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闻言,正暗暗思忖,他可不管什么稀少就珍贵的,若是如此,还不如都养了绵羊去,便听陶淘接着道,“从保暖性来说,羊绒更加细软,同样的厚薄,羊绒衫会更轻一些,而且保暖性是羊毛衫的两部。”
沮授又仔细掂了掂羊毛衫和羊绒衫,笑道,“原来如此。”
贾诩道,“便让人多养山羊吧。”
无论是羊毛衫还是羊绒衫,因为其织造难度,都不是普通百姓能够享受的,所以都是针对世家豪商去的,如此,自然羊绒衫更好卖出高价。
陶淘急忙制止道,“不可,山羊和绵羊不同,山羊吃草,那是连草根都要刨出来吃的,这对草原环境破坏太大了。”
哦?贾诩闻言若有所思。
陶淘接着道,“听说山羊对草场的破坏力太高了,大量放养,只怕草原都要给它秃了,那别的马儿牛儿怎么办?”
贾诩点头,很听劝的道,“那我们就不养了。”
陶淘一愣,没反应过来,贾诩这么好说服的吗?
戏志才接着道,“可以请隔壁的乌桓帮帮忙。”、
沮授笑道,“正是呢,有多少我们收多少,想来他们也会乐意。”
郭嘉道,“若是不够,匈奴也还有草原呢。”
几人默契的相视一笑。
陶淘回过神来,一下子明白了几人的险恶用心,他们就是故意以钱财为诱饵祸祸别人的草场,压榨对方牛,尤其是马的生存空间。
陶淘继续反对道,“不行,大家同住地球村,在生态环境上,那是一家人。”
贾诩不置可否,连荀攸都流露出一丝不赞同的神色,他们和蛮夷怎会是一家人?无论从哪个角度说,都算不上。
陶淘坚决反对,此事便按照议事规则发回谯县投票,至于这边的票数,陶淘一比四惨败,没错,郭嘉也不支持她。
陶淘觉得郭嘉实在不会来事,却不知道,沮授等人见此,心中对郭嘉与她的事情愈加满意,很好,两人都不是耽于情爱、因私废公之人。
消息很快从谯县又返回来,果然俱都是支持贾诩等人的意见,陶淘遵守规则,只能暂时依他们,想着回到谯县再想办法说服众人。
回去的路程,原本一路慢慢悠悠,游山玩水,突然一个消息传来,陶淘一行人又是急行军了。
这个六月,先是司隶扶风大风,寒如冬时,又有雨雹如斗,可杀人。紧接着华山崩裂,京师接连几日大雨,昼夜不休。荀彧等人敏感的察觉到,这恐是主公所言的天灾频发之时了。
作者有话要说:6月3日留:这两天有一丢丢忙,所以抱歉今天没有更新,我争取十天内完结,所以后面会有暴更的,抱歉抱歉,明天会把今天的补上。
感谢在2020-05-31 17:42:08~2020-06-02 21:12:1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千雪冰凝 50瓶;困死了 20瓶;郭奉孝 15瓶;二胖 6瓶;璃、樂多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88章 救灾
消息是从在司隶的钱行传回来的, 最初是因为大风和雨雹的缘故,故当月交账比以往晚一些, 紧接着路上听闻华山崩裂,而后跟人感慨这几日京师雨大得妖异。
回来交账的人只是嫌弃大雨天不好赶路,并没有多想,但荀彧却想到主公曾言天灾有干旱、水灾、蝗螟、狂风、大雨、冰雹、山崩、地裂、海溢。
这大雨能和干旱蝗螟并列, 只怕不是短短几日就能停下的, 更别说还有能吹折树的狂风,和砸坏百姓房屋的冰雹。
荀彧当机立断,先向幽州送了消息, 再宣布推后谯县今年的科考, 然后让陈宫、诸葛亮、庞统、石韬、徐庶、曹操、曹仁带兵去往司隶主持大局,几乎将谯县现有的中高层抽调一空, 让他们务必先顾好各个钱行和行商处,再谈其他。
陈宫等人也知此事紧要,第二日便带着兵马和前来交账的人,着重甲分别赶赴司隶七郡。
谯县的富庶是众所周知的,其中各地的行商处和钱行便是谯县放在外头吸纳钱财的袋子,其物资之多,是天下百姓都不用瞧,也能想得着的。
如今司隶多灾, 百姓们若是饿极了,只怕会有暴·乱。其二,司隶军阀割据, 吏治混乱,也怕有心人觊觎物资,煽动百姓。
七人带兵连夜赶路到达司隶各郡,第一件事便是收拢当地钱行和行商处的人力物力,使之聚于一处,再外松内紧,重兵护卫。
初初还好,毕竟华山崩塌受灾者只在那一处,大风大雨的,不出门就罢了,冰雹虽然损坏房屋,可也不是家家的屋顶都是脆的,所以虽然有民众特别艰难的,但一时还算没有暴·乱。
但随着大雨持续不停,情况慢慢变了。整个城市安静得仿佛只剩下雨声,又嘈杂得时时都是雨声,安静得凄冷,嘈杂得让人心慌。
大雨哗啦啦的下个不停,曹操站在钱行二楼,看着雨水落到地上砸出一个个水涡,问道,“如今雨水到哪儿了?”
随他出来的曹昂回道,“能没过脚踝了。”
曹操闻言叹了一口气,道,“比昨日又高几分,”又问道,“钱粮等物都搬到二楼了吗?”
曹昂回道,“已经都安置妥当了。”
曹操点了点头,思虑了片刻,道,“这雨下了快十日,只怕房屋坚固的百姓家里也日子艰难了。咱们谯县仁义为本,若是主公在此,恐也不忍见百姓如此。你去让人煮粥,再寻五十个士兵着重甲,随我施粥去。”
曹昂先是应下,却没有立刻离开,原地踟躇着。
曹操道,“有疑惑就问。”
曹昂便问道,“父亲为何不直接送他们米粮?一则煮好的粥比粮食难带,二则如今天气,干柴难得。”
两日前,在扶风的陈宫也被问了这个问题,陈宫答道,“正是因为干柴难得,恐送了粮食,百姓也无法煮食。如今大雨昼夜不停,寒如冬时,若是让百姓拆屋煮食,免了饥饿,却死于寒冷,那这粮食不送也罢。”
而此处,曹操回过头看向儿子,问道,“你觉得直接送粮食更便宜?”
曹昂点了点头。
曹操一笑,又问道,“那你说说各家送粮几何才算合适?”
曹昂喃喃不能语,这多了他们负担不起,少了又显得轻薄,拿不出手。
曹操知他明白了,便道,“让人煮粥去吧。”
曹昂又问,“每日都煮吗?”
曹操道,“自然,越往后百姓只有更艰难的,以后我们每日都施一次粥。”
曹昂又问,“可若是我们的柴火用尽,那?”
曹操笑道,“你算算我们来了几日,从幽州到此处又需要几日?我算着时日,主公明后日就该到了。”
曹昂再无疑问,领命去了。
曹操和曹昂领着五十人,抬着两口大缸,戴着头盔披着重甲走入雨中,士兵并他们父子两都不打伞,只让人小心注意着粥缸。
在县城中心处,只觉得城市安静,路上不见行人,越往外走,便能看见散落在别人家屋檐下台阶上的躲雨的人。
曹操不露痕迹的将各处景象收入眼底,最终带人往一处男女老少齐全的屋檐下走去。
只见一老夫妻坐在最里侧将坐在中间的一少女和两小孩坐在中间,最外头是三个壮年男子和一妇女,其中妇女又坐得稍微靠里些。九个人坐在地上缩成一团互相取暖,狼狈得很。
曹操上前,一开口,在六月天呼出了白气,“各位过来喝些热粥暖一暖吧。”
屋檐下的小孩子听了,一边不自觉吞咽着口水,一边两只眼睛黏在大缸上脱不开。
只是老人和大人经得多,一时不敢相信这突然天降的好处,但腹中又实在饥饿,便迟疑犹豫着。
那老翁道,“我们身上并无钱财。”
曹操笑道,“不要钱财。”
那老妪听了一下子抱紧了身前的少女,急急道,“我们不卖孙女。”
两个小男孩听了这话,虽然还是吞咽着口水,却把眼睛从大缸上抠了下来。
曹操又道,“我不要钱也不要人,只是想要帮帮大家罢了。”
说完,让人盛了满满一碗稠粥,热气在水汽中逆势上飘,米香弥漫四周,萦绕在他们的鼻下身边,不肯散去。
大人们撑不住开始分泌唾液,四处躲雨的难民也都看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