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辅家的长孙媳(368)

作者:刹时红瘦 阅读记录 TXT下载

“阿娘万万不能让四爷涉险!”吴郧倒是一脸的坚决。

蒋氏看着儿子,心中实在无奈,又再思虑了一阵才道:“大太太和二太太,我如今谁也信不过,倒是揣摩着,姑太太总不会对四爷心存恶意,我想着,由你去把这事儿禀知姑太太,让姑太太决断应当如何。”

吴郧连忙颔首:“正该如此,无论大太太和二太太如何,姑太太总不至于不利四爷,可阿娘为何要让儿子去禀告?”

“倘若由我去告密,万一二太太的话是真的,我可里外不是人,我一把岁数了,再被发卖驱逐倒

也不怕,可是郧儿你……我不能连累你再去受苦,你且对姑太太说,听我说了二太太的计划,你担心四爷的安危,所以自作主张禀知姑太太,这样一来,纵使我被怪罪,你总是没有错责的,无论大太太和二太太孰是孰非,尚书老爷总归会体谅你的确是忠心四爷,二太太若没有歹心,自然也不会怪罪于你,毕竟你也只比四爷长着三岁,思谋没那么四角俱全,只要心地是好的,尚书府也不至于不容。”

蒋妈妈其实也没对儿子全说实话,让她真正不安的是她回来之后,突然意识到何氏的计划竟然把儿子也牵连进来,可要说……根本无需吴郧淌此浑水,这才是蒋妈妈对何氏的居心真正产生疑问的原因,她务必要将儿子择清。

由她去告密,无疑是恩将仇报,主家再是如何仁慈,也会不容。

但吴郧不同,吴郧没有接受二太太的直接授意,且当年虽得二太太施治,毕竟年纪还小,二太太也一再严申不许将她通晓医术的事声张,蒋妈妈完全可以咬定一直瞒着儿子,儿子也相信自己之所以疾愈,是因为上天庇护。

这样一来,无论如何儿子都不会被连累怪罪。

奈何吴郧根本就没有体谅蒋妈妈的良苦用心,一见三夫人,便合盘托出了。

“小人是受阿娘的叮嘱,才将内情禀报姑太太知晓,阿娘和小人母子两虽受二太太/恩惠,可阿娘却不忍心眼看着四爷涉险,又担心小人为这事所牵连,左思右想,才决定让小人向姑太太告密,还望姑太太看在小人阿娘对四爷也算忠心的一层,千万宽谅阿娘。”

三夫人原本听着何氏竟对嫂嫂、弟弟如此诋毁,气得那叫一个五内俱焚,不过瞧着吴郧竟然到了这情境还替蒋氏打算,多少消了几分激愤,口吻听上去还算温和:“你能当真实言上告,还不枉你娘时时处处为你着想,是个孝顺的孩子,罢了,你娘虽有过错,但丧心病狂的人并非是她,相信老太爷会酌情宽宥。”

紧跟着三夫人便立即请来春归一同商量。

------------

第367章 彻底扭曲

春归倒没想到这件事能够如此轻易就得到解决,让她完全不用再担心万一伍尚书及三夫人防范有疏,造成伍小郎的任何闪失。但当她再次听闻何氏那番说辞之后,自然也得表现一回震惊,而后作出判断:“看来三叔母并非多疑,姻家二太太恐怕当真怀着有违伦常的心思,且已经犯下累累恶行。只是事隔多年,罪证恐怕难以收集了,唯只能逼迫二太太自己招供,蒋妈妈母子毕竟只是仆妇,供辞力度不强,还需得当二太太行凶时捉个现形儿才好。”

三夫人却有几分犹豫:“这样一来,势必就得让康哥儿知情了。”

“叔母,事到如今,侄媳以为是怎么也瞒不住小四叔了,且对小四叔遮遮掩掩的,反而会有隐患。毕竟小四叔这么些年来,是真心实意把二太太当作母亲爱戴,若不让他亲眼目睹二太太的真面目,恐怕日后对大太太仍旧会存芥蒂,说不定还会误解了伍尚书和叔母,以为两位尊长是因包庇大太太而谤害二太太,一时的痛苦难免,却不比明辨是非更加重要。”

三夫人再一细想,痛下决心:“康哥儿的心性淳良,是个好孩子,的确不能因为弟妇的恶行而影响这孩子的心性,但这件事我还需要和父兄商量之后再作决断。”

“侄媳还有一提议,姻家二太太之所以行恶,原因是乃嫉恨大太太,要想彻底摧毁二太太的理智,让她如实供述恶行,最有效的法子无非是姻家大老爷对她加以斥问,另二太太那些害人的手段是从哪里习得,是不是为人利用,是不是还有旁人对尚书府心怀恶意,等等细节也不能忽视。”

毕竟是三夫人本家的事儿,这样的家丑自然不宜外扬,春归虽说应三夫人所托在后出谋划策,可到了审问的阶段她当然不便参与,唯只能把等等疑惑都告诉三夫人。

而按照何氏的计划,她是要悄悄潜来太师府对康哥儿“施针”,如此一来她才能完全摆脱嫌疑,当康哥儿再犯旧疾,她才有足够的理由说服伍尚书相信大太太的确妨克子女,空虚子逃匿,没有证据证实当年是受人收买杜撰谎骗,她认为伍尚书当年既然能够为了康哥儿的安危听信术士之说,当康哥儿再有危险,伍尚书照样会以康哥儿的安危为重,至少不再究察此事,也更不可能坚持让肖氏与康哥儿母子相认了。

尚书府虽说已经不能和从前同日而语,不过伍尚书两袖清风从来未行过贪贿之事,伍家只靠朝廷的俸禄持家,自然不能够铺张豪奢,除了分给的官奴,这些年并没有买入多少奴仆,又因居住的宅子不大,家中人口也简单,故而并不是处处门禁都有仆妪监守,有如宅院的后门便只在内下栓,打开后就能出去后街,虽则说后街上还住着几房仆役,可只要小心一些完全可以掩人耳目。

让何氏犯难的是,没有蒋氏的配合,她根本无法神不知鬼不觉潜进太师府。

如果还有更好的选择,她绝对不会把自己仅用几根银针便能导致他人病重一事声张,因为这太容易引人联想,怀疑肖氏前头几个子女的死因。

也多亏蒋氏是后头才被买进伍家的仆妇,虽知道长房的子嗣相继夭亡一事,却不清楚具体的病症,除了肖氏的长子稍有不同,其余几个小崽子和康哥儿的病症其实一模一样。

何氏认为蒋氏极有可能被她那套说辞瞒骗过去,与她同仇敌忾。

又果然,蒋氏按照她提供的线索,先一步找到了空虚子让他立即逃匿,而在何氏行动当日,蒋氏也果然找了个替康哥儿裁制冬衣的借口,往太师府外接应,谎称何氏是裁缝铺里量体的女工,把何氏带进了太师府里。

康哥儿毕竟只是客居,虽说太师府作为主家,不至于短缺了康哥儿的衣食物用,但康哥儿又不是特意来太师府打秋风的穷亲戚,自己采买衣用也是合情合理的事儿,蒋氏作为康哥儿的乳母的确应该负责张罗操办,何氏以为蒋氏乃婆母和肖氏亲自择中,大姑子当然不会怀疑蒋氏会为她所用,对蒋氏不存防范,总不会连蒋氏去趟裁缝铺都阻拦。

又何氏往前虽说来过太师府,但作为姻亲府里的女眷,轿子都是直接抬进内宅正中的垂花门前,才落轿步入,也就是说仆妇们通行的后街门,负责看守的仆役并没见过何氏,她只需要找个地方换身衣着就能糊弄过去。

康哥儿年纪虽小,又是亲戚,但太师府里毕竟住着不少闺秀女孩儿,康哥儿也不是只住一、两日,为防瓜田李下,他的居院便不宜安排在内宅,虽说也是靠北而居,但是和内宅隔着一道门禁的客院,蒋氏领着何氏一路过来,不大可能遇着认识何氏的仆婢。

何氏也果然顺顺利利便到了客院。

蒋氏一边关了院门儿,一边对何氏说道:“轩翥堂宗学听讲一日只设两堂课程,一般是午初便会下学,午饭四爷都是和太师府的舫五爷一块儿,午饭后也是和舫五爷一同练字儿,今日是奴婢特意交待四爷量体的事儿,让四爷务必在申时之前赶回来,迟些二太太事了,千万记得替老奴圆一圆谎。”

“妈妈放心,康哥儿是何心性我还能把握,只是不知郧哥儿把事情进行得如何了,还请妈妈先去瞅一眼。”

蒋氏就往屋子里走,再出来时,吴郧就跟在她身后。

“迷药小人已经加在了四爷的茶水里,四爷一点没有怀疑,现下四爷吃了茶,已经是昏睡过去。”吴郧不敢正视二太太,低着头把背了许久的话没打一个疙瘩说得格外顺畅。

也多得何氏不够机敏,没有察颜观色就能惊觉事变的能耐,丝毫没意识到吴郧的紧张和心虚,听这话后,便稍提了今日特意换上的半旧粗布裙,径直往康哥儿的屋子里去。

上一篇:贵妇小日常下一篇:嫌妻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