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种地走上人生巅峰+番外(216)

作者:一七令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晋王说完,还特意看了一眼众人的神色。确实如他所料想的一样,这些人目光里头都有若有若无的羡慕。

这必然是羡慕他有一个好女婿了。

晋王心已经飞到天上去了,嘴里的话又开始不着调起来:“皇兄都派人送了赏赐过去,一路招摇得很。如今外头谁人不知道我那女婿立下了莫大的战功?也就你们几个聚在这儿,丝毫不管外头的事,玩得忘乎所以了。我思衬你们必定是不知道的,所以才好心,过来跟你们说道说道。”

城阳伯鼻子眼睛都揪到了一块儿,这话怎么听着就这么欠儿呢。

“我家的女婿不争气是不争气了些,可是运道确实真的好。你瞧瞧这一天天的,但凡是他想做的事儿,就没有一个不成的。运道好的这个份儿上,也是绝无仅有了。关键是他很有孝心,皇兄送给他的那些东西,他自己也没留多少,立马就调了里头珍贵的,送到我府里去了。”晋王抱着胳膊,面上有些嫌弃,“你们说我那王府里头,什么样的好东西没有,还要他巴巴的送过来?那些东西也就只有他稀罕,我今儿出门之前还在跟王妃说,下回定要让人带话给他,让他不要再送了。”

“唉……也不知这孩子到底会不会听?这太孝顺,有时候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儿,你们说是不是?”

“……”没有一个人回话。

众人都凉飕飕地看着晋王。

可是晋王却丝毫不觉得尴尬,还在那儿有说有笑,自娱自乐。他今儿过来主要就是说他女婿的,至于别人怎么想,愿不愿意听,那跟他有什么关系?他只要说的尽兴就好了。

只是可怜了城阳伯他们,本来他们就出来的时候不是高高兴兴的,来到这里玩的也算痛快,可是一转眼,晋王便来了。来就来了,还叫他们一个个不痛快起来。有女婿了不起啊,女婿立功了又怎么样?城阳伯真想喊一句,他不稀罕了!可是这话到嘴边了,都没有喊出来。

稀不稀罕,只有他自己知道。且他也明白,这话若是说出来了之后,面前的这个指不定说得更起劲儿了。

晋王今儿足足在他们面前说了一上午。等他自己说的口干舌燥,喝茶也没用的时候,他才终于意识到自己出来已经多时了。没有理会众人脸上那股不耐烦的劲儿,晋王又高高兴兴的跟他们告了辞,揣着手悠哉悠哉地回去了。

留在城阳伯他们对他这番做派嗤之以鼻。

“也不知道从前对汝阳侯处处看不上的人是谁哦?”

“宝贝的跟自己亲儿子一样,也不怕自己亲儿子抱怨。”

“对了,我怎么记得以前王爷好像对你们家世子挺看重的?”

有人问像另一边的临北侯。

老侯爷哪里肯认:“我们家那小子算什么?他不过就是个世子,人家可是汝阳侯呢。比不上的,万万比不上的。再说了,王爷也不过就是见他性子合得来,所以给了个好脸,并不算什么。”

他这么一说,把关系撇的干干净净的,众人也不好揪着这点不放。

临北侯擦了擦脑门上的汗。他可真是怕了,这些人胡说八道,把他们家老大跟晋王府扯上干系。别看晋王之前确实挺看重他们家老大的,可他不过就是面上客气客气,若是那会儿他们临北侯府真透露出结亲的意思的话,估摸着按着这位王爷的性子,再客气都会立马变成嫌弃的。

幸好他们当时没有多余的心思。

晋王这回可以说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看谁都觉得阳光明媚。唐璟这个被人盛赞的,反而欢喜了一阵之后,便继续归于平静了。

他在地里蹲了一阵之后,便与佃户交代了明年地里要种些什么。

如今天儿冷,花房里头的花却还是开的正浓。唐璟种花,本来是为了婚礼,想着今年年底或许可以成婚,本来也确实如此,定的婚期便是年底,可是如今看来,年底到底是不成的。明年春上,或许可以期待一二。花还是要继续种的,好看的东西自然是越多越好,越多越气派。

母亲也说,等他老头子回来之后,婚礼便可以办了。唐璟仰望天边,幽幽地算着日子,那老头子,应该要不了三个月才能回来吧。

日子一晃,这大半年竟然也这么过去了。

又过了一天,唐璟收到了秦风两个人的消息,信上说,他们在庄子里头一切都好,他们到了那地儿之后才发现,那地方的水水土跟京城完全是天差地别。且他们还听当地人说,那地方一年到头都没有冬天的,树木常青,且瓜果也与中原很不相同。

秦风两个人合计了一下之后,便领着一众佃户开始种起了水果。

唐璟看他们信里的话都写得很是明朗,便知道他们在那边应该是住得还算不错。种果子也好,等到他和朝安成了亲之后,隔三差五的还能吃上那边送过来的果子。不易保存的自然运不过来了,可是不是还有那些能保存的比较长的吗?口福总归是有的。

因为这封信,唐璟对往后倒是更多了几分期待。至于新种子的事儿,他们俩也没有在心里头提及,唐璟自然也知道,这种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放下的,总归是要慢慢来,不能急。

秦风他们的种果子大计正在继续展开,前线镇国公他们,也终于看到了回京的希望了。

第180章 逼近宫门

两国开战,自然不是把仗打赢了,事情就没了。若是只打赢就没了的话,那他们也不会忙活到如今了,早就可以整顿三军,启程归京了。可事儿,总归没有那么简单的。

他们一路往西,直接破了几座城池之后,安南的所谓百万雄师其实已经不剩多少了。他们本来就又累又饿,其还连着受冻的好几日,压根就没有什么战斗力。

那李元培倒是有几份心计,也可算是一个枭雄。若是两边旗鼓相当的话,最后还不知道谁说谁赢呢。只可惜他时运不济,碰到了唐璟的油桶子,注定只能被打得节节败退了。哪怕李元培再不甘心,可是遇上这个不知道打哪儿来的东西,又没有什么好法子能化解,他们为了不被烧死,只好一退再退,毫无底线地往后退。但凡他们敢迎战,大燕那边势必又会亮出投石机。

这里可不是战场,这是他们安南的辖地,若是真打起来的话,又不知该怎么生灵涂炭了。不光如此,在大燕西进的途中,曾经碰到一个极为重要的关口。李元培为了守住这关口,最后带着人拼死守住城门,以身殉城了。

若是能选择的话,他当然不愿意去死。可是如今早已经没了后路给他。即便是退回都城,他主子也不会留着他这么一条命的。毕竟他这一输,可是把整个安南都输了,回去的话,哪儿能落到什么好呢?还不如一死了之,反而死得体面,死得其所。

李元培身亡之后,大燕这边也没有把他怎么样,吴元帅钦佩他的勇猛智谋,反叫人在附近厚葬了他。

这李元培,若是生在他们大燕的话,未尝不是一位大能臣,大功臣,可惜他生错了地方,跟错了主子,落得如今的下场,可惜归可惜,但大燕这边却不会同情。毕竟,这李元培手上的血也不少,多少将士都在他手里断送了性命。

没了李元培这个主帅,安南军越发没有了抵抗之力,便是还击也都是东一榔头西一榔头,不成什么气候。还有些人看到大燕待他们主帅的尸首尚且不错,想着自己前途渺茫,不若直接投降的好。

身亡的身亡,投降的投降。这百万雄师,不过十几天的功夫,便已经折腾得差不多干净了。

安南举国之力才凑了这么多的精兵强将出来。如今这些人都已经败了,剩下的哪儿还有什么抵抗之力呢?大燕军马,顺顺利利地一路高歌猛进,直至安南府城。

镇国公等人早已经就收到了圣上的消息,这新帝是肯定不能在位子上继续待下去的。不仅不能继续待下去,连命都不能留,这么个祸害东西,留着必定对他们大燕不利。

大燕军师挥兵至都城外的时候,都未曾遇到什么阻隔。这外头御敌的那些人,大多都是没见过血的,本来听说大燕的人过来便整日的惶恐不安,如今再被大燕将士一震,更加丢了士气,只差没有缴械投降了。

顺顺利利的进了城之后,连郑尚书他们都觉得这一切来得太过于简单了。谁又能想得到呢,半个多月之前,他们还在边境那边苦苦挣扎,每日连睡都睡不好啊,生怕安南那边夜袭。可也不过只半个月的功夫,原来威风凛凛的安南,便如此不成气候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