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邋里邋遢的人竟有个听着还挺干净的名字,严清辉。因他的臭脚丫子,在场的所有人几乎都认识他,沈陵看到不少人知道他是严清辉后露出的那个表情,当真是和他一模一样。
这家伙倒也知道自己先前犯了众怒,愧疚道:“我先前也是不知,平日里未有注意过这些,上回多有得罪各位兄台了。”
他旁边的友人也替他说道:“清辉就是这样的人,经常读书读到什么事儿都忘记,有时候都不记得自己有没有吃过,更别说洗漱了。”
严清辉露出不好意思的笑容。
齐子俊闻言嘀咕道:“还有人连吃饭都能忘记。”
齐老爷眼热地看着严清辉,闻言道:“你这样的自然是忘不得的。”
沈陵低头喝茶掩饰笑容,不过严清辉这样的人,也有点让人羡慕,有多少人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进读书,也难怪他能一直名列前茅了,第一试是第一,第二试是第三。
“……你们猜案首会是谁?汤鸣则还是严清辉,还是沈陵?”
沈陵忽然听到了自己的名字。
吴端低声道:“阿陵,他们提到你了。”
沈全侧耳倾听。
“沈陵据说才十一岁,太小了吧,我觉得汤鸣则吧,汤家人。”
沈全心道,他儿子小怎么了,可读书厉害呀。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这一个比一个年纪轻,咱们这一榜,好多都是十几来岁的,还有个十岁的。”
“出榜了!县衙的门开了。”
大家都纷纷跑了出去,或到窗边上,茶楼里瞬间空了不少,沈陵他们还坐在角落里,齐府和吴府的小厮早就在前面蹲守了,就等出榜。
沈陵也观察那严清辉,他也没去,和友人一起淡定自若地坐在大堂,旁人问他为何不去看。
严清辉道:“自有人会来告诉我。”
他若考了前三,自是会有人来告诉他。这份自信,可真是少有。沈陵此时又觉得他有意思极了。
不少人看了榜的人回来了,有些人中了欢天喜地,没有中的人强颜欢笑。
齐老爷看报信的人还未归,心里一沉,看了一眼齐子俊,知道这一回怕是无望了,若俊哥儿能中,应是吊车尾的,不可能在前头的。
齐子俊也有预感,若不可惜是假的,可也有他自己的原因,学的不扎实,怪不了谁。
吴府的下人跑回来了,欢喜道:“少爷中了,第五十名!”
吴家父子俩欢喜之余又是一阵惊吓,这可真是危险,差一点就掉出去了。
齐老爷率先恭贺道:“恭喜吴兄了。”
“恭喜恭喜,端哥儿以后就是童生了。”沈全笑着说道,他也没有第一回 放榜那么紧张了,尤其儿子考了两回前三,怎么着也是排前头的。
吴老爷笑着回道:“我们家这个真是吊着尾巴的,你们的估计还在前面呢!”
齐老爷豁达道:“俊哥儿怕是不成了,这后头没有,就不用想着前头了。他也还小,如今见识了一回,回去也该知道努力了。”
齐子俊听闻父亲这般说,反而更愧疚起来。
“第一名竟然是沈陵!严清辉第二!”外头嚷嚷了进来,一传十十传百,也就这么传了进来。
沈全兴奋地蹿了起来:“儿子,儿子,你得了案首!”
这下子一整个茶楼都看了过来,看看传说中的沈陵长何等模样。
沈陵这心里头放起了烟花,案首!他竟然得了案首!不自觉地傻笑了起来,他得了案首!
第031章
沈陵头一回被这么多人围着恭贺,笑容都有些僵硬了, 但内心的激动仍是不减, 指不定这就是他人生中最光辉的时刻呢。
想到这儿, 内心呸了几下, 他希望自己还是能往上走的。不过以后的院试什么的,恐怕是没有这样的好名次了。
他余光瞥见严清辉的周围也都是人, 那厮淡定如僧,倒是他的友人替他社交。
严清辉直勾勾地朝他看过来, 沈陵忙收回视线。
齐老爷说道:“你们赶紧回去准备准备,一会儿肯定会有人来报喜。”
“对对对, 得先回去准备准备。”沈全欢喜地不知该做什么,齐老爷这话算是点题了他。
沈陵同他们道个别, 大家也想起了这回事, 纷纷要走了。
齐老爷看着沈家父子离去, 看了看身旁的儿子,拍了拍他肩膀:“以后还有的是机会。”
齐子俊深吸一口气, 朝齐老爷洒脱地笑笑:“爹,我不中是理所应当的。原来这科举当真糊弄不得,我半吊子水, 还差些火候。下一次,下一次我一定中。”
齐子俊遗传了齐老爷的豁达, 想想读书这些年,岁考都是靠着陵哥儿的笔记,童生试过了两场便觉得意, 虽是挂车尾但总觉自己运气好,可运势是虚的,归根结底还是自己实力不够。陵哥儿能得案首,那是他这么多年如一日地努力。
“好!有志气。”齐老爷笑着说道,年轻时受点挫折也是应当的,俊哥儿心性不定,多磨练磨练对他大有好处。
三妞和方氏等得焦心,这菩萨也不知拜了多少回。听见三郎跑进来,喊着:“三叔回来了,铁娃中了中了!”
三郎读了三年书,便不读了,如今跟着沈全看顾家里的生意,他嘴皮子也能说,沈全看他是个做生意的料子。
大伯母看着摸着胸口念着菩萨的方氏,笑着说:“我就说吧,咱铁娃一直是排在前头的,怎么会不中呢。”
大郎媳妇挺着大肚子恭贺道:“恭喜婶婶了,四弟以后可就是童生了。”
沈全和沈陵也进来了,沈全高声道:“快准备准备,一会儿有差人来报喜。咱铁娃中了案首!”
方氏喜不胜收:“老天爷保佑,案首?咱们家出了个案首!”
方氏不懂科举,全是听沈全给她解释的,她知道案首就是第一名。
大郎媳妇给婆母解释:“案首就是第一名。”
二妞三妞爷恍然大悟,崇拜地看着沈陵。
他是案首,报喜的人第一站,沈全给了个红封,官差捏了捏,喜笑颜开,恭贺之词随口就来,看来没少做这个活。
童生是有文书的,这个文书就是日后考秀才时的证明,考秀才需要童生的文书和一个秀才的举荐。
沈全拿着那文书怎么看都不够,方氏眼热:“当家的,给我也摸一摸。”
大郎媳妇不好意思开口,她怀着肚子,若是个男儿就希望日后能同四弟这般。
大伯母也想到了这茬,笑着说:“三弟,给大郎媳妇也摸一摸,蹭蹭喜气。”
大郎媳妇脸上飞上了红霞。
沈陵就瞧见他们对着那童生的文书如痴如醉,提醒道:“爹,咱们得给家里头报个信。”
几个人像是如梦初醒,沈全道:“对对对,得赶紧向家里报个信,不对,咱回去一趟,这文书得给列祖列宗看一看。”
沈老头知道他考了案首,当场就落泪了,可把大家吓了一跳。
沈陵还没摸过这份文书呢,就被沈老头夺了过去,要收着,沈全也不好同他爹抢,郁闷地看着他爹把文书给收进匣子里。
村里头也是多少年没出过读书人,这还是十一岁的小童生,可不前途无量。原本对沈家发家瞒着村里不满的人家,也不敢说什么,这十一岁的童生,指不定以后就成了秀才。
村里人热络地过来询问要不要帮忙摆酒,沈家人虽欢喜,但也还没冲昏头脑,沈老头说:“还只是个童生,当不得当不得,费不着劳累大家,这若是中了秀才,摆个酒席热闹热闹,这不过是个童生,说出去惹人笑话。”
竟是还有人家想给沈陵做媒,谁家的侄女,哪家的闺女,沈家又不傻,先不说沈陵才多大,就算到了年纪,也定是不会找他们介绍的人家。
沈陵在乡下祭个祖,耽搁了两日,回城后就听说哪个童生被哪家挑中做女婿了。
幸亏沈陵还年幼,不少童生被大户人家“请”去喝酒了,若不是知道他家有点家底又靠着齐老爷,不然也得被请。仍是不少人家向方氏示好,还有通过齐老爷想和沈家定个亲事的。
沈陵有些被吓到了,还好沈全和方氏还有理智,都是回绝了,说不宜这么早定下亲事。
沈全和方氏也有他们的打算,这奇货可居,婚事嫁娶也是如此,谁不想娶个好媳妇,如今儿子才是童生,结亲的也多是商贾乡绅,等中了秀才便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