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名路[科举](47)

作者:沈桑榆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不过沈陵心里也清楚,童生试在科考里是最简单的,就像在小学里大家的差距不会太大,但越往上差距会越来越清楚,就好比小学只差几分的朋友,都是尖子生,初中上了差一个等级的中学,高中可能会差两个等级,等上大学的时候,就发现犹如天堑。

汤鸣则官家出身,爷爷和父亲都是读书人,比他有天然的资源优势,童生试他能压他一头那是因为童生试简单加上他超常发挥,到院试这儿,就不是他简单的努力就可以了。

沈陵更坚定了要去府学求学的心,如果他还想再上一层,还是得找好老师指点。

闻喜宴上,沈陵才见到学政大人,学政大人四十上下,模样周正。闻喜宴并非按着名次排,但天然的,案首肯定是坐学政下首的,前三也会离学政近一些,后边的就没那么讲究了,大家都想离学政大人近一些。

沈陵还年幼,也不愿喝太多酒,索性不和他们争,和严清辉坐在靠后的位置。

学政大人身边的位置是空着的,大家可以轮流上去敬酒说话,沈陵喝的是茶水,没好意思,他看了看身边的严清辉,这家伙真是专注,专注于吃……

沈陵吃了口菜,嗯,真的不错,这酒楼是免费赞助的,东家肯定是拿出了最拿手的菜。

其他人虽四处攀谈,可这眼睛都盯着上边的,这一个人下来了,立马就有人补上了。

就沈陵这边两个人,丝毫没有这种想法,该吃吃该喝喝,都有点让人嫉妒,旁人心想果然还是小孩子,什么都不懂。

“建业县沈陵何在?”学政大人身边的侍人下来喊道。

沈陵嘴里一口盐水鸭赶紧咽下去,擦了擦嘴角,确定没有什么不得体的,站起来道:“学生在!”

那侍人笑着说道:“沈秀才,大人有请。”

一时间周围人都艳羡地看着他,沈陵心里头也打起了锣鼓,不停地想见到大人该怎么行礼,该说什么。

他跟着过去,还离几尺远他就要行礼,学政大人竟然笑了,只听闻雄厚的声音:“不必多礼,过来坐。”

沈陵小心翼翼地坐在他身边。

“我说怎么还没轮到你,原来坐这般后面。”

沈陵心里一喜,学政大人居然记着他,道:“学生不会喝酒,不好意思敬大人。”

陈维庸看这孩子模样俊秀,岁数同他孩子一般大,也是心生惜才之情,道:“你年幼,喝茶水就行。”

侍者也非常有眼色,递上一杯茶水。

沈陵就以茶代水,敬了一杯,陈维庸问了他几个问题,问他年幼怎么能了解这么多。

沈陵说着说着也就放松了许多,答道:“学生的干亲是行商的,四处行走,见多识广,学生经常会同他聊一聊,能够增长见闻。学生认为,这时政好不好,百姓说了算,百姓的要求很简单,国泰民安日子好,他们便心满意足。圣上体念边境百姓,又博爱异族民众,万民归服民心所向……”

陈维庸听闻他干亲是商人时稍蹙眉,后又舒展,笑着点头。

沈陵在上面待得时间甚久,好一会儿沈陵见陈维庸没什么想问的了,便主动求退,他才下来,就有人补了上去。

沈陵下来,就被人拉住了,一看,是汤鸣则,这家伙喝得脸颊通红,眼睛亮晶晶地朝他举着酒杯,道:“沈弟,咱们也算是同乡加同年,来,我敬你一杯。”

看着他,沈陵只能想到一句话得意忘形,他这是在向他炫耀自己夺回案首呢,沈陵无语,就着刚才从上面带下来的茶杯,敷衍道:“我干了,你随意。“

那家伙一股气就干了,丝毫没有发现他喝得是茶。

汤鸣则嘿嘿一笑,凑近问道:“你上不上府学?”

沈陵被他身上的酒气给熏到了,忙闪开,道:“我是廪生,有府学名额为何不上。”

汤鸣则满意地点点头。

沈陵无语地走了。

闻喜宴过后,和其他建业县的秀才交换了住址,以后可以互通。

严清辉因为年轻,学政大人当真是惜才,给了他个增生的名额,年后也可以一道去府学。

第38章

两个人从府城回建业县, 拜见了一下县太爷,县太爷奖赏了他们,鼓励他们积极进取。

沈陵回到家,家里就张罗起了宴席, 远亲都来了, 乡里也请了大半,从院子里一直摆到雨外头,镇上的乡绅、城里的富户都送上了贺礼,以表结识之意。

齐老爷好不得意, 他下手早,早早结了干亲, 如今城里不少人家都找他来打听。陵哥儿岁数小,一看就是前途无量,别说外人了,齐家的亲戚都找他打听, 来个亲上加亲。

齐夫人都心动了, 齐老爷虽也很想, 但他门儿清:“你就别打这个心思了,我瞧着全弟不会这么早给陵哥儿定下。”

齐夫人悻悻,她本想说给自己娘家的侄女, 道:“怎么说?”

“陵哥儿还这么年轻, 难保能再上一层, 你说你儿子是秀才说的亲事好还是举人?”齐老爷反问道。

齐夫人想想也是, 隧作罢, 这些事情她还是听当家的好了,这么些年下来,齐夫人对丈夫的眼光可算是服气了,尤其是这两年,丈夫说的可灵验了。

沈家着实热闹了一番,不光是亲戚上门,求亲的人家都快踏破门槛,沈全都以孩子小为由给推掉了。

沈陵暗暗松了口气。

他这中了秀才,三妞的亲事也上了个台阶,原本看的只是城里做小生意的人家,现在沈全便有些瞧不上了,想找个更好一些,最好也是读书人之类的。

就有那些童生或者秀才的儿子,沈全心中一个秀才的儿子,觉得和自家旗鼓相当。

沈陵可不把自己的秀才功名太当回事,都说穷秀才穷秀才,秀才还算不上科举的第一步,在读书人眼里,公认地举人才是科举的起步,中了举若有钱财或者门路,可以补官。而秀才,没什么实质性的保障。

若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多穷酸秀才,但在沈全他们眼里,有功名就是不一样。

沈陵不太希望三妞嫁个只会读书人的,嫁给读书人没问题,但家底一定要殷实,毕竟不是所有读书人都能走科举的,如果善于经营倒也罢了,不善经营最后苦的还是三妞。

女人幸福与否,并不是男人的功名成就决定的,有很多因素,财富、感情、家庭关系等等,财富可能是基础,贫贱夫妻百事哀,有了财富的基础,才能去追求别的东西。

负心多是读书人,一个女人耗费大好青春陪丈夫过苦日子,丈夫功成名就却想要美妾,还幸福吗。沈陵不愿三妞过苦日子,更不愿她最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别人,所以最好就是家境殷实,读不读书无所谓。

他规劝道:“中秀才代表不了什么,也有中了秀才可日子过的一点也不好的,若像夫子这样善经营的人家便也罢了,就怕坐吃山空,还得女人撑家业的人家,爹娘好好打听打听。”

他的话语权也高了很多,方氏真去打听了,那秀才的儿子十八岁了还没中童生,读书不用功不说,还爱玩乐,那户人家也是表面光鲜,老子一天到晚不侍生产,就秀才娘子做点活和一点家业。

方氏也是女人,一阵后怕,若是嫁进这样的人家还有什么活路,这辈子就折进去,还得了个这样的亲家,还不得拖后腿。

倒是齐夫人,给方氏推荐了几门不错的婚事,有齐家的旁亲,也有她娘家那边的亲戚,虽说都是亲友,但家世、人都是不错,方氏还真心中的。

家里好生热闹了一会儿,沈家的生意都放缓了一些,喜归喜,烦也是有的,沈陵名下就能有五十亩的免税田,这免税田就成了大家争抢的对象,沈老头原本是想分给大侄子的,谁知沈小爷爷也找上门,还有其他的亲戚。

沈老头可不烦嘛,说实话这亲戚里头,他家如今是过得最好的,现在孙儿又中了秀才,沈老头自觉有领头的责任,不好不管这些亲戚。

家里商量这五十亩的免税田该怎么办。

沈陵不建议分给旁人:“爷爷,您说分给了这个,那个又不满意,谁都不能如愿,倒不如咱们这谁都不分。这五十亩咱们自家都不够,以后肯定更不够,升米恩斗米仇,倒不如都不答应。”

沈老头想一想也是,他可不能给后辈添麻烦。

这两年开始,沈老头管得事儿少了,尤其大郎的孩子出生后,事情都交给三个儿子做了,沈大主要管地,沈二管木工,沈三管外头出货、交货、算账。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