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再不女装大汉就要亡了!(281)

面临升学考试的这一年并不平静,诸葛亮本以为自己学业已经很优秀了,可放到到处都是精英的许昌太学,他此前的才能在同龄人之间竟不是最为突出的!

他们这一届学子之中,混入了一个比他们小了三岁的孩童,本该去上一年纪的年岁,竟在毕业班里名列前茅,如何不令人心生忌惮?

他是冲着第一名去的,目的是为了第一名可以保送大学,现在好了,半路杀出个曹丕,竟将所有班中学子的风头都压了下去。

除此以外,班中优秀的学子数不胜数,这让从小就对自己聪明的头脑有些自得的诸葛亮紧绷着神经,在环境的压力下更加努力地挑灯夜读。

这一天,诸葛亮听说班里突然又加入了学生,学子们窃窃私语:“他年纪已经超了,是为了参加年末的大学考才来的,据闻家里人与魏王有关系,破例将他安排在了这里。”

大家都是十四岁,唯独这人十六岁,比他们大了足足两岁!他们这个神奇的班,不仅有年纪小的跳级生,还有年龄大的留级生!

那十六岁的学子个子比其他人都高,站在一圈十四岁的少年面前,俨然是大人的模样。这样的人被安排来此,难道是冲着那第一名的保送去的?这未免也太不公平了!

诸葛亮听见了学子们的窃窃私语,他竖起耳朵听那新来的学子自我介绍:来自河内,司马懿。

无论是谁,都阻止不了他获得第一名!

开学后的第一个月有一场全年级的考核,考的是小学前四年的所有知识,涉猎之广,卷子之难,就是将它拿回去给家中长辈来做都不一定能够完全答出。诸葛亮就其中几个疑问去问了在朝堂中任职高官的叔父诸葛玄,不仅没问到问题,反而将诸葛玄成年人的自信打击地体无完肤。

煎熬地等待了七天,终于出成绩了。

对自己答题没什么把握的诸葛亮早早就等候在放榜处,待先生将成绩排名贴出,诸葛亮愣住了。

第四名。

他盯着那第一名的名字看了许久,疑惑道:“曹宏?”他们班有这个人吗?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0-04-15 22:46:11~2020-04-16 23:57:5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小咩是只大精分 30瓶;木兮 3瓶;南敦先生 2瓶;萌萌哒的路人甲、树树竹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一百二三章

他们班中还真有一位叫做曹宏的!

只不过人家因为太过优秀, 学业考核全优,又地位超然,特许能够进出太学罢了。

从开学至今, 这位名为曹宏学子正式来课堂的次数屈指可数,多数时间是在外头。

诸葛亮竖起耳朵听同窗们说起曹宏的事迹,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 那曹宏是魏王曹操的次子,已经接触政务了, 人不来学堂也不是为了逃课,而是太过优秀,多数时间跟在尚书令身边做事, 虽没有官职在身,却有实权,尚书府的官吏们许多都听他指挥,是名副其实的天之骄子。

这就没什么可比性了, 是魏王次子, 那日后的起点就与他们这些学子不同, 至于魏王为何会将儿子们送到太学来上课,而不是单独请优秀的先生教导, 也许是为了推广他那一套科举举才制度?

从舆论上而言,就连魏王的子嗣都是通过考试入朝为官的,相信有许多人会为此而更加信任魏王想要推广科举选才制度的决心。

第一名曹宏,那是用铁一样的实力将第二名吊打,远远甩开第二名许多分。

诸葛亮又琢磨起了第二名曹丕, 这孩子年岁比他们这些人都小,却能拿出这样优秀的成绩来,魏王家的孩子,一个个都那么优秀的吗?

至于第三名司马懿,分数与诸葛亮明明是一样的,二人本应并列第三,偏偏这考试排名以笔画来排,司字比诸字笔画少,导致了诸葛亮被司马懿压了一头,这就让他不服气了。

诸葛亮低叹一声,只觉得那毕业第一名的保送名额距离他越来越遥远,而第五名的成绩与他相差不了多少,让他有一种随时会被追上的紧迫感。

同样不满意自己成绩的司马懿念叨着压他一头的曹丕名字,还有同样对他紧追不舍的诸葛亮就在后头,只觉得这小小的许昌太学之中藏龙卧虎,任何一位同窗都不容小视。

放榜以后,先生会在课堂上为学子们分析此次考核的考点与解析,这次考的难,许多学子都挂了红,也就造成了分数差距变大,真正优秀的第一梯队人名字瞬间变得万众瞩目起来,也成了接下去一年先生们会重点压榨、培养的对象。

上课的铜锣声在外头敲起,学子们纷纷回到自己的课堂,诸葛亮刚一走到课堂门口,就见里面有一学子身边众星捧月地围着一圈人,那学子内敛谦和,笑容温和,看似平易近人,实则那温和假象之中是与同窗们疏离的隔阂,那就是此次考核的第二名,魏王曹操第三子曹丕了。

魏王家的孩子姓氏特殊,在许昌太学万众瞩目,却从不拉帮结派,也从不参与任何太学之中的学子小团体。这曹丕也挺有意思,虽众星捧月,却满脑子都是学习,就那恨不得将时间都花在看书上的劲儿,也难怪他会有那样的成绩了。

学风这东西,需要有人去带动,有人来做标杆,许昌太学的学风刚开始是由先生的严厉教育而立下的,之后的维持却要看学子们的表现。

先生们有意促进学子之间的良性竞争,于是就用魏王的子嗣来做标杆,就连出身比他们高的人都那么努力,他们这些出身逊色的还有什么理由去偷懒?

诸葛亮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发现课堂之中时常空着的那个位置上已经布置上了笔墨纸砚。

那是曹宏的位置。

他肯定地在心里想着,一抬头,果真见先生领着一少年人从外头走来。

只看那风姿卓绝的气度,就与寻常学子们不同,隐隐约约还有一丝上位者的气势,令人心生尊敬,不敢轻易与之对视。

诸葛亮识人极准,只一眼,就能从中分析出许多信息来。

比如,与曹丕同龄的曹宏,本身要比曹丕优秀得多,照他这样的底子,显然是魏王作为继承人来培养的。

想到魏王嫡长子在军中任职武将,至今还未接触朝堂事物,这就很耐人寻味了。

曹丕一见兄长到来,整个人感觉都变了,机敏地竖起耳朵,眼巴巴瞅着曹宏,倒是半点都没有被兄长光芒笼罩下的不甘与自卑。

悄悄观察他们的可不止诸葛亮一人,只从曹丕与曹宏两兄弟的相处模式看就能看出他们关系特别好。

先生见学子们都坐下后,宣告了即将进行军政实践学习的事。

“待从这里毕业,你们上到大学的第一堂课将会由一位将军来教,”授课先生说道:“现在是给你们的预习,成绩稍差对考上大学没有把握的学生可要好好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

给一群十四岁、十五岁的少年人以军政课收心养体魄,是曹操定下来的。想要锻炼的则是学子们刻苦耐劳的品质、坚强毅力的心智,以及锻炼他们的体魄,在已经学习够了大部分知识的毕业班里进行这门课,既可以对他们的精神进行锤炼,更可以为大学的教育做准备。

先生很满意自己造成的效果,抚摸胡须告知众人接下去要准备一些什么。

一群适龄少年人呆呆地望着先生,显然没从这巨雷之中缓过神来。

似乎是怕吓到他们,那位先生还笑呵呵地说道:“你们放心,小学的军政实课要求并不高,没有大学那么严格,大部分人都能在这门课中收获许多。”

学子们一片哗然,而被骗回课堂的曹宏脸色也不好看。

他就说为什么阿瞒笑得那么灿烂,为什么荀彧将交给他手中的政务又拿了回去,还劝他回来上学,原来在这儿等着他呢!

曹丕倒是跃跃欲试:“父亲当年在洛阳太学就接受过段颖将军的教导,也不知会是哪一位将军来教我们。”

今年刚加入班级,一点都不知道太学规矩的司马懿感觉还挺新鲜,他倒是不惧怕军政,更不怕锻炼,他的先生胡昭注重文武兼修的培养,从小就紧盯他学剑法,自律的司马懿每天也有早起锻炼的习惯,体魄素质在同龄人之中算好的。

大团团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