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七零年代刷淘宝+番外(89)

无论到什么时候,军事力量都是国家层次的问题,这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还有国家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如今中国的国际地位并不靠前,如果能用这批设备提升军事力量,可以说是一件国之大事。

马厂长的话让高厂长的理由统统憋了回去,他想说这是林冉的技术换来的,这是宝来指明给石景钢铁厂的,他想说我们也有军事器械方面的生产。

但这些话,他一句都说不出口。设备是林冉用自己的技术换来的、宝来公司指名的又怎样?国家之下哪里来的个人所有?如果有,就不会有今天的会议,早在他昨天说明情况后就可以各回各家了。

再说石景钢铁厂的军事器械输出,跟首钢比起来,连人家的三分之一都没到,如果单纯从这方面说起,恐怕首钢拿这批设备的可能性更大。

见高厂长低头沉思不语,马厂长的嘴角轻轻翘了起来,首钢的军事器械输出,是他敢于截胡的关键所在。

“看来这次是要对不住各位了,那这批设备我就直接运回去了,反正路也近,等年底技术部门摸熟了设备,有了产量,到时候一定给你们加急运过去,”想了想,马厂长加了句,“如果能批量研发出新设备,自然是按照说好的办。”

看着其他三家厂长都沉默下来,马厂长志在必得,就差写保证书了。虽然压了别人一头,但马厂长并不愧疚,大家都是各为各厂着想,没有对错,只有结果。

给自己做了一番心理建设,马厂长正要心安理得的起身签证明,就听右手边传来一道冷冽的女声,“谁说我们同意转给首都钢厂了?”

马厂长得意的笑凝固在嘴角,其他几个以为尘埃落定的厂也都纷纷转过头来,看向说话的人。

是那个年纪轻轻一直坐在高厂长身边,一直默默无声的小姑娘,她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你什么意思?”这是马厂长自进屋一来,第一次拿看林冉,这一看,更是轻蔑,就是一个漂漂亮亮的小姑娘,估计是没什么成绩,家里托人让高厂长带出来见见世面的吧,这老高也是的,这么重要的场合,带个小天真来,还没礼貌的打断自己,她以为她是谁?

想到这里,马厂长觉得自己不能给对方留面子,于是呛声,“你们厂长都不说话了,你说不同意就不同意?”

这话引得跟着他的小文员也嗤嗤笑了两声,大家看着林冉的眼神,全都是看着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

“她说不同意,那就是不同意,”高厂长从马厂长的压制中回过神来,连忙为林冉站台。开玩笑,姑且不说设备和林冉的关系,以及他有多看重林冉。就单说林冉是他带来的职工,高厂长就觉得,自己不能让她当着自己面被人欺负了去。

高厂长这话停在马厂长的耳朵里,倒是变了味道:看来高厂长和这小姑娘的家长,关系倒是挺铁的,看在高厂长开口的份上,马厂长倒是没直接出会议室,而是问林冉,“刚刚你也听到了,我们厂确实是有资质,也出得起价,来拿这批设备,你现在提出来反对,是有什么底气跟我谈?”

虽然给了高厂长面子,但面对着一个十多岁的关系户小姑娘,马厂长说话既直白又不客气,生怕说委婉了对方听不懂。

“据我所知,首都钢厂对军事器械的输出,占总比的百分之五十,上海钢化占百分之三十,还有百分之二十是我们实景钢厂在生产。”林冉淡淡道出自己所知道的数据。

听到她说这个,马厂长自豪,“你倒是懂点东西,但你们才是百分之二十,且研发速度不如我们,等你们厂研究出来这设备的制造方案,估计国外都淘汰好几批型号了。还不如给我们厂生产和研发。”

“马厂长说的倒是有些道理,”出乎众人意料的,林冉还附和了一句,但也不过是欲抑先扬而已,“不过我们实景钢厂好歹也是占了百分之二十的,虽然产量不如首都钢厂,但在人才和技术上,至少证明大家是持平水平。”

军事器械的制造要求严苛到令人发指,凡是具备资质的,都有着过人之处,马厂长不得不承认对方说的是对的。但当他想开口继续用产量说事时,却被林冉抢先一步。

“不对,”林冉像是才想起来什么似的说道,“要说持平也不是的,毕竟我们军事输出占比只有百分之二十,也是有原因的。”

“哦?什么原因?”像高厂长刚刚被他压制一样,马厂长现在也不自觉的被林冉牵了鼻子走。

“卫星制造,”林冉淡淡说出一个词来。

第88章

“我们石景钢铁厂第六车间,自成立初期,就一直负责制作人造卫星的相关工作,”林冉语气闲适的扔下重磅炸弹。

早在她第一次从林家村进城时,就看过魏亦鸣的图纸,那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图纸——上辈子的她在研究院里,每天都和这种图纸打交道,从那时候起,她就开始怀疑魏亦鸣并不是他口中简单的临时工。

这一猜测也因为在后来出差在软卧车厢门口相遇而被证实,当时魏亦鸣是出示了工程师证件,又以助手的名义,才带她上了软卧。

如果说图纸是开端,那么魏亦鸣那些看的书籍就是辅助线索,就算是从上级借调而来的人,看的书也应该是炼钢相关,而不是物理相关。

还有六车间的经常性断档,姚师傅常常因六车间的停业而无聊辗转各车间修理,却从来没接到举报怠工或遭到谈话。

种种线索串联起来,林冉不得不做出了某种猜测,这种猜测也在刚刚和高厂长的谈话中得到证实——就是各个厂长在展现自己优渥条件,争执的面红耳赤时,林冉和高厂长游离在外交头接耳,把自己的猜测一一证实。

这也是她现在敢开口亮出底牌的原因之一。

‘人造卫星’,这个词听的马厂长一愣,脑海里立即浮现出相关的一些报道,首钢和航空研究院距离不远,很多消息也都听过一些。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制作过程相当曲折,从科学院和七机部的腥风血雨就能看出一些来,研究初期赶上动荡最严重的时候,很多科学家遭到□□,普通科技人员也不少收到冲击,研制卫星与‘革命’发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工作很难开展。

后来总理与副总理宣布组建空间技术研究院,编入军队序列,不开展‘四大’,又从许多单位抽调精兵良将,把分散在各个部门的研究力量集中起来,这才保障了科研生产的照常进行,也保证了中国第一颗卫星的如期发射。

卫星制造是研究院的项目,这是全国人民脑海里的固定意识,怎么到了林冉的口中,却成了她们石景钢铁厂也参与其中的意思?

马厂长的内心快速闪过了各种自己知道的消息,对林冉的话并不相信,“小姑娘,说大话也要有个限度,你也不看看这里是什么场合,这是你能说瞎话的地方么?”

马厂长带来的助手当然跟他一条心,接着马厂长的话尾跟着轻嗤了一声,“众所周知,造卫星是研究院的工作,这位小同志是不是被这场面吓傻了,竟然替你们厂抢研究院的活了?”

浓浓的嘲讽在会议室里蔓延开来,带着一丝尴尬的沉默,所有人面面相觑,思考两个人对话的可信度。

马厂长上任十多年,每次来开会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势,其他几家厂子早就有人想看他吃瘪的样子。然而林冉的年纪摆在这里,说出口的话更是天方夜谭。众人一时之间竟然不知道该开口偏向谁,于是沉默下来。

“我们当然不是造卫星的,我说的是从事相关工作”见对方嘲讽完,林冉才不紧不慢的解释,“比如制造配件,参与数据改造等,具体涉及机密的恕我不方便透漏。”

马厂长万万没想到,自己给了小姑娘一个‘台阶’,人家却根本不领情,还在这里满口大话的狡辩,于是有些恼怒的看向高厂长,“老高,你也是当了不少年厂长的人了,这么重要的会议你竟然带了个脑子有问题的人,你们厂什么时候参与的这项工作,我怎么没听说过?”

“这件事徐部长也是知道的,不信你可以问,”高厂长一直没打断林冉的话,也是这时候才知道她刚刚问六车间的事情,是用来干嘛的。

马厂长知道,高厂长这话是直接承认了林冉的话:石景钢铁厂真有一部分产业是作用于卫星制造的。这让他有些踌躇,人造卫星工程在那么困难的初期都挺了过来,坚持到了发射成功,不只是因为总理和副总理的作为,更因为最高级曾经关于‘搞卫星’的相关指示,‘别人有的我们也可以有’,于是继苏美的成绩之后,人造卫星项目设立了起来。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