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搞基建(38)

两人从容的各捡了一块果肉。

“这是何物,味道如此香甜。”郭嘉恢复了风度,还饶有兴致的笑问道。

然而旁观了两人是怎样辖制强迫法正的四人,真的很难再直视他漫不经心的笑容,谁知道这家伙脸上笑着,心里又在打什么坏主意。

陶淘回道,“榴莲。”

许定好奇,“真的那么好吃吗?我吃着还是觉得臭。”

陶淘道,“这很正常,总有人受不了这味,不爱吃的,个人喜好不同罢了。”

闻言,贾诩也不多嚼了,囫囵着直接咽了下去。

骗不了这两人,法正也不恋战,指着其它颜色鲜艳的东西,问道,“这些也都是吃的?”

陶淘拿起一个绿头黄色的球状物,“这是凤梨,味道也很香甜。”

这次一切开就有一股淡淡的香甜味,不过于这满屋腥臭味中并不明显。

法正这次也不用郭嘉和贾诩如何,便伸手拿了一片尝味,然后皱起了眉头,“这个。”

郭嘉根本不理睬他的小把戏,许家兄弟和法正,那自然信许家兄弟的。

陶淘又指着两个圆球正要说话,郭嘉问道,“此物是椰子吧?”

“呃,你知道?”陶淘诧异了,汉朝就有椰子了?

“昔日汉成帝立赵飞燕为皇后,其妹所献诸多珍物中便有此物。”郭嘉解释道。

陶淘:“哦。”

真是不好意思,是我没文化了,我历史不好。

“我没见过此物,还以为是什么稀奇的东西呢,我这是带错了吗?” 许定问道,因为主公指定的东西中也没有这一物。

陶淘摆手,“没错,是个好东西,喝汁挖果肉都行。”

陶淘又拿起一个红彤彤的小型球状物,问郭嘉道,“那你知道这是何物吗?”

郭嘉摇头,“不知。”

陶淘又看向许定。

这也是主公并未点名要的东西,不过他看着好看,红彤彤的像灯笼一样,便带回来了。

许定摇头,“我只知当地的人将此物种于庭院以作观赏之用。”

陶淘笑着解释道,“这是一种蔬菜,叫番茄,可生食、可煮食,也可做酱。”

是一种蔬菜呀,那倒是好东西。

陶淘正要切开尝味,许定急忙拦住了她,“还是留着做种吧,此物我带得不多。”

这是正事,陶淘点头。

贾诩问道,“此物以何做种,这么大一个种下,能收成几何?”

这个……

她也不知道。

陶淘想了想说道,“应该不用这么大一个吧,里面有籽的,小小的,密密麻麻的,具体怎么种,我也不知道,拿给擅农事的,让他们试吧。”

剩下的都是不能尝味的,介绍起来就快了,“这个是玉米,据说产量很大,是一种主食,可煮食,也可磨粉。”

这个就是她点名要的东西之一,灾荒那么多,粮食最要紧,光化肥可不够,还得从根本上引进产量大的作物。

陶淘说得平常,在场之人却是深吸一口气,主食!

“这玉米如何留种?”郭嘉问道。

陶淘把皮剥开,给他们看,“这一粒一粒的就是种子了,具体怎么种我就不知道了,我只知道能当饭吃。”

陶淘拿起最后一个其貌不扬的小圆球,道,“这个是土豆,也是能当饭吃的,据说不仅产量大,而且适应力强,不怎么挑种植环境,种植的话,好像是削皮切块,这个也挺能存放的,就是切记发芽的土豆有毒,不能吃。”

有了前头的玉米,此时再看土豆,大家虽然激动,但也比较克制了。

竟然能寻到两种高产量的作物,怪不得主公心心念念要让许定出海,不过。

贾诩问道,“这些都是许定远洋带回的番外之物,主公从前从何处识得?”

作者有话要说:二更在晚上9点~

日三的我正在努力向日六靠近~

感谢在2020-04-16 21:00:07~2020-04-17 08:07:5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勤劳的蚂蚁 3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1章 二更

陶淘:“……”

这是一个好问题, 问出了大家的疑惑,并且再次问住了陶淘。

大家就开开心心的接受这些好东西不好吗, 非要刨根问底,这不是逼着她装逼吗?

陶淘环视众人,用很平常的口吻对着大家说道,“哦, 家师从小给我吃这些东西。”

没错, 你们此前见都没见过的海外之物,我从小吃到大,这是真得不能再真的真话, 满意了吧。

就在陶淘以为他们会惊叹, 会羡慕,会觉得不可思议、无法想象的时候, 贾诩理所当然的追问来了。

“既是从小吃的,那主公怎不知如何留种、耕作?”

陶淘:“……”

她怀疑贾诩这话是在隐晦的说她四体不勤,是她的错觉吗?

“这个,吃过就要会种吗?你们都了解粮食耕种之事?”陶淘看向如今和她年龄相当的法正和年纪尚小的诸葛亮。

法正道,“虽没有亲自耕作过,不过往田地菜圃里走一走,也大致了解一些。”

诸葛亮跟着点了点头,道, “《论语·微子》有言:‘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这意思是不能脱离生产劳动, 生产知识也是知识的一部分。

陶淘:“……”

她和原生态吃食最近距离的接触就是在超市每日鲜选的货架上把它们带回家的时候。

“我吃的都是处理好的。”好吧,你们都这么厉害,她四体不勤实锤了。

但是这些都不重要好吗?

得到了两种高产量可做粮食的作物,大家不该欢天喜地的商量、准备播种的事情吗?

“我们尽快安排人耕种吧,早耕种早推广,上次进京赈灾我就在想了,现在各处兵祸动乱且不说,至少咱们能保豫州太平,可天灾之下谁也无法避免,咱们要做好应对各种灾难的预案,首先第一件事就是囤粮,大量的囤粮,所以我不仅让许大哥寻找粮种,还让他尽可能的带了海货回来。”

天灾这个事,一直是压在陶淘心中的大石头,以现在的生产力水平,哪怕太平盛世,百姓能够安心种地,抗风险能力都太差了,一波天灾就能带走不少人,更不用说,如今时局动荡,各处征兵,能够耕作的百姓更少了。

所以自从上次地震之后,陶淘对于囤粮食这事就很积极,不仅稻、梁、菽、麦、黍、稷这六谷要囤,各种熏肉腊肉、鱼干肉干,甚至果酱肉酱全部都在囤。

这件事谯县的各谋士武将都知晓,粮食是大事,大家都很配合,只不过他们不像陶淘那样知晓各种天灾正在排队赶来的路上,所以没有太大的迫切感。

贾诩此刻看满屋子的海货也不觉得腥臭难忍了,换个角度看,这些都是战略物资。

主公深谋远虑是件好事,但是, “有新粮种确实是件大喜事,但想要立刻落实也不容易。” 贾诩回道,漫不经心的看了郭嘉一眼。

郭嘉点头道,“粮种事关重大,首先就得将其交付给可靠之人。”

可如今的豫州谯县,真正可信任又能担事的就这么几人,诸葛玄又被外派到了东郡驻守。

剩下的户部就不说了,已经是超负荷运转了,得亏坐阵户部的郭嘉和贾诩都是老狐狸级别的人物,不仅处理户部公务,还能兼顾各方动向,一个法正年纪虽小,但能力、手腕、见识都不差,不然换个资质平平的主事,只怕就会闹出过劳死的惨案了。

不给户部加人就算了,再抽人就真的过分了。

陶淘的视线略过面无表情的贾诩、笑意盈盈的郭嘉、避开她视线,恨不得原地消失的法正,落到了诸葛亮和许家兄弟身上。

最后无奈的垂下肩膀,剩下的年纪不大,但也都是扛起一部的人物了,庞统在诸葛玄去了东郡之后也是接手了整个吏部的工作。

陶淘叹口气道,“这事我来吧。”

贾诩笑着点了点头。

陶淘:“……”

就算你对我笑了,我也并不觉得很开心。

郭嘉笑道,“有主公亲自负责此事,那么第二个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陶淘问道,“还有什么问题?”

郭嘉回道,“此二物若真如主公所言,产量极高,那么最好是尽可能的扩大种植,可百姓是否信任并且愿意种植此物呢?要知道种植可不是一日两日的事,贸然种植新种,太过冒险,若是最后一场空,那还不如保守一点。”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