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脸红耳酣的暂时辞席,随着宫人指引如厕完毕,许是吹了不少山风的缘故,更觉得脑子发重脚底轻浮,喝了酒的人行止终究有失谨慎,陶芳林就不那么情愿再往东望亭继续谄媚陪笑了,她急需一个清静的所在偷一偷懒缓一缓神。
不觉间就走到一处花榭,竟见设着个碧纱橱,且里头还有一张贵妃椅,陶芳林便忍不住往上歪靠一阵的心思,往贵妃椅上一躺,长长舒了口气。
她距离上一次来万岁山登高,已经相隔两世。
那回她是以一品夫人的身份,因为赵兰庭已然跻身内阁,成为建国以来最年轻的首辅。
但众所周知的是,她与赵兰庭早已夫妻失和,她这个首辅夫人,不知是多少无聊妇人口中的笑料。
关于那一世,她从来没有好记忆。
真应感激上天让她得以重生,在未嫁之前,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顾春归,曾经是她最艳羡的人。而这一世,自己终于取代她,成为了殿下的枕边人,所有的一切都从根本发生了变移,过去的一切都必将不再重演,没有顾春归的连累,殿下就不会功亏一篑,他能得到他想要的权位,她也能得到她想要的一切。
爱宠和荣华,天下女人无不以此为愿,那时她就会成为天下女人最艳羡的人。
而不是一封休书被弃大归,双目皆盲饿病致死,那些铭心刻骨的苦痛她再也不会尝试,所有的荣宠她都将依靠自己的双手获得,她原本不该沦落到那般境地,只可惜自己嫁错了人,赵兰庭,迂腐愚钝,葬送了自己也葬送了她。
躺卧在贵妃椅上的女人,唇角带着显然的笑意,十分享受远离泥沼能够掌控一切的洞明,因为自从重生以来,她的确通过步步为营扭转了命运,嫁给了自己
虽怀爱慕却一度不能接近的男人,取代了自己长义艳羡又一度妒嫉的女人。
忽而却听脚步声,由远及近。
陶芳林并不惊慌,因为她听出了是两个女人的脚步,东山也的确只应有女人,圣慈太后选在东望亭饮宴,这么多的宫妃贵眷陪随,东山必须禁严,连皇子、宗男都不会允许涉足一步,要知道圣德太后寿诞上的闹剧过去不久,弘复帝当然不会允许重阳宫宴又再闹生丑闻。
她照旧歪靠着,听那两个女人说话。
竟然是齐王妃和徐氏。
徐氏的丈夫申文秀虽说当选庶吉士,但还远远不够为妻室请封的资格,论来徐氏今日根本不会受邀,但徐氏却是齐王妃的姨表妹,漳州徐与建宁桑,原本就是世代姻亲。
因着齐王妃的缘故,徐氏被带携着来重阳宫宴倒也不算离奇,只是却避到这样僻静的地方来说话,多少就会引发陶芳林的猎奇之心了,她几乎摒声凝神的偷听
“好容易来次万岁山,淑儿怎么拉我来了这个僻静地儿,这里可没菊花可赏,若说是要讲些交心话,哪用急在此时,改日你往齐王府去,还怕旁人叨扰了咱们私话不曾?”这是齐王妃的声气儿。
“笙姐姐,我是实在等不及了。”徐氏嗓子里带着浓浓的悲苦。
“淑儿!今日登高祈福,宫宴上可见不得眼泪!”齐王妃下意识就低沉了声儿:“什么急话,你可都得缓缓的说。”
“我就想问一问姐姐,知不知晓能够让人死得无知无觉的毒药。”
“是谁给了你委屈不成?”齐王妃的声气儿却又缓和下来,似乎还带着点莫名的笑意:“这种药不是没有,可淑儿你从来都是连只蚁虫都不忍心伤着的,究竟是谁把你给气急了,说出这种违心逆性的话?”
“还能有谁?无非我家那个贱婢!”
“是你上回说的那个名唤盼顾的婢女?”
陶芳林一听这话,细长的眼角攸忽间就撑圆了,身体也从疲懒的姿态兀地绷直,指甲掐进掌心她也不觉刺痛。
盼顾,是上一世在她生命里不能抹消的最大耻辱!
她从来没有得到过赵兰庭的半点真情怜爱,她原本以为赵兰庭就是个铁石心肠的无情人,直到盼顾出现,她是赵兰庭收藏的外室,市坊间都在传扬赵家大爷“金屋藏娇”的风流韵谈,津津乐道才子佳人情深义重的一桩传奇,也尽在嘲笑她虽是正室主母却难得夫主的欢心,那些市井闲汉,甚至论定她相貌丑陋无才无德!
后来她为了此事和赵兰庭理论,赵兰庭干脆将盼顾接回太师府,她身为正室从来不能染指内宅事务,盼顾却得以襄助掌管内务,再后来赵兰庭干脆连她十月怀胎九死一生才生下的独子,也交给了盼顾教养!
她的被弃,与盼顾必定相关,她之所以落到那般凄凉下场,都是因盼顾这贱人所害!
可她从来都不知道盼顾的出身,是从哪里横空而降,现在明白了,这个贱人原来是徐氏的婢女!
碧纱橱外的谈话仍在继续
------------
第385章 往昔今昔
“除了她还能有谁?笙姐姐不知,昨日我亲手置办了一桌酒菜与七郎共饮,七郎却仍一脸愁容,话都懒怠和我多说一句,斟酒布菜只允那贱婢动手,后来饮得半醉,当我面前就让贱婢扶他去书房安置,我跟着去……他两眼直盯着贱婢目不转睛,看都不看我一眼!我自嫁入申家,上事公婆下睦姑嫂,没有半点做得不到的地方,图的无非就是夫郎的真情相待,可七郎眼里却只有区区贱婢,让我怎么忍得下这口怨气!”
“你这又是说的糊涂话了,你心里又何尝不清楚呢?申文秀心中眼里哪里是一介奴婢,分明仍是对顾氏念念不忘,那奴婢无非眉眼有些和顾氏相似罢了,你啊,气性虽大,可自幼就是心肠柔软,哪有那杀人害命的狠心?且为了这等小事,一个卑贱之人,也无必要让干干净净的双手染血。”
接下来齐王妃怎么劝导,徐氏又有多少怨言,陶芳林是一个字都听不入耳了。
她的脑子已经被盼顾相似顾氏这记惊雷震出轰轰巨响。
相似吗?这样一说仿佛真有几分相似,且那女人名唤盼顾,前世时不少人都心存疑惑,连她院儿里的婢女也在悄悄议论——顾二奶奶天生一双美目,顾盼含情,可名唤盼顾却十分不顺口,为何不唤顾盼呢?
原来如此啊,盼顾盼顾,盼的是顾春归的顾,这名儿虽为申文秀所取,但赵兰庭一直未改,他们对盼顾无非只是移情而已,他们真正心悦爱慕的人,是顾春归,是顾春归,是顾春归!!!
那一世,顾春归被沈夫人送来京城时,赵兰庭已经娶她为妻,难道从那时起,赵兰庭就已经心存相见恨晚的遗憾了吗?
一切的蛛丝马迹似乎都浮现出来,书房里那只有一个女子背影的赵兰庭亲手所画的卷轴;息生馆里频繁召举的雅集也是因为周王回回都会携同顾才人赴请;暗中打听擅长医治妇人症的女医仍是因为顾春归一直没有身孕;与沈皇后最终反目也是因为顾春归被沈皇后送进周王府却成为了背主的棋子,他是为了顾春归才下定决心推动废储!
还有后来、再后来,顾春归殒命,赵兰庭罕见的酩酊大醉,他后来所作的一切都是为顾春归报仇血恨,为此宁肯陪上整个轩翥堂的荣辱,陪上他自己的项上人头!
脉络原来如此清晰,但她的上一世,白生了双目却看不透这些因果。
之所以落得那样收场,顾春归才是真正的罪魁!
这些迷瘅逐渐散袪,黑雾消褪之处,是不知哪年的洞房花烛夜,大红盖头挑开,两身鲜红的礼服,羞涩的女子抬起柔情的眼睛,正对上新郎那双安静清澈的乌眸。
她那时,也曾盼望过嫁进太师府,成为能够和赵兰庭白首同心的那个人。
这样的回忆一度让她懊恼让她悲愤,所以她一直不愿回望,但现在,却是必须追究的了。
仿佛赵兰庭第一次对她发火,是因为她赞诩沈皇后的决断,她跟他说有了顾春归为周王才人,董王妃便休想赢得周王的真情,董妃一旦与周王反目,晋国公府便不可能
成为周王的臂膀,这样一来周王便休想成为太孙的威胁。
这就是当时的局势,她是因沈皇后才能够嫁入太师府为长孙媳,且赵兰庭既答应娶她为妻,难道不应当全力护庇太孙登位?她有什么错?她又怎能想到赵兰庭会因为顾春归的荣辱,铁心决意的站定周王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