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陈厂长的办公室,陈厂长已经听到下面的吵闹,他坐在那里听罗主任开了个头,巧珍接着把话说了出来,陈厂长敲了敲桌子:“老罗,叫小李去把图纸拿上来,我再看一看。”
一个小朋友下去把图纸拿了上来,陈厂长把上面的巧珍和林伟一起翻译的信纸拿了下来,再仔仔细细地对照图纸,看上面的标记,之前他只是在看他们组织研究的时候,看过一眼。他也算是个技术官员,外语不懂,但是对于这些符号却是很清楚的。
陈厂长问巧珍:“小姑娘,这是你翻译的?上面有两种字迹啊!”
“符号标记是我男朋友写的,有些注意点,可能德国那里认为太浅显所以没有标记,但是我男朋友认为需要说明一下,所以他也就写了。”
“所以你想找你男朋友过来?”
“嗯,他在纺织厂近半年进了好几台国外的机器,为了能接这些机器他去找了科大的老师请教。我想应该能按照要求来做,只是需要让石主任认识到问题就可以。是不是可行,还得等您说了算!”
“马上打电话让老刘去接人过来。”陈厂长点头说:“大家在这个时候都要拼一股劲儿,不能给我掉链子啊!”
“我来打电话,不过现在他还没有下班,应该要五点才能出来吧?”
陈厂长点头,毕竟只是要人家帮忙也不能影响了人家,要是人真的很好,那还能去县里抢过来,但是如果也是能力一般,就不能影响人家的工作。她的男朋友陈厂长也是听老罗说过的,年纪很轻,石主任毕竟是三十来年的老机修了。
四点多,林伟在办公室写总结,阿毛坐在办公桌上,眉飞色舞地说着工厂里的新闻,最新消息,那个二车间的小十三点和戆度大学生谈起朋友来了!
“这就对了吗?他们两个在一起就不会害别人了。”
电话铃声响起,阿毛接起电话:“喂!”
“你好,林伟在吗?”
“弟妹吧?”
“师哥啊!阿伟在不在?”
“大伟,你对象来电话了。”
林伟和巧珍虽然关系亲密,平时却不大打电话,听见这个消息,他还以为是出了什么事,电话那头:“阿伟,这里的设备安装有点问题,你过来看看?”
“我也未必有本事,只能是过来看看!”林伟听完巧珍的话,这么说出口,巧珍说:“知道啦!刘师傅你认识的,五点在你们厂门口等你!”
“不用了,我自己骑车过来!”
巧珍刚刚说:“阿伟说他自己过来!”
“不用,不用!直接过来接,省点时间。”陈厂长也是被层出不穷的事情搞得头脑发胀,汽车这种东西技术密集,国内这个行业又特别薄弱,要人,人没有,要设备设备没有。领导们还给了时间节点,这就跟放卫星似的,政治任务,晚了可不行。他知道小姑娘的男朋友年纪轻,也许就跟小姑娘一样是个惊喜呢?
林伟打了个电话会村里,让人带话给来娣,说自己有事和巧珍一起回去。
下班换了工服就钻进刘师傅的车子,两家厂之间相隔七八公里,一会会就到了。罗主任一看见车子进来,等了一等,对后面的巧珍说:“小姑娘,你家大伟来了!去拿张饭票!”
“哎!”巧珍刚刚踏出办公楼,又上去在自己的抽屉里拿了张饭票下来,林伟站在那里叫着罗主任爷叔,一老一少在说话。
看见巧珍过来,罗主任说:“走,先去食堂吃饭!阿三妹今天晚上给大家增加能量做了红烧甲鱼。”
巧珍笑着:“老外吃吗?”阿三阿姨永远有新点子。
罗主任侧过头看巧珍:“老外不吃好东西的,随便他们。”
食堂阿姨一看见巧珍进来:“小姑娘来啦,后面的小伙好像见过?”
巧珍叫:“这是我家阿伟!”
“你对象啊!”
“是啊!来帮忙的。”罗主任说道。
“今天有红烧甲鱼,生炒嫩鸡,我怕洋鬼子不吃,所以给他们做了咸蹄髈和炸土豆,这群外国人不吃好东西的,油里一过他们都吃得开心地不得了!”阿姨一边打饭一边说。改了几年,也没改掉。
后边的老塞在问:“Jane,什么叫洋鬼子!”
“洋是外国的意思,贵是有钱的意思,子你知道的,孔子就是老师,所以意思就是称呼在行业里很厉害的人,可以做大师的人,羊贵子,就是外国来的很有钱的大师。”林巧珍忽悠着老塞。
老塞在国内待久了也不是那么好骗:“Jane,我可以确认你没有说实话。不过这个胖女士很有趣。她做的菜很有家乡的味道。”
巧珍上辈子跟玛格丽特接触太久,给玛格丽特做过保姆,大肉加上酸菜,可能是德国味道的精髓了。
阿姨停在那里问:“你跟他说什么?他又说了什么?”
巧珍学给阿姨听,罗主任瞪了她一眼:“快点打饭,跟你说不要瞎说,就是说不听的,看你以后还敢乱说。当心给你吃处分。”
“哦呦,真的能听懂啊?”阿三阿姨到底紧张的,给林伟打饭的手有点抖,说:“小伙子,那你也吃块炸蹄髈,洋……老外吃不完的,我给你也加一点!”
还能给人加菜的阿三阿姨那就证明没事,巧珍端着饭盆一起坐下吃饭,老塞还去边上的盆子里夹了一点酸菜,这个酸菜的方子,还是巧珍教给阿三阿姨的,当时阿三阿姨说:“哦呦,我家阿姐在东北插队落户之后,我就学会做这个了啊!不就是把黄芽菜换成卷心菜吗?有数!”
从此阿三阿姨将东北菜改良,搞上一点酱料,居然也能让这些老外开始吃起了食堂饭。巧珍也去夹了一小碟酸菜,夹给林伟吃,吃惯雪里蕻的林伟,实在吃不惯这种酸菜。
不过那群老外很好这一口。巧珍边吃边跟那几个老外聊天。
吃完饭,巧珍给林伟去仓库领了电工鞋和其他防护用品,林伟穿戴之后,背着自己外出的工具箱进入车间。拿到图纸看到机器,巧珍问他:“能行吗?”
“可以的,这个还算简单的。”林伟笑了笑,那个石主任跟陈厂长进行了谈话之后,说要看看到底是个什么样大本事的人。没想到看见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比他带的两个徒弟要小了起码十来岁,这不是开玩笑吗?他倒是要看看这个小女人怎么收场。
老塞在边上跟林伟,巧珍在边上翻译,很快就得到了老塞的认可,老塞说:“就是这样做的!”
林伟说:“我需要两个助手,一起帮忙!”
罗主任知道石小弟发脾气中,他对着维修间的两个徒弟说:“还不快去?”
两个人看看师傅的脸色,不情不愿地走了过去,根据林伟的**,他们开始做事情,时不时地林伟还会说:“如果这样的话,会更好……”
汽车厂之前的规模放在那里,而且很长时间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而且流程中也只是装配,加上之前国外对国内的汽车技术几乎没有出口,所以反而不如纺织厂倒是有国际上新的机器。维修间一个老师傅带两个徒弟,几十年过去技术上也不会有什么进步。
石小弟没想到他们刚才还一直跟老外说没有这种做法的,现在这个嘴上没毛的年轻小子一来,就跟老外尿一壶里去了。
两个徒弟不阴不阳地磨蹭,老塞看不过去,对着林巧珍说:“Jane,我做……他叫什么名字?”
巧珍一想大家都叫林伟大伟,她说:“David!”
“我给David做助手,虽然很多年了,但是我相信我还是能做好的。”
巧珍翻译给林伟听,林伟有些腼腆,对老外有些陌生:“啊!”了一声。
在老塞地帮助下,晚上九点多,第一台小设备通电调试通过。
老罗去把石小弟从办公室里请出来:“小弟啊!看看,这是可以做到的。我刚才就叫你谦虚点,话不要说得太满。现在你看看!”
石小弟侧过头对着巧珍说:“小姑娘,我一直以为你是个好人。在我们工厂也好几年了。没想到你心机这么重。”
林巧珍没想到这个石主任又换了种说法,她问:“怎么说?话不要说半句,你说出来,我心机怎么重了?”
林伟从设备边上站起来,站在巧珍身边:“这位师傅,你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故意翻译地不清不爽,等他一来全部都翻译给他听。故意让老外觉得我没本事,然后把你对象弄进我们厂里来,可以替掉我的位子是吧?”这位石师傅喉咙粗地叫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