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自家现在在村里,还是有一定的地位,但要是在特殊时期,保不齐就有那不开眼的要来惹一下。所以,君玲才一改之前的低调,这么大张旗鼓的打了这么大一头野猪下山。
三胞胎不怕事的围着野猪转圈,赵安荣还伸出小手去摸野猪的獠牙。摸了一会儿对君玲道:“娘,能把这个送给我吗?”
君玲不懂自己儿子的脑回路,还是回道:“行啊!等一下让王大伯拆下来给你。”
赵安栋在旁边小声的对赵安荣说:“五哥,给我也分一根行不?”
“好啊,那你把大姐夫给你做的那个木偶给我,我就给你分一根。”
赵安栋纠结了片刻,道:“好。”
有这么多人的帮忙下,王屠夫的动作很快,半个时辰后,野猪就被清理出来了。把肉放在院里的桌子上,就开始分肉。在君玲的要求下,先把四条腿卸了下来,之后再开始给村民割想要的部位的肉。
割到肉的村民们,付过铜钱后,提着肉笑嘻嘻的走了。等把那一半野猪肉卖完,君玲给王屠夫送了五斤肉作为谢礼。然后给赵二虎五个兄弟姐妹一家送了五斤,给娘家四个兄弟姐妹又各送了五斤。给赵三河和赵大江,还有赵仁文和齐氏的娘家,各家又各送了五斤。
给村里的亲戚各家送完,自家只剩下了四十来斤肉。先卸下来的四条腿,自家一条腿也没留,给四个亲家,一家送了一条腿带五斤肉,又给顾薇家送了十斤肉。君玲一边说给谁家送多少,一边把肉分好,准备明天就去县城送肉。
赵安栋看着自己家,剩下的那小一块肉,‘哇’的一声哭出来了,把君玲吓了一跳。齐氏问他为啥哭,赵安栋抽抽噎噎地说“娘把肉都送完了,我们家只剩了这么一点。”说着还比划了一下。
齐氏听完之后‘哈哈哈’笑了起来,君玲赶紧安慰道:“好孩子,别哭了,娘下次再打一头回来就是了。你是男子汉,怎么能为几斤肉哭鼻子,再说,剩下的这些肉,足够我们家吃好几顿了。”
“那什么时候吃这些肉?”
“等你哥哥们旬休回来就吃,好不好?”
“娘,那能不能今晚就做一点来吃?”
“你不哭了,娘今晚就炒一些来吃。”
赵安栋赶紧把眼泪擦掉说:“娘,我已经不哭了。”
“嗯,乖孩子。”
晚上,君玲也信守承诺,用野猪肉炒了酸笋,让四个个小家伙吃得很欢乐。为啥是四个?因为还有赵安华在镇上读书,每天晚上都要回来。
接下来,跟青宝又在山里浪了半个月。空间里的猎物越来越多,品种也越来越多,都够去开个动物园了。君玲就没在继续捕猎,而是在家挖地窖。家里现在也存了很多野鸡、野兔,还有一头小野猪,都被君玲都做成了腊肉,存了起来。
之前的地窖在老房子那边,新房子这边一直没挖。挖地窖的活,是君玲和赵二江两个人干的。在地下挖的时候,突然想起地道战,就把地窖的出口,在院里和灶屋里各挖了一个。
挖好之后,又去镇上买了许多青砖回来,准备把地窖地面和墙,用青砖来铺,这样既防潮又坚固。铺地和砌墙,是赵二江带着君玲做的,两人一直忙到腊月里才忙完。
地窖的青砖铺好之后,赵二江说:“老大媳妇,这地窖建的好,都能住人了。”
君玲听到‘住人’两个字,灵机一动,对赵二江说道:“爹,我还想在我屋里再挖一个小一点的,可以藏人的那种。还有这地窖里,还要再做些架子,好存放粮食。”
“行,但在你屋里挖地窖的事,那只能你自己慢慢挖了。”
“嗯,我知道了,我只挖一个小的就行。”
“随你。”
地窖挖好,又让王海来家里,做了一些木架,放在地窖里。木架做好之后,君玲跟齐氏、赵二江,把今年收的红薯,存了一半在新房子这边,还有一半存在老房子那边,粮食也存了大半在在这边。
接着挖君玲房里的地窖,君玲房里的地窖,其实说地道更为恰到一些。房里的出口在君玲的床下,只要不趴在床底去看,是看不出床下另有乾坤的。另一端在后院的墙根外。外面的出口用一块青石板压住,石板上面又铺了一层泥土。
等把自己房里的地道挖好,已经是腊月二十三了。今年的猪只卖了一头给王屠夫,剩下的那头,仍然做成腊肉存起来慢慢吃。明年都不知道,还能不能养得起猪了。
跟着赵二江砌过地窖的墙之后,让君玲学会了用青砖码墙。君玲到镇上买了一批青砖存在空间里,准备自己在空间里建房。
从进入腊月里,临水县城里陆陆续续的来了一些流民。这些流民刚开始只在县里讨饭,慢慢的往各个镇上流串。
赵安康三兄弟放冬假回来,赵安康在后院找到君玲,交了三十两银子给君玲,说:“娘,这些是我这今年存的,一部分是我领的禀生例银,还有的是我抄书赚的,娘留着家里家用。”从赵安康考上秀才后,年底就给君玲三十量银子家用。
“五郎,你个是好孩子,你身上还留得有银钱吗?不用全给娘,你自己也要留些才好。”
“娘,儿子还有几两散碎银钱,不用担心我。这些年娘抚养儿子辛苦了,现在儿子已经长大,儿子也会赚些银钱补贴家里。”
“还是别累着了,家里用的银钱娘会赚的。你平时读书就很累了,要多注意休息,也要多锻炼身体,娘希望你一直健健康康的。”
“娘,我知道了。”
到正月里,小青山村也有一小股流民过来讨饭。
从这些人到了小青山村之后,村里的大人,就不敢随意的放孩子,单独出门玩耍了。生怕一个不住意,孩子就被这些人拐走了,毕竟谁也不了解,这些人的品性如何。这群人给小青山村的人,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尽管如此,村里的人,大多数还是善良的。只要这些人上门,不拘饭食的好坏,都会给一碗饭食吃。
来过君玲家几次的一家三口,人品还不错的样子。每次君玲把剩菜剩饭什么的给她们吃,他们一家三口吃过之后,都会帮着做一些活。
来过几次之后,君玲便知道他们一家姓李,男人叫李树,女人叫冯梅,儿子叫李云,是从蒙州府过来的。蒙州府跟翼州府相邻,但那里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平原。他们那里今年旱得厉害,几乎颗粒无收,官府还是让他们交税。不像翼州府靠近大青山,虽然也旱,但要好很多。
他们一家三口,在交完税之后,带着仅剩的一点粮食出来讨生活,现在他们一家住在镇外的破庙里。
君玲观察了他们一段时间,便知道他们不管去村里谁家讨饭,都会留下来帮着干点活。勤快的人,不管走到哪里,都能活下去,并且能活得越来越好。
第66章 066
过完年之后, 天气逐渐暖和起来,山上的野草也慢慢的冒出了头。李树这一家三口经过村长的同意后,在村民们的帮助下, 在村里建了间草棚安了家。
在村里安家之后,君玲给他们送了一些生活用品和粮食, 当然是红薯居多玉米少,村里人多多少少的也送了些吃的和用的。他们每日也很勤快, 天天都会去山上找些野菜回来, 搭着村里人送的粮食一起煮着吃。
时间慢慢的到三月里,小青山的村民又开始了新的一年春播。今年村里很多人家, 都请了流民来帮忙运水。
镇里来的流民,被统一安排在镇外的那片小树林里,搭了简易的草棚给他们安身。这些流民,勤快的都在四处找活干,要的报酬都不高, 所以村民们,都愿意请他们帮忙运水种地。
君玲家除了请李树夫妻外, 还另外请了十个壮年男人回来帮忙种地、运水。也不用给他们做饭, 每人每天给四斤红薯和一斤玉米就成,这些报酬对君玲来说, 比给他们做饭来得省事。
有了这些人帮忙种地之后,齐氏就没再跟着下地了,而是在家喂鸡、做饭,干些家务活。
今年君玲家没有养猪, 只养了五六只鸡,主要是现在山上找不到猪草挖了。有些猪草其实就是野菜,人也是可以吃的。这些猪草刚一冒头,就被来镇上的流民挖来吃了。
君玲家除了种红薯和玉米之外,在枣树地还种了不少南瓜。不仅自家种,还让新庄的李福,也在庄里的荒山上种了许多南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