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名路[科举](132)

作者:沈桑榆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在地方给他送年礼的更多了,他平日里不怎么收礼,也不爱办宴会,过年大家就有正当的理由给他送礼了。

想做一个清廉的官还是很难的,你不收吧,他们以为你对他们有意见,或是想要和他们作对。古往今来风气就是如此,水至清则无鱼。其实收礼不收礼是无所谓的,只要上面不想搞你,你就相安无事。若上面看你不爽,怎么都能给你找出个罪名来。

过了年初,沈陵就开始进入工作状态了,他给自己列了一个工作计划,古人对地方治理大都觉得有事情再治理,除了危机性命以及国家秩序的事情。

他不能触及别人的利益,能做的事情不多,但沈陵还是希望尽可能有所作为。

他列了一个规划,从水利、农业、经济考虑一下今年可以做些什么,水利方面,淮河每年都需要加固,一个不留心很可能会决堤,一旦淮河决堤,别说官途,人生也就到这儿了。历史上淮河决堤的次数不少,尤其是雨季。

所以沈陵把它放在首位,除了加固,最好就是疏通,现在下水挖淤泥肯定没有这个条件,淮河也有几条支流,引流是目前最好的方法。马上春汛就要来了,虽然这几年淮河还算挺乖的,但谁知道今年上游是个什么情况。

也还好如今的淮河还有入海口,后世的淮河入海口逐渐淤积了,没有了入海口,洪灾可能更严重。但如今淮河中下游地区,还是洪灾重点区域。

淮南这个地方和建康府一样,城市排水不畅,雨季很容易被淹。

沈陵把水利工程放在首位,其次再是农业、经济,淮南这边农业发达,水稻小麦都能种,沈陵也很想搞一年三熟的杂交水稻,奈何他不是学农业的,只知道那叫杂交水稻,什么和什么杂交,他也不得而知,也就盼着他有生之年能够研究得出。

要想富,还是先修路,淮南府和各个县的路他都觉得不是很畅通,也亏得有条河。若是进出都是山路十八弯的地方,注定是会穷的,平原地区永远是比山区富饶的。

他只列了几条,一年能把自己想的做到三条已经很不错了,但如果上面不审批的情况下,大部分都实现不了。每年的赋税地方只留一部分,大部分都是上缴国库的。要做什么,都必须向朝廷申请。

想想沈陵也不禁苦笑,连做点事实,也是四处受限制,许多时候也真不是有些官员不想做,而是根本做不成。

年底他收到严清辉的信,他那边的当地官绅、世家、商人相互勾结,他向知府撤换官员,知府根本不管,完全是逼他和他们同谋,如今也不知道他那边怎么样了。

元宵前,金大人也回来了。

*

“大人,怎么今日找下官?”王缯朝宋奇行礼。

宋奇笑着指了指对面的位置,道:“不必多礼,请你喝杯茶。”

王缯端起茶,抿了口茶,道:“好茶。”

王缯心里头敞亮,宋奇肯定是有事情找他,心里头也在猜测究竟是何事。

两个人就着茶聊了一会儿。

宋奇才道:“你可认识淮南府通判沈孝原?”

阿陵?宋奇怎么会突然问起阿陵,王缯不知他想问什么,谨慎道:“他同我那侄女婿是好友,大人怎么突然问起他?”

宋奇笑了笑:“于他来说,是好事。你看看这几份公文。”

下人从旁边递上来,王缯好奇不已,宋奇都说是好事了,难不成阿陵做了什么让宋奇对他另眼相看,王缯看了那几份公文,样式统一,有表格的表格规制统一,王缯一眼就明白了,这肯定是沈陵做的。

宋奇说道:“这是淮南府递上来的,圣上很满意,不说圣上,我瞧着也很舒坦,一目了然。淮南府都是统一这样的规制,是沈孝原想出来的。”

王缯心中也为阿陵高兴,他就知道,心中纠结了一下,道:“实不相瞒,当初下官献上来的表格,也是他想出来的。下官和他的渊源还颇有一些……”

王缯和他说起了那一段苏州府的缘分,想想当初为了得到他指点不得不耍些小心机的少年,果然是金子都会发光的。

宋奇惊叹道:“这么说来,他少年时就有这般奇思,那也不足为奇了。”

不过宋奇也纳闷,他在中枢院的时候名不见经传,宋奇还是在下人的提点下才想起有这么一号人物,好似绘表的确不错。

王缯感慨道:“阿陵委实难得,不似一般农家子,下官当初也是生了惜才之心,本想结两姓之好,奈何被文家抢占了先机。”

如今想想,也是懊悔。

宋奇问道:“我怎么记得,令爱嫁得是兵部侍郎之孙?”

“下官还有一幼女,养于夫人膝下。”王缯微讪。

宋奇笑了笑,人之常情,谁不想女婿个个是助力。

王缯道:“大人可是想拉拢……”

宋奇摇了摇头:“这个关口,不要轻举妄动,他是个好苗子,本官记住了。”

王缯想了想沈陵的性子,也作罢,阿陵到底还不够圆滑。

宋奇看着那几份文书,道:“淮南府这一套,本官想搬至京城,而后推向各地。”

第109章

元宵节,整个府城都张灯结彩, 大家还没从新年的喜悦里出来, 又迎来了元宵。

这种时候一般府城都会人满为患,沈陵让巡逻队加强治安管理, 根据经验, 有这种大型的聚集性节日很容易会有混乱,古代的街道特别狭窄,宽一点的勉强两辆马车,一旦混乱, 很容易有踩踏。

另外这样的日子,也是拐子最喜欢的。沈陵也是做父亲的, 如何舍得,每年官府都会收到孩子被拐的报案, 但能被抓到的寥寥无几。

沈陵增派了护卫队, 当日进出城都必须好好检查,主要的街道口派人值守, 控制好人流量,人流多的时候, 不让进只让出, 设定好街道的进出顺序,从一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这样更有秩序。

这样虽然麻烦了一点, 但保证大家的安全。

元宵节当天, 沈陵和文以苓也带年年去看灯会了, 视察下面的工作,丫鬟小厮都带足了,丫鬟小厮们都是接受过训练的,带了这么多人还被拐走的事情到底还是少见的,更多的是和家里人走散了,被拐子一骗就被拐走了。

年年头一回看到这么热闹的场景,目不转睛,文以苓看得好笑,刮了刮他的小鼻子。

沈陵抱着他,他小嘴儿张着,满眼都是新奇,看着别的小朋友拿着灯笼,他也眼馋了:“爹,爹!年年要。”

沈陵摸了摸他的头,道:“只能选一个,你自己看好要哪个?”

年年现在大概都是听得懂的,熠熠生辉的眼睛望着街道两旁的灯和来来往往行人手里的,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但他知道爹说一个,就只能一个。

如果沈全和方氏在,年年肯定就要耍赖,但在沈陵面前,他就会遵守规矩。小孩子也是会看人下菜碟的,沈陵从来不会理会他的哭闹,久而久之,他也就知道这一招对沈陵没用。

年年看到一个和他差不多大的孩子手里拿着兔子灯笼,他指着那个灯笼激动得不行。

沈陵看了看摊位,找到了一样的灯笼,直接买了下来。

那小摊贩笑着问道:“老爷怎么不猜个灯谜?”

沈陵笑着摇摇头,他们这都是小本生意,要是他这一猜还得了,买下来之后让下人抱着年年玩,他问道:“你们摆摊子都摆到几时?”

小摊贩两首交叉插袖子里,有些惊奇这瞧着就贵气的老爷竟这么接地气,赶忙回道:“什么时候没人了就走了,今年官府管的严,街上没以前那么挤了,估计今天能早一点。”

“生意没影响吧?”

小摊贩受宠若惊:“没,人照样多,官府这样管一下,能过来的人更多了。”

沈陵笑着点点头,带着文以苓和孩子走了,徒留那小摊贩还有些回不过神来。

隔壁摊子的人一边吆喝着,抽个空问道:“刚才那大老爷怎么和你说了这么久?都说了什么啊?”

小摊贩挠了挠头,他也不晓得都说了些啥,很快有了新的客人,小摊贩立即抛之脑后。

今年元宵节得益于良好的管理,没有发生大的意外,有一对拐子也被抓住了,当街被大众打得头破血流,在淮南府算得上一件大事,拐子可是被人深恶痛绝的,官府把人抓了起来,审问看看以前是不是还拐过别的孩子。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