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百姓的邸报?这有意思!那小哥,给我来一份。”
手里有点闲钱还好新奇的主立刻就掏钱买了一份。拿到手,油墨的清香飘入鼻中,望了望上面的内容,不由倒吸一口凉气,“这是什么印刷技法?这字怎能雕这么小?”
“我看看,我看看。”
几个脑袋凑过来,“这字可真好看啊!这上面说了什么?”
“清军第三次组织渡江被我军打败……”
买报的主儿嘴角不由抽了抽,“这怎都是大白话啊……”
“给百姓看的自然是大白话噻!不然怎么看得懂?”
“能认字的还看不懂八股文章吗?”
“别说这个了,兄台,这上面还写了什么啊?”
“我给你们念念啊……哟,三张纸,这么多内容?咦,还有论语注解,这三文钱花得值啊!”
“还有论语注解?那我也要买一份!”
“这上面还说收话本,一旦录用给千字三百文呢!”
“啊!这么多?”
“这可以买好多米了啊!”
“你能写?哈,那不妨试试。话本一两回说不完的,起码得几时回,这就是好几万字,都被印出来,不亚于出书了,这县太爷可真会为咱们落魄文人想哦!”
“写话本这等事有辱咱们读书人了……”
“切!你个穷酸措大!你给人写几个字人给你几个钱?这话本若写善恶也能教化世人呢!”
“这位兄台说得是啊!”
“我说几位秀才公,你们就别争了!你给我们说说啊,这什么日报的,到底干什么的?上面写啥了?”
“这上面啊,写了前线的事,还有一些本地的事,都是衙门审过的案子,让大家以此为戒,不要犯法。还有这,说的是西夷的事。”
“西夷的事关咱们什么事啊?县太爷怎么让人写这个??”
“许是觉得有趣吧?你看这里啊,写了欧罗巴那儿有个叫法兰西的国家,他们以前有位国王叫亨利·德·波旁,后来当上国王后,就改叫亨利四世。这国王十分聪明勤政,而且还发誓要让每个农民的锅里都有一只鸡。
这样的国王你们说好不好?自然是好呀!但这人很怪呢!身为帝王,居然能让自己发妻与自己和离,哎呀,这些西夷婆子当真是不讲究,没妇德啊!而且这国王还不爱洗澡,迎娶继室,那继室竟是生生被熏晕过去了,这人得多臭啊?身为一国之主,当真是有损国威啊……”
“什么哼唧嘚啵胖……这名字咋这么怪呢?哼唧四十倒顺口些。那秀才公,这哼唧四十后来让农民都吃上鸡了不?”
“这上面倒没说,就当是个趣事写了。”
“这报纸真有意思啊!唉,可惜我不认字,不然也买份看看。”
“不会可以学啊!”
卖报人忽然道:“我们几个都是入城来干活的乡民,这老父母请了人教大家认字,然后学会的人再教其他人,我们几个因为学得快,就被拉来买报了。”
说到这里卖报人不由自主地挺了挺胸膛,颇为骄傲地道:“我已经学了好几月,都认识五六百字了呢!”
众人惊讶,“啥?你学几个月就认识了几百字?你吹什么牛?”
“老父母大人厉害啊!教了我们一种叫作拼音的东西,开始是挺难,不过学会拼音后,对着拼音读字就容易多了,后面就越学越快了。”
“拼音?”
几个读书人有点惊讶。虽不知这是什么,但应该类似直音,反切那样的技法吧?
问题是这两种方式都不怎么好,而这拼音又是什么呢?比这两种好用?能让一个目不识丁的人在几月能就认得几百字?
一群人带着疑问又看看自己手里的报纸,忽然觉着这新来的县太爷挺值得期待的。莫看人是女流,可却十分有能力,无论是手段还是眼光,都比平常人强了不是一点半点啊!
一份报纸,三文钱,若因此时的技术才做那绝对是要亏本的。可因着手推油印机的出现,这成本就能降很低了。除去人工的费用,每份报纸还能赚上一文。而这一文铜钱放到淘宝上又能卖出二三十块钱,而这二三十块钱又能上不少蜡纸,油墨过来。
所以算来倒去的,因着时空差,左弗还是赚了不少。
报纸的推出在常州闹出了很大动静。这年头的人想要获取信息十分艰难,许多人一辈子都没走过出十里地去。现在有了报纸,许多以往不知的事都知道了,眼界被开拓了,自然会感觉报纸是个好东西,哪怕不认字,花上一文钱买碗粗茶,听那茶博士读一读报也是好的。
茶博士们也高兴。
自打那群乡绅要求商贾罢市后,酒楼茶肆都关门了。这一关门,他们就没了生活来源,现在有了报纸,他们又有活干了。虽说对象都变成了底层,可架不住人多啊!
而且还不用被人抽成,以后干脆自己干得了!就给乡民读报好了,还得了美名呢!
第168章 李先生,大人有请
“一派胡言!”
李谂将报纸拍在桌上,“这个狗官竟敢曲解圣人言!”
三日过去,常州日报已闻名常州了。
报纸这东西对于这时代人的来说就好比后世人遇上了互联网。
报纸上的精彩世界不亚于后世人遇上了互联网,所体会到的快乐是一样一样的。所以,三日后,当第二期常州日报出炉时,整个常州城便轰动了。
不少人四下寻穿绿衣服的卖报小哥,等见了人,立刻将早早捏在手里的钱递给小哥,拿到了报纸便是看了起来。
也有那耐性好点的,拿了报纸寻个安静地儿再慢慢看。当然,也有那讲究人将报纸先小心收起,然后赶往集市,在集市上买上一杯豆浆,再寻个地方坐下来,喝着豆浆慢慢看报纸。
普通人尚且如此,那些读书人,乡绅就更不用说了。虽说他们见识要广一点,可获取信息的渠道依然不多。这报纸虽是狗官办的,但她身为七品县官,能看到最新的邸报,许多消息也是他们需要的。
而且这狗官也的确有几分能耐。虽说通篇大白话,但这天文地理,民俗百态倒是写得颇有趣,看一看倒也能得些乐子。
只是第二期报纸出来后,等人们翻到最后一张纸,最后一版块时,不由愣住了。
这一板块上说,这县太爷想推行一套用来断句的符号,原因就是以前没符号,所以许多人在曲解圣人。举出的例子就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话按照现在的习惯那就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几百年,大家都这么学的,你一还未满十八的女流竟对此有所怀疑?!简直是放肆!
怀疑也就算了,居然还敢自己胡乱断句?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荒唐,简直荒唐!
一群贱民懂什么?!不懂还要教他们懂?哈,真是荒谬!还说什么,圣人素来讲仁爱德化,顺民应天,这样的圣人怎会讲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话来呢?
听着好有道理,但仔细一琢磨全是狗屁!贱民之所以是贱民就是因为他们不认字,不明理,若要教他们明理了,那这世上就没有民了,都是士了,如此一来,还不得乱套?
一派胡言,妄言!
李谂气得脸发黑,他素来觉得自己很有才华,没考中进士不过是命运造化,而不是自己学问不好。所以这会儿见左弗竟在报纸上胡言乱语,哪里还受得住?
当下便是起身,打算去寻些人来,好好给左弗上一课!歪曲圣人言可不行,这事是万万不能忍的!
好吧,不怪李谂,以民为本的理念在儒家里是一个很重要的执政思想,但自打朱元璋得了天下后,在翻看了《孟子》卷四《离娄章》时,老爷子就怒了,当场就骂了起来,“这老儿要是活到今天,非严办不可。”
重视教育的朱元璋老爷子为何如此愤怒?原来在这段话里,孟子
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称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称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称视君如寇仇”。
好嘛,天子对你不好就要当成贼寇,那还了得?!更别提什么“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之类的话了。
所以,孟子从此从亚圣变成了坏蛋,还被搬出文庙,哪个大臣敢抗议,便要金吾卫当场射杀。
如此一来,孟子的学说就成了禁书,许多人读了一辈子的儒家学说,却不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又有谁还会将百姓当人呢?
而李谂同志熄了科举心思后,显然也不再求进取了,这样的书其实总有人偷偷保留的,也会有相关流言传出,只是熄了进取心思的李谂同志不想听,也不想了解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