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七零年代刷淘宝+番外(143)

从缸里舀了一瓢水出来,许世达倒进洗脸盆和牙桶里,拿着去了院子里开始洗漱。

林冉接过水瓢,先是用水把大铁锅刷了一遍,再蹲下身,开始研究该如何生火。

她也是到了厨房才发现,那些老人家早上上工之前,竟然是不吃早饭的,昨天的饭是那些人生的火,这会儿锅底已经冰凉一片。

在钢铁厂的时候,林冉也没烧过这么大的铁锅,很是费力琢磨了一会儿。

姥爷去上工了,只有姥姥在家,她和许世达的吃食自然要可着姥姥的肠胃来。

家里的三个人都是不用处理的,林冉也没做的太丰盛,直接一小碗玉米面泡了水,大铁锅里烧开两瓢水,将泡好的玉米糊倒进去。

不一会儿,一锅喷香的玉米糊糊就做好了。

许世达先来盛了饭,他是个大老爷们,姥姥如果没醒,他不适合进屋去看,只能等到林冉去喊人。

林冉进屋的时候,姥姥听到开门声,迷迷糊糊从被窝里探出头来,看到林冉,表情慈祥,“曼丽丫头,这么早起来了就?”

林冉拿着湿毛巾的手一抖,要不是姥姥还管她叫‘曼丽丫头’,她真的会以为这会儿的姥姥是头脑清醒的。

林冉试探着喊了一声‘姥姥’,见对方并不如昨晚那么抗拒,这才放下了一半心的递过手中的毛巾,“姥姥擦擦脸,起来吃早饭了。”

王连英坐在被窝里,听话的接过毛巾擦起了脸、脖子、手,这会儿她的思维还很混沌,一方面知道自己可能是林冉的长辈,另一方面又觉得眼前的是一个很熟悉的大姐姐,大姐姐说话,是要听的。

擦完脸,把毛巾放到一边,王连英开始穿衣服。

中途林冉试图搭话想问下姥姥现在的状况,都没有得到对方的答复。

——她好像又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了。

早饭的玉米糊糊吃了姥姥一嘴,林冉耐心的给她擦拭干净。

王连英乖乖的让她擦脸,等到林冉把手拿开,才跟她道谢,“谢谢曼丽姐姐。”

经过一晚上的心里调整,林冉已经能坦然接受自己现在的名字,还有姥姥时不时冒出来的各种称呼。

吃过饭,许世达去了武场长家,想让对方帮忙找人修葺下东厢房年久的屋顶,是报答冯家给的这次探望机会,也是为了给外人做做样子,做出一副他们真的是冯家人回来修房子的姿态。

这年头各家各户左邻右舍来人帮忙修房子,并不需要支付工钱,只需要供一顿饭或者两顿饭就好,具体看工程的大小和费力程度,还有需要帮忙人家的大方程度。

因为是借了冯家人的名字,两个人总不好让她们的名声不好,所以跟武场长说的供饭内容非常实惠。

因为早就计划好了这一步,所以两个人来的时候背了很多的粮食。就像农民们进城一样,如果想要留宿,是要自己背着行李和粮食的,城里有条件好的亲戚还好,如果亲戚条件不好,行李和粮食那是一顿都不能算少了的,现在家家都不富裕,如果你不背粮食去住,可能要面临忍饥挨饿的窘境。

林冉力气不如许世达,她只背了一挎包的玉米面,就已经很沉,因为事先了解过冯家的房子很大,所以许世达背的粮食多种多样,为了住的久,还尽可能的多准备了一些。

不止是要给村民的答谢宴准备,也是给林冉和许世达自己的口粮。

冯家人回来了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整个常来农场,农场里的人平时很少跟几位老人家聊天,这会儿抓心挠肝的想打听冯家人的事,奈何平时不近乎,这会儿也凑不过去。

当年冯家男丁和岳母自杀,唯一的孩子断绝关系失去联系,这些事情发生在闭塞的常来小农场里,别说只过去了八年,就是过去十年,也是让人唏嘘的一个话题。

冯家人回来了,她们没有探听的途径,这会儿听武场长说冯家找人帮忙修东厢房的房顶,都积极响应了起来,以期能去冯家院里见到冯家回来的人。

许世达把事情安排妥当进院子的时候,看到的就是林冉耐心的陪着姥姥玩着石子,两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

听到开门声,林冉转头,见许世达回来,“哥你回来了。”

之前在厂里的时候,虽然也认了这个哥,但因为是公共场合,所以林冉大多数时候还是管许世达叫许主任的,这会儿两人以表兄妹的身份过来,两天的时间,林冉就把这声‘哥’给叫顺嘴了。

许世达听的也很受用,刚想说些什么,就听姥姥也跟着喊了一声,“哥你回来了。”

经过了一晚上的缓冲和适应,两个人再听到姥姥的稚言,已经可以压下心酸,亲切的跟她笑着说话下去了。

安抚了姥姥几句,许世达告诉林冉,“事情都办完了,武场长说明天就能把人凑齐过来修房子,明天你带着姥姥在屋里,尽量少出来,免得冲撞了她,外面我盯着就行。”

林冉点了点头,示意许世达过来蹲下,“你看我和姥姥玩的石子游戏,看没看出来什么规律?”

许世达能年纪轻轻当上革委会主任,除了有点背影以外,脑子也缺不了,他智商很高,要不然也不能被姥爷喜爱看重,为了他涉险救人。

听林冉这么一说,许世达低头开始仔细观察起来,“1、1、2、3、5……11=2,12=3,23=5,35=8,58=13这确实是有规律的!”

他激动的声音把姥姥吓了一跳,林冉赶忙把人拉到一边聊,“我刚刚跟姥姥套话,得知她现在的‘年龄’只有八岁。”

八岁,一个八岁的孩子应该刚刚学会简单的加减乘除,在数字里发现规律这种数学题,可是初高中知识,八岁的姥姥不可能知道。

许世达和林冉对视一样,大家为着心里的那个猜想激动。

许世达努力压抑住激动的心情,又问了姥姥几个数学题,姥姥对答如流。

林冉重新蹲下身,用法语说了几句话,姥姥歪着头,虽然不明白为什么她突然换了语言,但还是同样用法语回答了林冉的话。

——姥姥虽然年龄倒退,但她过去几十年所掌握的所有知识,都并没有遗忘!

姥爷回来的时候,听到两个小孩兴奋的汇报今天上午的发现,只叹了口气,“不止是记得学过的东西,还会搞发明研究呢。”

说着姥爷侧身从身后的柜子里拿出一个破旧的本子来,“这是你姥姥这些年写的东西,这个笔记,在她发病后,都没有中断过。”

破旧的本子是许世达在最初的那年寄过来的,姥姥一直很珍惜的用着,只是时间残酷,六年还是磨损了本子。

见林冉低头看本子,姥爷继续叹气,“你们说的这个我也早就发现了,只是无论我怎么努力,老太婆就是不见好,如今冉冉和世达来了,她却不认识你们,这让我也有些不知所措。”

不知所措,这是姥爷目前唯一的感觉,当初老伴突然发疯的时候,嘴里一直嚷嚷着‘冉冉’‘冉冉’,让人想不把她的疯病往思念孙女上面想都难,可如今林冉来了,老太婆却并没有好转,这可如何是好?

林冉耳朵听着姥爷的话,注意力却都集中在手中的本子上,等到看到最后,林冉眼前一亮,觉得自己模模糊糊抓到了些什么东西。

第131章

第二天乡亲们来帮忙修房子的时候,林冉听话的带着姥姥猫在屋子里没有出门。

外面响起叮叮当当的上房揭瓦声,还有汉子们的吆喝朗笑声,姥姥刚开始有些害怕,缩在被子里不敢探头,林冉坐在被子旁边轻声跟她讲话。

姥姥一开始并不搭理她,后来等适应了外面的声音,慢慢探出头来。

一直白皙的手伸了过来,拇指和食指间还拿着一个黑色方块物体,王连英登时忘了害怕,有些好奇的问:“曼丽姐姐,这是什么呀?”

林冉看了看时间,早上八点,离大家下工还有四个多小时,许世达在外面监工也不会进来,所以她有充足的时间,给姥姥解释这是什么东西。

“姥姥不记得了么?这是你的东西呀,你前几天刚给我玩的。”

王连英知道自己的脑子有些迷糊,闻言虽然对这个东西没有印象,但还是接了过来,“我的东西么?我不记得了,曼丽姐姐给我说说这是什么东西呀?”

林冉正有此意,指着她手里的小黑盒温声讲解,“这是薄膜电阻器,你还记得么?它是用类蒸发的方法,将一定电阻率材料蒸蒸镀于绝缘材料表面制成。”

王连英模糊知道些‘电阻率’‘绝缘材料’等词儿,但对这个‘薄膜电阻器’并没有什么印象。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