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亡的生活,李家村的遭遇,让他进了大牢后少年的年纪也没有一点儿怨天尤人,反而适应良好,抓紧一切机会积极地学习,对老师恭敬备至,端水洗脚,就当成另外一个亲爹一样照顾,不光让狱卒们对他刮目相看,就是戴名世自己也没想到。
早年的生活坎坷不平,熬过来就是一种宝贵的生活磨炼,但也让他的性情变得不溶于世俗,桀骜不驯,甚至可以说是愤世嫉俗。后来年龄大了,与时代和解,做了京官,却又常常是极饮大醉,嘲谑骂讥,平白招惹很多怨恨。
哪想到,到了大牢里,居然能接触到这样生活经历和他完全不同,以往和他格格不入,现在却也能让他欣赏的人。
“嗯,今天的文章写得挺好。要记住‘在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爬起来’。你还年轻,千万不能放弃自己的学业。”戴名世对小弟子很满意,但他习惯了板着脸,说话好像训诫一样。
“老师教训的是。”查为仁点头哈腰,那模样儿,不想是弟子,学生,倒像是小厮。
狱卒们和其他牢友们觉得这少年人实在的可爱,哈哈哈笑;戴名世觉得没眼看,查日昌在戴名世的牢房外头看到儿子的样子,觉得挺骄傲,儿子长大了。
刑部大牢里因为这些个文人的活动,倒是多出来一丝丝墨香味儿,就连几个狱卒也跟着学,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
李光地大人,方苞先生等人进来看望他们,都是甚为欣慰;皇上得到消息,只表示自己知道了,也没多说什么,只管盯着自己乖孙孙的“惩罚完成度”。
惩罚,自从皇上见到乖孙孙,一颗提着的心彻底放下来,就针对弘晙阿哥离家出走一事,提出的处理结果,除了弘晙阿哥本人,其他人,都重重点头,满心满眼的支持。
弘晙自知理亏,而且玛法和额涅都和他一起南下,他高兴都来不及,再不乐意也答应了下来。
话说十一那天,弘晙阿哥在十三叔和十四叔的带领下,围着通州的大街小巷转了转,吃了通州美食,看了通州美景,十二那天上午,发现两位叔叔只管忙乎,忍不住了,立定就要自己跟船南下,生怕十三叔和十四叔哄他骗他。
通州运河的堤坝上,叔侄三个午饭后散步,十三阿哥胤祥轻轻捏捏他的小耳朵,故意生气地问道:“十三叔说给你找船,就是找船,能骗你什么?”
“你自己跟船南下,能跟上什么好船?知道船在河面上走,有多少危险吗?遇到河匪你怎么办?你的功夫再好,到了水里,嗯?”
弘晙阿哥捂着耳朵,也生气。
“说好了找船,十三叔没找。”
十三叔一噎。
皇上一行人没到通州之前,他怕引发意外,就没告诉小侄子,那知道就一天时间,小家伙反应这么大。
十四阿哥胤祯乐呵,“你怎么知道,我们没找船?”
“这两天通州城的变化,运河上的变化,弘晙阿哥有注意吗?”
弘晙阿哥当然有注意到,可是这和他南下有关系?
弘晙阿哥鼓着腮帮子瞪大眼睛表示不服,惹得两位叔叔又是笑。
胤祥拍拍弘晙侄子的小光脑门,安慰道:“放心,十三叔什么时候骗过弘晙阿哥?”
“说了找船,一定找船,保证弘晙阿哥明天光明正大地登船南下。”
弘晙阿哥半信半疑,看看十三叔,看看十四叔,决定信他们一回。
十四叔牙疼。
“瞧瞧你这‘勉为其难’的小样儿,大清国多少人,等着十三叔和十四叔去骗,十三叔和十四叔也不搭理。”
“骗你一个小孩子,作何?”
弘晙阿哥没去搭理十四叔的话中之意,直接就话论话,“骗人是不对的,十四叔。”
十四叔……抬手就要打屁股。
弘晙阿哥撒腿就跑。
一边跑一边回头扬声大喊“打小孩子也不对”,引得十四叔“气急败坏”的大喊“有本事别跑”。
小孩子充满活力的声音,叔侄打闹的欢乐给清冷的冬日添加一抹活泼之色,胤祥眯着眼睛遥望蓝天。
蓝天白云也是各自自在。冬日午后的太阳稀疏,但也温暖,照在光秃秃的垂柳上,落在堤坝上的光影形成各种枝丫的图案,寒冬凛冽,却也时光正好,一家人就缺了四哥一个人,而他们要去广东找四哥。
胤祥不由地微笑。
下午申时四刻,皇上的御驾到达通州,正因为十三叔和十四叔一个下午也没动静,而闹腾的弘晙阿哥,目瞪口呆。
弘晙阿哥的第一个反应,玛法来抓他回京了。
身体条件反射,大喊着,着急地跑向玛法,跑到一半儿,“反应过来后”,停在原地犹豫一下下……
虽然就犹豫那么一下下,弘晙阿哥就继续跑向玛法,扑到玛法怀里欢喜地“玛法”,可亲玛法还是生气。
本来还挺心疼乖孙孙这两天吃的苦头,发现他这个不知错的小样儿,立马狠起心来。于是就有了弘晙阿哥南下这一路的“惩罚”。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
《论语·泰伯》一共二十一节,弘晙阿哥一字不落地背下来,然后逐句解释。
“第一节 ,孔子说,泰伯可以说是品德最高尚的人,几次把王位让给季历,老百姓都找不到合适的词句来称赞他。第二节……”
皇上听着点头,严肃着脸问道:“泰伯是谁?”
弘晙阿哥满脸乖巧,“泰伯,周代始祖古公亶父的长子。”
“传说,古公亶父知道三子季历的儿子姬昌有圣德,想传位给季历,泰伯知道后与二弟仲雍一起避居到吴,建立勾吴国。古公亶父去世,泰伯不回来奔丧,断发文身,表示终身不返。”
皇上轻轻“嗯”一声。
弘晙阿哥发现玛法满意,立即接着说道:“后来季历传位给姬昌,即周文王。文王果然有德。武王时,灭殷商,统一天下。这一历史事件在孔子看来很值得后人传颂,三让天下的泰伯是道德最高尚的人。”
“这也是孔子的学问中讲究的‘礼让’之一。天下只有让与贤者、圣者,才有可能得到治理,而让位者则显示出高尚的品格,老百姓对他们应该称赞无比。”
皇上心里非常满意,可老人家气还没消,面无表情。
“这篇《泰伯》,通过泰伯的故事,引出孔圣人和学生曾子的谈话,引出他们对尧舜禹三代帝王的评价,引出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等等立命之论。”
“弘晙要细心体会,明白?”
“明白。”弘晙阿哥回答的铿锵有力,小胖脸上的表情好像是小战士举手出征。
皇上忍住没笑出来,接着说道,“有问题,提。”
弘晙阿哥眼睛一亮,细细地看一眼玛法,发现玛法是真的让他提问题,随着就问出他心里的疑问。
“玛法,弘晙知道,泰伯让贤这个故事是历史佳话,好像‘孔融让梨’的‘让’,圣贤人都喜欢其他人‘让’。可是泰伯,也就是吴太伯的后代吴王寿梦,偏爱自己的四儿子季札,预效仿先人,希望季札的几个哥哥主动让位,”
“几个哥哥一起将季札逼到山里去,然后夺皇位手足相残,专诸刺王僚鱼肠剑;再有燕王哙让位于丞相子之,导致太子政变、齐国乘机攻伐燕国,燕王哙身死国灭。”
亲玛法嘴角一抽。
小杂书看的不少,连“专诸刺王僚鱼肠剑”也知道。
“回去自己体会。”皇上不做回答。
弘晙……
还是“待罚之身”,弘晙阿哥不敢撒娇耍赖,乖乖地回去自己“体会”。
龙舟慢慢行进,弘晙阿哥出来玛法的船舱,来到外头,发现快到午休时间了,就去找额涅,和额涅一起用午休前的茶点,还和额涅讲今天学的功课。
“额涅,让不让,弘晙觉得不是‘让不让’的问题,而是……弘晙说不出来。”
“唐太宗玄武门政变,可他是一位好皇帝。永乐帝造反登基,可他也是一位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