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自纠结间,他皇祖母替他做了选择:“你也出去。”
康团儿从善如流放下秘奏,前去寻他的一对侄儿。
正殿里,萧定晔正色望着自家祖母:“皇祖母认为,阿狸对大晏的功劳,可配的上太子妃之位?”
当然够的上。老太后此前便知道这个姑娘聪明又勇敢。老五此后在民间生死不知的那一年,从秘奏上看,若不是她同老五同进退,提前摧毁了老三的后手,这天下的战争还有得继续,不可能短短四年便结束。
老五今日寻的是她。如若前去寻皇帝,皇帝得知那胡猫儿竟然对社稷如此有功,只怕立刻就要赐婚。赐婚多划算,比封赏、赐官位划算的多。
可……自家孙儿是什么性子,老太后知道的清清楚楚。他若是个只为那胡猫儿争位份的目的,这些年他就不可能连侧妃都不娶。
她问道:“你老老实实同哀家说,除了她一个,你可还打算再要一门侧妃?”
萧定晔一字一句道:“孙儿只愿意有她一个,同旁人,连逢场作戏都不愿。”
老太后摇摇头:“七年前,你就打的是这主意。若能成,那时候都有法子成,不至于拖的这般久。她的功劳,当得上太子妃之位。可你若只想守着她一个,难。”
萧定晔并不气馁,他靠近老太后,凑去她耳畔寥寥数语。
老太后不由一愣,震惊道:“你说的,是真的?”
萧定晔郑重道:“四年的战争,若不是她的族人倾力相助,孙儿不可能这般得胜。她不是个护短的,凤翼族内偏向三哥、于天下有害的那一脉,在她的协助下,孙儿清理的一人不剩。”
消失了近百年的凤翼族,陡的有了消息。一族的圣女竟然就是那胡猫儿……今日太多的消息入耳,老太后几乎吃不消。
萧定晔还在继续为难他祖母:
“孙儿曾记得,皇祖父生前,曾数回提过,萧家当年对凤翼族手段过于激烈,他老人家也曾想要替老祖宗们弥补遗憾,却未能如愿。
此遗憾,由孙儿来弥补,告慰列祖列宗在天之灵。”
他今日豁出去将妙妙“凤翼族圣女”的身份都坦白,便不在乎继续揭秘妙妙的马甲:“坎坦国主,同她是姐弟关系。”
老太后又一扶额,只觉着脑子累的慌。
她看萧定晔住了嘴,方挣扎着问道:“说完了?”
萧定晔:“说完了。”
老太后立刻同阿娇嬷嬷道:“差人去唤他母后,不能让哀家一人头疼!”
**
重晔宫的小花园边上,康团儿正蹲在双王身畔,看着他二人过家家。待看过一阵,方同小王打商量:“你那条老蓝,可否让我再看一眼?”
小王抬头看他:“你方才说的五嫂嫂,是谁?”
康团儿此时已经知道,这一对双王是他五哥的骨肉,便麻溜道:“我五嫂嫂,就是你们的母妃。”
见小王依然是一副狐疑的目光看着他,忙解释:“你们阿娘,就是我五嫂嫂。”
小王这才道:“看在我阿娘的份上,让老蓝陪你玩。”
手一扬,老蓝蹭的从她袖中飞出,“啪”的一声就挂在了康团儿颈子上。
康团儿“啊”的直着嗓子喊了一声,想要用手去抓,生怕老蓝咬他手,不抓,又生怕老蓝咬他颈子,一时手忙脚乱,竟不知该如何。
萧定晔便坐在正殿檐下,专注的望着眼前的一幕,不由被逗得一笑。
他的祖母和母后此时在正殿里商量他的亲事,他并不担心结果如何。
放眼望去,历朝历代,不可能有比他的阿狸更出色的后妃了。
他今日进宫,并不是想要说服祖母和母后,而是要她们理解。
如若她们不理解他,也无碍,这亲是必须要成的,人他是必须要娶的。
别提什么按例该如何。若事事都要按例,过去没有哪个皇子到二十八岁上还未成亲。在他身上,没有按例这回事。
正殿里,皇后娘娘惦记着外头院里的一对崽子,急等着同老太后结束谈话,好去同她的亲孙联络感情。
她低声同太后道:“此事好办,先应承下晔儿,让他先成亲。这世上,儿媳就没见过能专情一辈子的男人。等再过上几年,太后与儿媳不催他定侧妃,只怕他自己都先要食言。”
老太后闻言,立刻恍然,连声道:“好主意,哀家竟忘了将这一茬。就这么办,先让他二人成了亲,全了老五的念想,日后坐等他自己打脸!”
第618章 全是吴妙妙
当朝太子的亲事已暗中筹备了近三个月。
在太子回京后的没几日,由皇帝发下圣旨,由暗转明开始筹办。
这圣旨的内容却不是赐婚,而是为当今太子妃正名,且封赏。
言,有女姓吴名妙妙,早嫁太子萧定晔,乃太子正妃。因早年为同太子联手扫平叛党,隐匿身份,行于民间,收集叛党消息,打击叛国势力。今天下已平,太子妃正式归位,择上元节为太子与太子妃补办婚事,昭告天下。
另,太子妃有妹吴氏翠玉,护佑皇孙有功,特赐号“琳琅郡主”,宅子一座,金银若干。
钦此。
圣旨一出,震惊朝野。
五皇子何时有的正妃?百官怎地不晓得?
王妃何时产下了皇孙?百官怎地不晓得?
好你个萧家,百官们兢兢业业为你家当官,你家一点小消息捂得严严实实。
再一想,萧家老五明明已有了正妃,还年年拿正妃之位溜一把百官家中的未嫁女,引得人人都以为能与皇家攀亲。这不是欺负人?
再一想,各家的女儿后来不但被转成了公主,还都被赐了婚,捞了一笔丰厚嫁妆……拿人手短,于是百官的愤慨之心又平息了下去。
这愤慨之心刚刚被按下去,家有小女初长成的人家,想继续攀亲的心思又冒了上来。
这虽说正妃之位早早就被占了,可侧妃还空着呀。
日后等太子继位,侧妃可荣列后宫四妃之位,这也是一块肥肉啊!
百官这般一打算,立刻开始行动。
宫里太后和皇后的门槛,又被前来攀亲的女眷磨平了一些。
太后、皇后态度暧昧,不说接受,却也不拒绝,整日等着萧定晔自己拿主意。
终于有一日,当下了早朝之后,萧定晔将数十位朝臣聚在了一间小屋里。
随喜手拿一摞竹板,先递一张给一品中书侍郎戴大人,弯腰恭贺道:“恭喜大人爱女吴妙妙喜中侧妃。”
再抵一张给二品吏部尚书王大人:“恭喜大人爱女吴妙妙喜中侧妃。”
一张张递下去,待将萧定晔想要笼络的官员都选好,余下的官员却开始凭本事抽竹板。
第一个抽的官员便十分倒霉,抽的是一张空竹板。
随喜便一脸遗憾道:“可惜了,大人再接再厉,下辈子请早。”
继续往下,若有人抽出的竹板上写着位份,随喜又同前面一样,弯腰恭贺道:“恭喜大人爱女吴妙妙喜中夫人。”
众人渐渐看出了门道。
这是要断了百官的念想,太子的后宫不论什么位份,都是她吴妙妙!
戴大人历来是个老狐狸,早已回过味来,心中却有些不理解,悄悄上前同太子道:“下官不明,为何为王妃寻娘家撑腰,不是从正妃上开始?”
萧定晔瞟他一眼:“正妃有天下百姓为她撑腰,哪一个娘家能抵的上天下人?”
萧定晔说的并不夸张。
当官员们开始打侧妃之位的主意时,各家家中的生活质量忽然一落千丈。
先是各家的厨子做出的饭菜忽然难以下咽,不是菜帮子老了,便是盐放多了。
再是各家的小妾、外头的小星儿们不同老爷们欢好了。
若是哪家这几日正正好盖房打家具,那可要了命了。新房子还未盖起来,旧房子无端端就开始断砖掉土摇摇欲坠。那家具也开裂的不成样子,摆在房里丢脸的很。
而又有哪家人得了病,前去寻郎中。可巧了,过往相熟的郎中们一个个都不知去了何处。
有官员如若前去乐坊想听个小曲儿,要么被催眠的一睡不起错过了早朝,要么险些被刺耳乐声整聋。
各家的马也不对劲。明明在上朝的路上行的好好的,忽然就发疯尥蹶子。
除了马,各家各户里天天见耗子乱窜,将吃食、衣裳啃的乱七八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