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夺+番外(50)

作者:三月暮 阅读记录 TXT下载

……

三十年过去,叙利亚的战争还常常发生,战火连天的场面也没什么变化,可宁阮已经快六十岁了。

她是死在叙利亚的难民帐篷旁的,人们找到她的时候,已经很难再认出她来了。

后来,是宁放从叙利亚带回了她的骨灰,葬在了山岗最高的地方。

后来,她被追封为英烈,举办了一场很大很大的追悼会。

有人说,她一生未婚,又让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是为不孝。

也有人说,她将一生奉献给世界,拯救了无数的伤员,是为大义。

白发苍苍的男人膝下子孙成群,拖着颤巍巍的身体来到她的追悼会,黑白相片上的她是四十岁,却又不像四十岁,她还是和三十年前他见过的最后一面一样,是戈壁滩边上永远摇曳的白杨。

“死了…真的死了…”建筑外的水泥墙上,衣衫褴褛的男人,皲裂又沾满水泥的手扒在白石灰岩砌成的外墙上,一双浑浊的眼睛透过墙体,似乎看见了什么。

第46章 (番外)宁阮同学的人

宁阮,首当其冲的“别人家的孩子”。

关于她,不同的人各自有不同的看法。

在历届老师看来,是真正的祖国花朵,祖国的未来之光,扛起建设祖国大梁的人才。

这主要体现在宁阮同学小学时自从上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片课文,但凡有老师问她,“宁阮,你觉得读书是为了谁?”

小小的宁阮同学总会举起白白胖胖的右手,敬一个不大有力气的军礼,嘴里却铿锵有力,“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总能逗笑一群人。

那时候的她还真没搞清楚什么叫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能记住这句话并时时挂在嘴上纯属因为老师上课不断强调,让人有一种如果立下这个旧时理想,绝对牛逼得很。

后来,随着年纪渐长,宁阮自然懂了这九个字沉甸甸的含义,不禁感到汗颜和愧疚。

在说宁阮历届同学的看法,那就是典型的父母嘴里的榜样,孩子心理的一根刺。

宁阮同学初中的成绩那叫个一骑绝尘,满分五百五的中考,她轻轻松松五百三以上,甩得第二名差点哭爹喊娘,终于悟出一个道理——“原来第二名才是最大的失败者。”

虽说宁阮智商高、成绩妙,但她不自傲呀。小时候父母工作忙,就给报了个补习班想着能让女儿童年不孤单,最好还能找到一起玩耍的好朋友,但谁知道,进入补习班两天之后,好朋友找没找到不知道,学生倒是收了好几个。

当年被补习班里的老师誉为,最佳小助手。

当然,宁阮父母也有考虑过要不要让孩子跳级之类的,毕竟孩子真的脑袋长得不一样,但多番考虑以及问过宁阮个人意见之后,这个想法被扼杀在萌芽阶段。

不是所有父母都立志于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年跳一级,十五上大学的天才,对于宁父宁母来说人生每个阶段的速度都应该遵循自然。

哦,最主要还是因为跳级不跳级都不妨碍宁阮学习新知识。

所以说在宁父宁母眼里,自家孩子其实很普通,她小时候也会因为做错事被父母狠狠教训,也会在愚人节的时候做恶作剧和同学开玩笑,更会在吃不到糖的时候趴在妈妈怀里哇哇大哭,虽然不过一秒就会和那个抢了糖的孩子又笑嘻嘻地玩在一起,没心没肺。

宁阮同学的叛逆期很短很短,短到只有一个人发现,因为她叛逆期的所有脾气都用在了挖空心思欺负家里二胎宁放身上。

故而,对宁放来说,十岁以前他眼里的宁阮简直是一个黑化的恶魔,黑化起来会把他那时候还没去掉婴儿肥的脸当皮球拍,或者给他喝的果汁里洒下一大包盐,幸好这样的日子在熬了两个月之后终于结束。

之后的宁阮,变脸可谓之速度,简直成为了全世界姐姐们的榜样,作为家族遗传的健忘症此时发挥作用,宁放和他姐一个样儿。

姐姐虽然喜欢把我当皮球,但是等她不把我当皮球了,她就是好姐姐。

综上所述,宁阮同学实非平常人眼里学霸或者说天才该有的样子,她调皮捣蛋样样不少,只不过比同龄人要更早些知道自己要些什么。

小学二年级,她就盯上了当时全海平最好的初中,并且成功在四年后光荣入学。

入学后第二天,她又盯上了全国最好的高中青州一中,并且成功说服父母三年后举家搬迁到青州定居。

而高中的第一学期,她定下了未来的人生目标,成为一名无国界医生。

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梦想在,这要从一篇新闻报道说起,某年某月某日的晚上的七点,新闻联播准时开场,宁阮其实并没有看新闻联播的习惯,有那个时间,还不如多刷几道几何解析题,但学校布置的回家作业,她不得不干。

而那个时候,新闻联播正好播到战地记者在叙利亚采访当地人民的画面,记者带着安全头盔,在镜头前转播叙利亚的近况,远处是被炮弹炸起的叙利亚土地,后来记者又跑到医疗帐篷里面去采访伤势较轻的叙利亚人民。

他们有些人伤了胳膊、伤了大腿,有些人包了纱布,有些人只能用简单的衣服碎片止血,因为那边没有足够的医疗物资,更缺少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

有个孕妇,孩子只有八个月大,因为被枪支射中了右腿,导致收到了严重的精神惊吓,羊水破了,孩子早产,可是当时负责这块的医生也被炮弹扎伤,一直昏迷着没有醒来,最后是本地的护士给她接的生。

可怜,孩子也许是胎位不正,也许是羊水不足,母子双亡。孕妇的丈夫哭着说了一大堆地区方言,可惜当时谁也听不懂,只知道他很伤心、很伤心。

或许是那个记者言语中的无奈太明显、又或许是男人的哭喊太撕心裂肺,那天晚上宁阮久久不能入睡。

她后来上网查了很多资料,知道世界上除了医院里的医生、乡下的赤脚医生,原来还有一群人,他们叫无国界医生,穿梭在世界的每一个苦难角落,为那边的黑夜撕开一层光明。

宁阮从小就是个执着的人,在对待理想这件事上她依然执着,她只把未来的目标告诉了宁放,当时幻想着未来成为缉毒警察的中二少年,姐弟两个一拍即合,谁也不会把谁的梦想透露给爸妈。

所以当宁阮高考报考青州医科大学的消息被父母知道的时候,他们也很好奇,因为女儿从来没有表现出过要成为医生的想法。

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夜,宁阮房里的灯亮到了凌晨,谈到最后,平时最舍不得她吃一点苦的父亲第一次对她严词,“既然想好了,就绝对不可以放弃,这条路是你自己选的,好与坏都要你自己去尝。”

宁阮知道,从此以后,她便不仅仅是这个家的宁阮了。

牧清后来回想起宁阮说过的从前的故事,便常常会骗自己,如果没有遇见常靖骞,她的人生应该如她计划的一样走下去:大学本科毕业后留校读研究生,然后再硕博连读,等拿到博士证书应该正好是二十七岁。

然后服从学校调剂去附一工作三年,三年后向上申请无国界医生资格,如果成功的话她可以在三十岁那年完成十六岁那年定下的梦想。

等她到了叙利亚或者肯尼亚再或者其他的一些地方,做一个治病救人的全科医生,或者做一个战场上的急救医生,在那里她可以是妇产科医生,可以是普通外科医生、可以是耳鼻喉科医生……

再等她在那工作到了五十岁,就申请回国来,如果有可能的话那个时候她已经领养了一个小孩,又或许她仍旧孑然一身但精神饱满,她要去全国各地的繁华之地旅游、逛街,做一个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宁阮,不是战区里的Doctor.Ning。

老年的宁阮会是一个特别潇洒的人,她心中有无私大爱,也有自私小爱,为了大爱她愿意远离故土三十年,因为小爱她回回到故土,去享受人生。

如果不遇见常靖骞,宁阮的人生或许会有各种各样的可能,她从来不是会耽于情情爱爱的女子。

宁阮坚强执着,从不轻易服输,小时候参加运动会的跑步比赛,不小心摔倒磕破了膝盖,她也不会哭,就算一瘸一拐也要离前面的人再近一点、再近一点。

上一篇:橘子汽水味下一篇:温柔破冰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