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番外(26)

卫舟.....卫舟也只好在心中为郑莯默哀两秒,而后愉快的放开此事,另道:“那上次我和你说的造纸,能不能也像肥皂一样,交给旁人呢!”

迎着郑蕴些许诧异的目光,卫舟解释道:“之前你说的是咱们不能卖宣纸,怕保不住,但是如果我们只是自用,不也可以么。”

“你看,咱们万家村的小孩大部分都会去念书,虽然只有极少数会去县学,大部分只是跟着请来的先生学个一年半载,但是大家还是一样的要用纸啊!”

“如果我们只是开个万家村的内部店,咱们自己生产,自己用。”卫舟小心的看向郑蕴:“这样应该...也许不会出什么事吧!”

郑蕴定定的看着卫舟似乎在思索什么,过了片刻方道:“嗯,过两日我去同族老商议一下。”这却是郑蕴没想到的,或者说他没想到卫舟竟肯将造纸的方子交给村里。

有了郑蕴这话,卫舟为家中不断减少的纸张储备放下心来,平日里自己晒纸也不那么急躁了,权当手工艺术品来做,还很有兴致的往里边添加些花瓣什么的。

没成想郑莯却不是个甘于回到学生生涯的,也不知他怎么的却和村里做豆腐的人家说了鱼头豆腐汤的事,只是人家却不肯去对河做生意呢。

卫舟在一旁听了他碎碎叨叨的吐槽,便说了句:“那你就把鱼豆腐的方子告诉卖豆腐的,然后让他们答应做出来的鱼豆腐优先卖你,且要求分量。然后再把做鱼豆腐的法子告诉河对面的酒楼,然后再让他们从你这里买鱼豆腐,这样不就好了。”

郑莯听了果然眼睛一亮,而后别别扭扭的道:“我看中的可不是这中间的利益,我只是觉着这样他们两方都好。”

卫舟很懂事的点头附和,心里想着这小子既不肯脚踏实地做实业,又没有本钱,还眼高手低,那不妨做个经销商吧。

不过因为自己多嘴,卫舟少不得又去同郑蕴解释:“其实这样也挺好,三郎既找着事了,不用整天的琢磨出远门行商,且他这么一来一回也能学着些东西,不那么手高眼低了。”

郑蕴笑了笑,微微颔首:“既如此,他每日习字的时间便挪到傍晚吧,也不是什么大事!”

卫舟:“.......”卫舟可以负责任的说,他真的尽力了。

郑莯的学业和事业卫舟一时半会是管不了了,他现在正决定着要做一件大事。

在穿越将近半年后,卫舟总算知道了自己在何朝何代,在历史的哪个的缩影哪条分支里。

现在的大周,竟然是隋朝之后的朝代!据闻,当年隋炀帝征战高句丽,在第三次时莫名其妙的赢了。

有传闻说是有神仙相助,炀帝求上苍惩罚高丽,立刻便有一声巨响将战场的高丽将士活埋了。

□□吧这是,明显开了挂啊!

虽然这一次征战赢了,压下了那些世家贵族的反叛之心,却没让炀帝的名声有所好转,在文人和天下人眼里,隋炀帝仍然是个穷兵黩武的、残 暴不仁的皇帝。

之后炀帝也出了一系列养民的政策,勉力支撑,在还没恢复生机之际,竟然就带兵直取突厥,最令人惊讶的是,那一场不被世人看好的、兵力悬殊的战争,炀帝仍是赢了。

等突厥成为隋朝领地,炀帝才是真正的一呼百应,手掌大权!此后他又突发奇想的命人造船,想远度东洋,征战日本。

虽然因为航海技术的原因没能成,不过东洋人也很懂味,怕自己步入高丽后尘,主动派人来称臣纳贡。

这么一来隋炀帝也不是卫舟所知道的纯粹的残暴皇帝了,而是成了有功有过、毁誉参半的皇帝,并且有了小众的粉丝群体。

此后隋朝又经历两代帝皇的修生养息,国家渐渐平稳,却又有两位荒唐帝王出现,隋朝到底只坚持了百来年便覆灭了,现在是大周,皇帝姓封。

为什么穿越了这些时日,卫舟才来郑蕴问历史背景。

事情起源于某天晚上,卫舟的手机竟然主动震动了,并且唯一还能看的绿图标上显示一个鲜红的1字,那是未读消息。

卫舟新奇的点进去,预备查看那一条未读,看到的却是自己后台又更新了一条新文章。

打开头写着:京城,前朝遗族杨氏四房承嗣嫡出长子杨文昉因家中男妻刘巍来自继母刘氏娘家,夫妻不很和睦。

卫舟仔细去看,这文仍然是倒叙的手法,先说了现状再来叙述杨文昉的过往。

这杨文昉的母亲是乃父原配,只杨父仿佛有些克妻,每一位妻子都刚好生第二胎的时候难产而去,他现在的妻子刘氏是他第四任了,是唯一一个坚持生了第三胎还没事。

不计算庶出子,只嫡出的弟妹,杨文昉便有□□个,可想而知他的生活有多么的丰富多彩。

而后又着重写了杨文昉到娶妻的年纪时,刘氏刚好有孕,且恰巧做了某个梦,然后杨家发生了些许怪事,杨文昉便因为杨父接受了某道士指点,取了男妻。

此后又写了杨文昉夫妻多么的不和睦,多么的互相看不上,直到有天刘巍主动为杨文昉挡了一劫,从此卧病在床,两人关系才....也只是有所缓和,并没到倾心的地步。

其中种种赘述卫舟简略扫过,只看到末尾处写着,杨文昉怕自己一母同胞的幼弟杨文晏步自己后尘,找借口送他去了江南彭蠡的外家。

只杨文晏虽文才浅薄、武艺稀疏,却很会钻营,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一只晶莹剔透的世间难寻的琉璃器皿讨好了杨氏长房魏国公府的老太君,不仅提前回了京城得了杨氏长房的一份照料,还因为魏国公府府中二房无嗣被过继进去。

且杨文晏可能真有一份运道,几十年后,魏国公府长房、三方俱都断了嗣,杨文晏临老临老竟然当上了国公。

文章末尾写着:到此时,杨文晏终于敢将三十二年前兄长夫妻身亡乃是因家宅不宁被害一事掀开,将继母及其子绳之以法,为故去的兄长报了仇。

卫舟没来得及感慨这位杨文昉同志命途命运有多么多舛,便被那‘晶莹剔透的世间难寻的琉璃器皿’吸引了视线。

江南....卫舟暗自思索,该不会是他卖出去的那个吧!

☆、25

卫舟拿着手机,对着里边唯一可用的却不是自己下载的软件,欣慰道:“总算发现你的一点作用了。”不然一个没有流量,打不了游戏的手机拿来干嘛,当手电?!

第一篇文章写的是卫六,但文章出现的时间不是卫六死亡的时间,而是卫舟彻底代替卫六的时间。

此刻卫舟看着这篇新出现的文章,思绪万分,他内心里有个隐约的念头。

但是,且先不必管它是按照什么标准、什么规律来发布这些信息,卫舟首先想的是这个消息,这篇文章上的内容能对自己有什么作用。

卫舟仔细查看了这个小故事的时间节点,这故事时间不很明确,只写着杨文晏当上国公已经是五十有四,膝下子孙满堂,四世同堂了都。

杨文昉在三十二年前病故,且病故前三年,也是因为有他的多方调和、打探,杨文晏才压倒杨家各房以弱冠的高龄顺利被国公府过继。

而杨文晏过继时刚好是回京的第二年,卫舟粗略掐算一下,大概是杨文晏十七、八的样子,他又想起那位买了玻璃碗的少年,从面上看差不多啊。

因着这个,卫舟才特特去找了郑蕴打探此时的背景,顺便对应一下朝 代,确认无误是大周朝,他便琢磨着再上街的事了。

上街赶早,得在那位杨家少爷回京前再来一次不期然的偶遇才好。

如果真就是那位小少爷,至少是算打过交道了,留个善缘,日后真有什么也是一个门路,如果不是他....那就顺便问问他是不是把玻璃碗卖给别人了。

卫舟也没想从中获利多少,只是觉得难得有这么一个机遇,指不定日后是一条支线啊。

于是卫舟翻了翻自己带来的越来越少的行礼,将其中一样东西拿出来,包好,随意找了个借口便上街去了。

不是他不愿意告诉郑蕴,一来这份人情未必拉的回来,二来,他还真不知道怎么解释自己为什么要跟那富家少爷做生意。

偶遇这事纯看缘分。

只怪电视剧误人,卫舟还以为古代少爷没事喜欢,结果在街上转悠好几圈也不见那富家少爷的影子,无奈只能自己主动上门。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