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秀秀听说她与杨肃好事近,心里又喜又忧,喜的自然是长缨终于有了疼她爱她的人,忧的又是,朝局这么复杂,杨肃有杨际这个劲敌,长缨嫁作晋王妃,不知道又该迎来些什么样的困难与挑战。
除去她之外,实则吴妈他们也都很关切,但这些年跟着长缨在外谋生,见识的已经不少,因着对长缨的那份信心,反倒很快坦然下来。
下晌杨肃来府,还带来了谢蓬,原来前去辽东的人已经回转了。
“吴彰当任的辽安境内有矿藏,自他上任以来,倚借矿产谋取了不少私利,此外他在辽安颇有乐施好善之名,结下许多江湖人,可谓黑白两道相熟的人都不少。
“我怀疑他除去牟利之外,还在辽东暗中监视辽王府动静。”
长缨接了他递来的卷宗翻了翻,只见果然所言不虚。
辽王府镇守边关多年,辽王一支又如狼似虎,倘若她不是因为有前世的所知,也不见得能到如今都不曾提防着辽东那边。所以杨际防着他也是该的。但吴侧妃替他敛财又是为什么呢?
“没查到吴彰财务上的事么?”
“没有。”谢蓬道,“不过有件事,你也许有兴趣知道。徐澜的父亲徐耀,自去往辽东之后,曾先后去往辽安几次,且与吴彰也有过接触。
“算起时间来,徐耀到任的时间,跟吴侧妃频繁卖官捞财的时间似乎接近。”
吴侧妃虽然走这条路已有不短时间,但真正令金福记掌柜起疑却是后来的事。
对照他给出的记载可发现,在其中有个时间点之前,次数尚不明显,而在那个点之后,次数就频繁起来,而这个点,差不多就是今年春夏交际之时。
但谢蓬说徐耀跟吴彰有接触……
“徐耀前往辽东,我以为只是奉皇上之命维护辽东太平。”
她记得徐耀北上大约是辽王太妃过世,辽王府有动乱那阵子。
“如果徐耀真是奉旨抚边,那徐耀与吴彰的接触,就耐人寻味了。”谢蓬挑破她心中疑问。
很简单,如果说徐耀是奉旨而去,那他一去之后即与吴彰频繁接触,岂非像是针对?
而吴彰干的那些事,包括吴侧妃卖官这事,皇帝岂非也很有可能知道?
第311章 我父皇的为人
皇帝知道这些不奇怪,可倘若他知道,却还是纵容着,就有些奇怪了。
如果这次不是长缨借着肃清卫所而把这件事捅出来,那岂不是皇帝还要容着他们这样闹下去?
“不会的。”长缨揣测皇帝的当口,一直没出声的杨肃这时道:“我父皇不是这种人。”
不是哪种人?长缨对他的话摸不太准。但皇帝是他爹,她一个外人,没有资格反驳。
谢蓬也没有多言,事关君王,总归该有些分寸。
长缨见杨肃面容淡淡的,便决意将这丝尴尬且抹过去,问他道:“这两日不忙?”
杨肃其实没有任何干涉他们看法的意思,只不过他与皇帝的接触,必然比他们多些,他下意识地认为皇帝不可能有那份心思在杨际身边打埋伏。
长缨这样避讳,倒是不如从前拒人千里了,却又显得格外生疏客气,不是他想要的那样不把他当外人。
他瞅了她一眼,说道:“还行。”
谢蓬想想没什么可说的了,起身道:“我去黄绩屋里坐坐。”而后余下他们俩在屋里。
长缨一时倒不知该说什么。
打从杨肃正儿八经地将婚事提上议程,皇帝又召见过她之后,她才开始对即将成亲这件事有些真实感。
但事实上她又还并没有想好要怎么当好一个妻子,朝夕相处,共同生活,这样的事情有时不能光靠想象就能做到位。
换言之,她其实还并没有想象过他们的婚后生活。
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想到这里她扭头冲他看过去,却发现不知什么时候他已经在她素日常坐的藤椅上睡着了。
头侧歪着,无暇侧颜对着这边,右肘支在扶手上,五指虚抵着额角,随意的一个姿态便已有着无敌风流。
睡着时候的他其实并不温柔,利落长眉与棱角分明的脸庞看起来甚至有些清冷,长缨对着他定望了会儿,无声地起来,拿起旁边锦毡,覆在他身上。
……
长缨肃清腾骧卫之事,除她之外,受益最大的便要算安侧妃。
吴侧妃生前留下一子一女,安侧妃举报有功,又因为膝下无子,便去跟杨际讨下了皇孙的抚养权,如此即便是她当真亲生不出皇孙,也不算是无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