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始十一年(17)

作者:蔡某人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兰陵萧弼,桓行简心底重复了遍这个名字,吏部尚书极为推崇的少年人,他的逸闻,多少听过几则。名动京洛的少年,怎么认识的嘉柔?他笑了一笑,想嘉柔那双多情灵巧的鹿眼,倔起来,又是那样的尖锐,正因她的天真,才尤为让人在里头不设防。

把书一合,随意丢在了案头。到了晚上,万籁寂静,窗子底下传来纺织娘欢快的叫声,桓行简命人烧了滚沸的水来,对着浇个遍,再没声音。

他一切如常,没有询问白天的事,闲话两句,兴致缺缺,独自取下灯罩,挑了灯芯也不说睡觉只是夜读弄墨。夏侯妙在身后看半晌,烛火嗤得燃了一瞬,清晰地照出了桓行简线条分明的面庞,她欲言又止,欲止又言:

“子元。”

桓行简回首,一笑:“怎么了?”

“今日难得你沐休,我本想问你愿不愿意同我一道去放河灯的。”她难得有这样提要求的时候,说完后,似乎有些羞赧。

既不是上元节,放什么河灯?桓行简微抬了抬眉毛把意在征询的目光投到她身上。

“大都督身上不好,我想放河灯去祈福,又怕你笑话,我知道,你是从不信鬼神的。”夏侯妙手里拎了件衣裳,给他披上,外头青竹摇曳两人的身影也一并剪到了窗子上。

桓行简瞳色如墨,那一汪的黑是怎么都看不透的,他握了握她的手:“怎么不愿意?”

长夜漫漫,话尽于此。

赵俨会葬这天,天色很不好,阴剌剌的风刮来了云,半晦半明,空气里的凉意分明。一大早桓行简带着弟弟们过来给父母行晨礼,随后,他同桓行懋两人一道坐上了牛车,往赵俨的府邸来。

征西将军新丧,追赠司空,中枢活着的老头子们则在为给司空拟个什么妥帖的谥号争执不下。不过,这一切都跟征西将军毫无关系了。

上东门往北,绵绵延延搭了一路的丧棚,缟素如雪,恰如一道流光般照着不绝的吊唁宾客,一张张脸上,彼此寒暄外,皆肃穆得很。桓行简带着二弟到灵堂去拜,人一到,主事的嗓子吊的老高,喊起来:

“有客到!”

等拜过,这边白茫茫的跪了一片子弟女眷,哭声震天,外头哀乐阵阵送到耳朵里来,让人心有戚戚焉。

赵俨身为四朝老臣,寿终正寝,葬礼上的宾客络绎不绝,偶尔,听人拈须而叹:“当年追随魏武的一代风流人物,凋零殆尽,放眼望去余者不过寥寥,埋豪杰于土下,使人情何能已已?”

“正是,正是。”附和声不绝。

桓行简见领军将军蒋济、太仆高仪等几位老臣现身,打个眼神,桓行懋立刻了然,两人一道过去见礼,也不过寻常寒暄。提到桓睦的病情,他没刻意略过这个话头,叙谈片刻,那边有主事者过来请他们入席。

人影间,桓行懋早瞄到了卫会、萧弼两个少年郎,一身麻衣,分外俊俏。只是兄长在侧,又是这样的场合,不敢造次。

倒是卫会,司空的葬礼他不忘穿的华美,半藏不露的由一层麻衣覆着,那双眼,轻佻又邪性地泛着冷光,把来此的宾客统统打量了个遍,能正眼看的,没几个人。

他拿胳膊一捣萧弼,声音轻快:“你瞧,那边都是半边身子要入土的老头子们,古人说,死生亦大矣。我猜,老头子们这会儿唏嘘的很,毕竟他们也是快要死的人了。”

那股刻薄劲儿,跟萧弼的真是如出一辙。

“正因如此,才当尽兴。”萧弼脸色不好,一双眼睛下意识地在找一个人。可惜,人竟然还没到。卫会笑,把他那张俊而苍白的脸一端详,嬉皮笑脸拱人的兴头:

“走,有人新迁中护军,就在那边坐着呢,我把他引荐给你,最重要的是,你的心上人这会儿可就住在桓府。”

萧弼看着他那双桃花眼亮的不合时宜,脸一下红了,扭捏着被卫会拉扯袖子不顾旁人目光,走向桓家兄弟两人的几案,袖子一抖,作揖说:

“中护军。”

说着,眸光飞扬冲着一旁的桓行懋笑,桓行懋则嘴角相忍,转脸跟桓行简说:“兄长,士季你自然认得。这位,是兰陵萧弼,极通老庄,少年英才。”

却不知,这样称赞的话萧弼压根不领情,他天分极高不通人情世故。此刻,想的是书被善于模仿人字迹的卫会抄了去,往夏侯太初家扔一本,又往桓府扔一本,皆无下落。可见,这件事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了,心里觉得被拂脸面,实在不甘心,那频频入梦的小女郎也不知道怎么样了……不过一刹,心绪烦乱得不成章。

场面凝滞,卫会跟桓行懋两人打起眉眼官司,看萧弼这个死样子,再有头绪的事情也能搅和黄了,于是,嬉笑自若:“子上,你好久不去我家里,先前还说羡慕我家有万卷藏书,也不见你来啊!”

桓行懋看他眼角飞扬,哪里有半点参加葬礼的情态,人家死人,他笑这么快活。也是,十六七的少年公子,哪里知道人世之苦?桓行懋索性起身,示意他们借一步说话。

“坐我身边吧。”桓行简突然开口,看向萧弼。萧弼勉强坐了,桓行简看他少年人单薄,因面色如纸,更显羸弱,如不是那股傲气支撑整个人可谓生机萧条。

双箸一摆,酒菜上齐,萧弼不惯和生人同席相近,舌下辗转了几句话,却无论如何也问不出来,只能干坐。

这时,席间骚动,听谁扬声说句“夏侯太初来了”,纷纷起身相迎,桓行简看在眼里眸光微妙,不过,也跟着慢慢站起,见夏侯至被无数人揖礼几乎是簇拥着进来的。那边,吏部尚书杨宴姣好如女子的脸上是个颔首微笑的模样,亲自迎他:

“太初,与我同坐。”

夏侯至还了礼,低声道:“稍等,我有事跟子元说。”杨宴笑而不语,又坐下了。

他人往这来,迎接他的是桓行懋,一脸亲近:“太初,怎么来这么晚?”

“内人身上不好,我耽误了些。”夏侯至见卫会、萧弼两个也在心中有淡淡嫌恶,尤不喜卫会轻浮,撇过这两人,直接坐到桓行简右侧,一整衣袖,道:

“子元,有些事我直说好了,司空葬礼一过,我便要启程去长安。这一去,不知几时再回洛阳,清商和阿媛劳烦你爱护。”

两人少年挚交,浮华案后,各自沉寂,直到小皇帝践位夏侯至先被起复,宦海通达,说平步青云也不为过,最被大将军器重。又兼名士领袖,是正始年间最有声望的高门子弟。

桓行简波澜不惊地回应他:“爱护这种话,该我说的,大将军不止举荐你去西北,让子上也去,他年轻毛躁,在洛阳城里过惯了白马金羁的日子,他当你的副手,你要多提点提点才是。”

两人相视一笑,各含意味,桓行简那两道英挺的眉看着舒展,嘴角的一抹笑意却菲薄。菜肴清淡,佳酿浓郁,两人小酌一盏,说起闲话:

“你新写的《肉刑论》,再论本无,非常精彩。”

这话说的索然无味,桓行简手底把箸一搁,遮袖轻啜春醪。夏侯至也只是莞尔而已:“子元如今对这些兴致寥寥,不必强求。”

“那倒也不是,你先前给父亲的时议书里说要改制的事,每一条,我都曾细读过,追踪上古,返璞归真,我亦深以为然。”

夏侯至默不作声片刻,最后说:“当时,太傅也说此举大善,可还是驳了我。”

彼时,夏侯至十分看重桓睦的态度,以桓睦在本朝的资历声望若能支持,改制可期。但最终,改制的事情桓睦没有点头,他回了封信,说大都督谦辞改制大事留后来贤人去做是“伊、周不正殷、姬之典”,就差直接说桓睦这简直乃尸位素餐,很不客气。

这么一桩旧事被提溜出来,有股霉味儿,桓行简微笑看着他,气定神闲:“太初何必耿耿于心,如今,大将军全你理想,推行改制,心愿既遂当初太傅的回应已经不再重要。”

话虽如此,改制事宜交给的是吏部尚书杨宴,杨宴同为玄学领袖,作风骄奢,与大将军气味十分相投。这分明又与夏侯至最初设想,有了难能点破的距离,他想到这,沉默下去不再说话。

半晌,夏侯至沉吟着说起另件事:“我带闰情过去,洛阳府邸就只剩了家奴,本来再无他事。想必,清商跟你说了柔儿洛阳此行目的,她父亲将她托付给我,我却要往西北去,这件事,日后劳清商费心,也需你参谋一二。”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