灰尘,父母工作忙,没有时间深度打扫,平时只能把常见的地方扫一扫,拖一拖……

虽然李如洗在自己家也是请钟点工居多,但她平时也很注意维护家居环境整洁有序,否则装修得再漂亮的家,维持不了也没用。

自己成了家,有了丈夫和孩子之后才知道一个家庭的家务结构。

尤其在母亲和婆婆帮忙她带完那两年孩子之后。

家里只剩下了他们一家三口。

孩子送幼儿园了,但回家依旧要带孩子,陪他读书陪他玩,家里有钟点工来收拾打扫洗碗洗衣服,但是钟点工不是住家保姆,不可能跟在后头收拾,所以他们需要自己做的也还是不少的。

不想自己精心装饰的家总是乱糟糟脏兮兮,就得勤于收拾。

不想自己的孩子在早教上留下遗憾,就得勤快些陪伴。

不想自己的生活没有质量,就得做一手漂亮的饭。

他们夫妻俩分工好,倒是很快就进入了状况。

陈琢理在这一点上还好,分担的家务一点也不比她少,他本来也比她勤快些。

丈夫已经把他那一半做好了,李如洗也不好意思偷懒,她去上烹饪课和收纳课,拿出学霸的本事来学做家务,渐渐就能干起来。

后来就觉得做饭收拾家也没多难。

钟点工从每天来,变成了一周来几次即可。

至于学会做家务之后,逢年过节去父母家,也没想过帮忙父母打扫,一来那时候妈妈也想开了,开始用钟点工了,二来本身回家也待不了几天,带着孩子走亲访友还来不及呢。

现在,身处她的高中时代,回忆起了那时候的一切,妈妈当时多么忙,爸爸更是忙得不着家,小时候艰苦朴素长大的父母,那时候还不舍得找钟点工,作为家里唯一孩子的她又不体贴,家里当然只好这么乱。

李如洗终于有机会弥补一下了。

她端了一盆水,找出抹布、拖把、扫帚,从上到下,扫地、拖地、整理、抹家具的灰尘……擦玻璃是来不及了,厨房油烟重,收拾起来也有难度,这些还是留到明天再进行吧。

花了两个小时,家里也算是焕然一新,家具都擦得干干净净,那些杂物们,有的收进柜子里,尤其是餐桌上的一些瓶瓶罐罐,家里没有餐边柜,有个类似博古架的玻璃柜子,把非食物类装饰品都收进去,食物类的酱菜之类,收进橱柜和冰箱……有一些杂物用不到又不能扔,找些纸箱装了放三楼储藏间,有些她就大胆地扔掉。

要想保持一个屋子里整洁,敢于扔,是一个很重要的技能。

等这些都收完,她去楼上阳光房收衣服,太阳火辣辣的,进去没多久就汗流浃背,她赶紧收好了衣服逃窜下楼,开了空调,把衣服仔细叠好,收拾到父母和自己的衣柜里。

然后就是准备晚餐。

中午剩下三个菜,其实晚上吃是够了,根据父母的饮食习惯,她觉得去买点面条煮个阳春面,拿那几个菜做浇头就行了。

天气热,可以再做个绿豆汤或酸梅汤……少放糖。

妈妈后来得了糖尿病,要提醒她少吃甜的。

于是她找出自己的零用钱钱包和钥匙,匆匆去离家不远的菜场买面……

等到父母回家时,一切已经就绪。

先回来的是妈妈,她回来时李如洗刚刚煮好面,在做汤。

她看到整整洁洁、焕然一新的家,厨房里满头大汗的女儿,吃惊得合不拢嘴。

最后冒出一句话:“高考分出来了?你没考好?”

听了这叫人啼笑皆非的话,李如洗一时无语。

然后她意识到一个问题:原来,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暑假,这是她已经高考结束,等着分数出来报志愿的时候。

第28章 午餐

高考完的那个暑假,在许多高考考生以后的记忆里,大概都会很浓墨重彩,至少比考试本身记忆深刻。

几乎是整整三个月的时间,经历了提心吊胆,喜出望外或如坠深渊,千思百虑,荣耀加身或避不见人,然后便是或者百般放纵,把这么多年的寒窗苦读都加倍狂欢或慵懒回来,或是痛不欲生,考虑还要卧薪尝胆再一年……

李如洗还记得,当年她考得大都不错,有一门比她最好的状态考低了二十分,要不还有机会争夺一下省状元。不过她的分数,清北也都去得了了,只不过去不了比较好的专业罢了。最终她没选清北的冷门专业,而是选了另一个一流名校的法律系。

也就是她的母校。

现在想想,真的是太轻率了。

选择法律系,不过是一来当时法律系也算很火的好专业,二来觉得做个在法庭上指点江山舌战群雄的大律师很酷,收入也很不错……

完全没有对这个专业的深入了解。

想想也挺可笑的。

那时候竟然这么轻率就决定了自己的专业、职业和未来。

而且她还特别犟,从一开始文理分班就决定了……即便她明明理科比文科好,即使老师亲友轮番劝说,她却非要这么决定。

少年时期的执拗可笑又可叹。

一向尊重她,以为她聪明又理智的父母,也选择了继续尊重和相信她。

前途,就这样稀里糊涂决定了下来。

现在,在她面前的,赫然是重来一次的机会,

她还会再选择法律吗?

李如洗几乎没有犹豫,就决定不选。

从事这个行业也七年了,她没有非常讨厌,但也算不上喜欢。

距离她的初衷,相差也是千里。

从这一点来说,她和刘奇彬也没太大区别。

只不过是她个人能力强,学校好,所以看上去好像在生活上混得还不错似的。

其实,法律和工商管理一样,已经过了热度。

小师弟小师妹们考进来不容易,可是到了毕业时,工作却不那么好找,报酬也不尽如人意。

所以正如她作为刘奇彬时所想,报专业时,热门与否不重要,还是要看是否是自己真心喜爱,以及是否适合自己的能力,将来的工作状态为何,能否胜任这几个问题。

现在,她竟然有这样的机会来重新选择……

李如洗无端兴奋起来。

她要好好为自己筹谋!

不过在此之前,要把今天的家务做好。

昨天做了家务,煮了面条,引来妈妈的惊叹,爸爸回来后一直笑呵呵地说:“女儿长大了。”

弄得李如洗都有点不好意思了,又是感动,又是愧疚。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